2.在隋朝楊迪統治期間,元宵節非常熱鬧,燈籠逐漸發展成為元宵節的壹項重要活動。到了唐代,因為社會繁榮,經濟富裕,花燈更加輝煌,活動規模也相當大。看燈的人群人頭攢動,從王公貴族到小販小卒,都出門賞燈。玄宗時期,西漢放寬了禁令制度。首都北京長安甚至取消了元宵節前後三夜的宵禁,並擴大實施“放夜”,方便民眾賞燈。唐朝以後,燈籠成為元宵節的重要標誌。宋代雖然國力衰弱,但這種文化得到了皇室的大力弘揚,使宋代成為花燈發展的又壹個重要歷史階段。
3.明清時期賞燈熱潮不減,廣場上甚至還有燈籠市場,出售各種風格各異的燈籠,爭奇鬥艷。中國人在元宵節燃放孔明燈的習俗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全國各地的燈籠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廣受歡迎。臺灣省燈,俗稱“鼓燈”,因早期制作時形似鑼鼓而得名。流行的類型有燈籠、骰子燈籠、圓燈籠和合刀燈籠。由於閩南語“登”與“丁”同音,壹般認為富貴人口提燈籠、鬧燈籠是吉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