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規則是沃倫?巴菲特42年成功的投資生涯,始終堅持獨特法則,其核心精髓包括價值投資、邊際安全原則、集中投資組合、長期持有股權等。堅持巴菲特法則的投資者,如凱恩斯主義者蒙格,取得了超過大盤的投資回報。考慮到美國股市90%的投資者在過去20年上漲10倍的大牛市背景下仍未能獲利的嚴峻事實,要獲得超越大盤的長期投資回報幾乎是不可能的。歷史證明,巴菲特法則是投資界的黃金法則。
然而,雖然巴菲特定律為廣大投資者所熟知,但很少有人成功應用巴菲特定律。原因是什麽?
巴菲特定律實施的最大難點在於兩個方面,壹是對人性的理解和超越,二是投資價值判斷的專業性。前者涉及人類心理的奧秘,後者涉及對股票背後商業運作的洞察(另文討論)。任何投資市場的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所以研究他們的心理是洞察投資市場的獨特視角。
直覺判斷和四種妄想思維
“查理和我還沒有學會如何解決公司的問題。我們的成功在於專註於我們能越過的壹英尺高的柵欄,而不是想辦法越過七英尺高的柵欄。”
巴菲特也堅持投資自己熟悉的行業。他承認,他不投資高科技公司的原因是他無法理解和評估它們。
心理學的壹個重要發現是人的直覺,正如法國哲學家帕斯卡所說:“精神活動有其自身的原因,但理性不能知道。”人的思維、記憶、態度都是同時在兩個層面運作的,壹個是有意識的、有意的,壹個是無意識的、自動的。我們知道的比我們知道的多。
直覺是人類長期進化過程中基因優化的結果,是人類反應和處理問題的心理捷徑。股市中的恐懼、貪婪、樂觀、悲觀等情緒都是無意識、自動的直覺反映,是人的本性。為什麽人會瘋狂的追漲(貪婪)殺跌(恐懼)?為什麽股市會不斷重復非理性繁榮和非理性蕭條的循環?是因為直覺和天性。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直覺判斷壹方面節省了人類的精神資源,另壹方面也給人類帶來了錯覺思維。直覺因其敏感性、即時性和既定的模式反應,在做出判斷和決策時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導致人們的錯誤思維,如事後的明智偏見、過度敏感效應、信念固定、過度自信傾向等,這在股市投資決策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1.後見之明偏見
所謂後見之明偏差,是指人們傾向於用事件發生後的結果來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和過程。“事後諸葛亮”指的就是這種現象。人們往往會忽略事後理解的天然優勢,進壹步貶低事後決策的復雜性和難度。事後聰明的偏見是普遍的,是人性的壹部分。這種錯覺讓人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別人的能力。
巴菲特試圖避免在投資中犯這樣的錯誤。事實上,在上世紀60年代,他犯了壹個反對伯克希爾的錯誤。哈撒韋的投資(主要是在紡織業)給巴菲特上了很大的壹課。上世紀80年代,他被迫關閉了持續虧損的紡織業務。這就形成了巴菲特非常重要的投資準則,即投資那些保持壹貫經營原則的公司,避免陷入困境的公司。不要高估自己,期望自己比公司的經營者做得更好,扭虧為盈。“查理和我還沒有學會如何解決公司的問題,”巴菲特承認道。“但我們已經學會了如何避免這些問題。我們的成功在於專註於我們能跨越的壹英尺的柵欄,而不是找到跨越七英尺柵欄的方法。”
2.過度敏感效應
過度敏感效應(Over-sensitivity effect)是指人們在心理上傾向於高估和誇大剛剛發生的因素,而低估影響整個系統的其他因素的作用,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和過度的行為反應。敏感可以使人及時發現異常現象,加快反應速度,但也會增加反應範圍,使反應過度。
與美國“9?11”事件為例。"9?“11”事件後,恐怖分子劫持飛機撞向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的場景極大地刺激了美國公眾的神經,於是人們極大地高估了航空旅行的危險性,傾向於選擇其他旅行方式,美國航空業進入大蕭條時期。然而,統計顯示,即使考慮到“9?在“11”事件的航空災難中,航空出行也是所有出行方式中最安全的,其事故率是火車出行的三分之壹。過度敏感效應充分體現在股票市場的投資上。當股市上漲時,人們往往過於樂觀,傾向於相信大牛市是無止境的,因此股價被過度推高。當股市下跌時,人們往往過於悲觀,傾向於相信大熊市不可避免,因此過度打壓股價。巴菲特認為,是人的非理性行為使得股價圍繞其價值過度波動,從而帶來了投資的機會。他認為,好的投資者應該利用這種現象,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1969年,巴菲特發現股市裏的人都瘋了,果斷賣掉了所有股票,解散了投資基金),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美國股市在1973和1974大跌進入熊市後,巴菲特逢低建倉,抄底成功)。巴菲特認為,“股市的下跌在某些情況下並不是壞事,投資機會從投資的退潮中顯露出來。”
3.信念固定現象
信念固定現象是指人們壹旦對某件事建立了某種信念,特別是對它建立了壹個理論支持系統,就很難打破人們的看法,甚至當相反的證據和信息出現時,往往視而不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們越是試圖證明自己的理論和解釋是正確的,就越是對挑戰自己信念的信息封閉。
信念固定是股票投資中壹個非常重要的心理現象。股票投資者傾向於預測股市的漲跌和股價的波動,各種證券分析機構也通過預測股價的波動來獲取收益。然而,人們往往會陷入固定信念的陷阱,忽視滿倉下跌信號的出現和空頭上漲因素的積累。巴菲特看透了這種誤解,主張理解投資和投機的區別,認為理性的投資不應該是非理性的投機。應該說,這就是巴菲特定律的精髓——價值投資。
凱恩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都解釋過投資和投機的區別。凱恩斯認為:“投資是預測資產未來收益的活動,而投機是預測市場心理的活動。”對於格雷厄姆來說,“投資操作是建立在透徹分析的基礎上,保證本金的安全,獲得滿意的回報。”壹個不能滿足這個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機。巴菲特認為:“如果妳是壹個投資者,妳所關心的是資產的未來發展和變化——在我們這裏是公司。".如果妳是投機者,妳主要是獨立於公司預測價格變化。”按照上述標準,中國股市仍是壹個投機市場。
4.過度自信傾向
過度自信傾向是指人們在判斷過去的知識時出現的智力自負現象,會影響對當前知識的評價和對未來行為的預測。雖然我們知道我們過去犯過錯誤,但我們對未來仍然相當樂觀。過度自信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傾向於在自己完全正確的時候回憶自己錯誤的判斷,以至於認為這只是壹個意外,與自己的能力缺陷無關。過度自信的傾向幾乎影響了每個人。約翰遜的過度自信使美國陷入了60年代越南戰爭的泥潭。艾莉森的過度自信導致了巴林銀行長達壹個世紀的倒閉。可以說,過度自信的傾向是人類理性決策的最大敵人,這種傾向也容易讓人產生掌控的錯覺。就像壹個賭徒,壹旦贏了,就歸功於他的賭技和遠見。壹旦輸了,他就認為“自己差點成了,或者說是運氣不好”。從理性的角度來看,賭博和買彩票在概率上是壹場輸了的遊戲,但仍有無數賭徒和彩民因為控制的假象而沈迷其中。
真正擺脫過度自信的傾向,超越自己,並不容易。絕大多數股票投資者堅信自己能夠判斷市場的漲跌趨勢,通過“逢低買入,逢高賣出”獲得收益,其收益將遠遠超過大盤指數的漲幅。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據統計,90%的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滯後於大盤指數的增長。雖然這個統計數據就是這麽明顯的證據,但人們還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成為那部分10%的投資者,拒絕接受愚蠢的股指基金組合,認為這是對自我聰明的羞辱。巴菲特很清楚自己的局限性,認為市場是不可預測的。他能把握的是股票背後的公司價值評估和未來收益的預測,所以他從來不指望從預測市場中獲益。
此外,巴菲特仍然堅持投資自己熟悉的行業。他承認,他不投資高科技公司的原因是他無法理解和評估這些公司。在伯克希爾?在哈撒韋公司1998年會上,他說:“我很佩服安迪?格羅夫和比爾?蓋茨,並希望通過資金支持將這種欽佩轉化為行動。但是說到微軟和英特爾,我不知道十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麽樣子,我也不喜歡玩對方占優的遊戲。我把時間都花在思考技術上,但我可能還是那個分析這個行業的100,1000甚至10000的聰明人。這個行業有人能分析,我不行。”
從眾與群體極化
他不僅在投資決策上堅持獨立思考,而且在被投資公司中重用抵抗行業慣性的經營者。
從眾是指人受到他人的影響,改變自己的行為和信念。旅鼠行動是壹個典型的從眾案例。這種生長在北極的小動物,每當種群數量達到壹定程度,就會集體跳海自殺。在社會心理學家所做的從眾研究實驗中,人類也表現出強烈的從眾傾向。
從眾會導致群體極化效應,即群體成員的相互影響能夠強化群體成員的初始觀點和信念。群體極化效應有兩個原因。首先,群體成員傾向於與其他成員的行為和信念保持壹致,以獲得群體認同和歸屬感。第二,當群體成員對需要決定的事件沒有把握時,他們模仿和服從他人的行為和信念往往是安全的。
從眾和群體的極化效應在人類投資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人們的投資行為往往受到他人的影響。當大部分投資者陷入貪婪瘋狂,拼命追漲的時候,很少有投資者能夠冷靜理性的抵禦買入的誘惑;而當大部分投資者處於恐懼之中,拼命殺跌的時候,很少有投資者能忍住賣出的沖動。這種從眾的壓力是巨大的。然而,明智的投資決策往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決策。大家看到的熱點板塊的投資價值通常已經被提前透支了,而聰明的投資者壹般會對有投資價值的股票保持觀察和跟蹤。當他們的股價跌到壹個合理的範圍內(被大多數投資者忽略)時,他們會果斷吃掉。顯然,這不僅需要專業水平的價值評估,還需要抵制從眾壓力的堅定意誌和敢為天下先的巨大勇氣。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曾教他從股市的情緒漩渦中抽身出來,找出大多數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他們買股票不是基於邏輯,而是基於情感。如果妳是在正確判斷的基礎上得出邏輯結論,那麽不要因為別人不同意妳就放棄。“妳對錯不是因為別人不同意妳,而是因為妳的數據和邏輯推理是正確的。”巴菲特遵照老師的指示。他不僅在投資決策上堅持獨立思考,而且在被投資的公司中重用抵抗行業慣性的經營者,並將抵抗行業慣性作為他總結的12最重要的投資準則之壹。在對聖母大學商學院學生的演講中,他總結了37家投資銀行失敗的原因:“它們為什麽會這樣收場?我告訴妳,模仿同齡人的行為是愚蠢的。”
基於合理數據和邏輯的理性判斷,從不被別人的觀點所動;他只投資自己能看懂的行業和公司,自己對公司做研究,從不依賴別人的判斷。他把投資活動比作戰鬥。
棒球,他覺得投資比打棒球容易。打棒球是要打每壹個亂投的球,而投資只需要打那些最有把握打中的球。妳只需要在正確的球投出之前躺下休息。可以說,巴菲特是少數有理性和勇氣從虛假信息的洞穴裏爬出來,獲得理性光芒的人。
信息洞穴和真相
他從不看華爾街所謂的權威證券分析,也不熱衷於到處搜集影響股市的小道消息。
壹些外國伊拉克問題專家指出,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侯賽因出身平民,聰明能幹,通過鬥爭奪取了國家最高權力。但是,他犯了兩個關鍵而重要的決策錯誤,讓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壹個是入侵科威特,基於美國不會武力介入的判斷;第二次是在核武器問題上采取強硬立場,這是基於對本國武裝力量的高估。像薩達姆這樣精明的人為什麽會犯這樣的錯誤?據專家分析,薩達姆實際上是壹個信息穴居人,他接觸到的所有信息都被伊拉克高級官員壟斷,他們往往根據自己的利益歪曲、加工和封鎖信息,或者報喜不報憂,以保住官職。於是薩達姆呆在了假情報的山洞裏,看不清山洞外的真相,基於假情報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定是很自然的。
投資者是典型的信息山頂洞人。投資市場活躍著交易所、上市公司大股東和管理層、公募和私募基金、證券公司、普通投資者、投資咨詢機構、媒體、銀行、律師和審計事務所,構成了壹個龐大的生態系統。每個個體都處於食物鏈的某個環節,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往往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發布、制造、誇大、扭曲信息。因為信息發布者“切割”了信息的內容,很多人被虛假或片面的信息操縱,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典型的例子就是上市公司高管與莊家勾結,配合莊家操縱股價,制作財務數據,發布虛假消息,最終受損的是普通散戶。此外,普通投資者缺乏專業知識的支持,識別復雜信息,更容易上當。比如前壹階段中國計劃發行1.55萬億特別國債的收縮效應被高估,而今年上半年看似較低的CPI指數(3.2個百分點)讓普通投資者低估了通脹的可能性,這主要是由於中國CPI指數的構成比例不合理。
巴菲特顯然明白這壹點。他從不看華爾街所謂的權威證券分析,也不熱衷於到處搜集影響股市的小道消息。他也不會每天緊張地盯著盤面的變化,這讓他的投資工作非常輕松。有時候他甚至壹邊工作壹邊在家享受天倫之樂。上世紀80年代末美國股市崩盤的那壹天,他甚至無暇關註股市。巴菲特只相信自己。
如何應對人性的弱點
盡可能推遲投資決策,避免壹切沖動的決策行為,應該是保持理性和明智的有效途徑。
客觀來說,直覺、從眾等人性並不是絕對的缺點。我們的主觀經驗是構成人性的物質,是人類關於藝術和音樂、友誼和愛情、神秘和宗教經驗的感情來源。但必須承認,上述人性會造成妄想思維、錯誤判斷、錯誤行為,這在投資活動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巴菲特法則的核心不是他創立的12投資法則。任何所謂的投資道理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失效,只有背後真正的原理和規律才是永恒的。巴菲特在投資活動中克服和利用的正是這種永恒的規律和邏輯。人性之所以叫人性,是因為它來源於自身,難以克服,但還是有辦法應對的。人可以從態度、反思、試錯、時間四個維度修煉自己,克服人性弱點,獲得滿意的投資收益。
首先,正確的態度是克服心理弱點的基礎。
我們應該正視和承認人類是有局限性的,而這種自我的謙虛和對人類能力的懷疑才是科學和宗教的核心。社會心理學家大衛?邁爾斯對此有精彩的論述。“科學還包括直覺和嚴格檢驗之間的相互作用。從幻想中尋求現實,需要開放的好奇心和冷靜的頭腦。以下觀點已被證明是正確的生活態度:批判而不憤世嫉俗,好奇而不被欺騙,開放而不被操縱。”在投資活動中樹立這種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保持中庸,避免極端。如果不能保持好奇和開放的心態,不能最大限度地獲取與投資決策相關的信息,不能盡早發現環境的變化和新規律的形成,不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投資機會;如果不能以批判的態度對待所有的信息,就很容易被別人欺騙和操縱,從而陷入無數的投資陷阱。
其次,反思是克服心理弱點的方法。
正如蘇格拉底的名言,“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反思和總結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是提高投資活動和投資決策成功率的重要方法。法國哲學家帕斯卡認識到“任何單壹的真理都是不充分的,因為世界非常復雜。任何真理如果脫離了與之互補的真理,就只能被視為真理的壹部分。”世界上沒有絕對正確的事情。在做任何投資決定之前,不要先入為主,過於自信。壹定要站在反對這個投資決策的角度去思考,盡量提出反對的理由和理由,或者咨詢其他投資人的意見,尤其要註意反對者的意見。這種反思和多重思考,會極大地改善、豐富和修正妳的投資決策,提高投資決策的質量。
第三,試錯是克服心理弱點的壹種手段。
人類是有限理性的,投資市場復雜多變。人們不可能窮盡投資決策所需的所有信息和法律。因此,檢驗投資決策正確性的有效手段是試錯,對可能的投資方式和對象進行嘗試投資,將投資方式和方法付諸實踐進行檢驗。試錯的詬病可能在於兩點:壹是試錯成本太高,二是投資的時效性,在發現投資機會時已經喪失。對第壹種批評的對策是,在投資決策被確認有效時,減少試錯的籌碼,進行大的投資;對第二種批評的回應是試錯測試對象的選擇,不是具體的投資對象(比如具體的股票),而是投資規律和哲學的測試(比如高科技股票的投資規律)。
最後,掌握投資決策時間是克服心理弱點的補充。
人類的心理本質是對時間極其敏感的。在理性與感性的鬥爭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感性趨於由強變弱,理性趨於由弱變強。大多數人的錯誤都是壹時沖動造成的。人往往會壹時沖動做壹些事,事後後悔。這主要是因為在事情剛剛發生的時候,人們會誇大導致事情發生的因素,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重要性,導致思維偏差和決策失誤。這在人類的投資活動中也很常見。漲跌會極大地刺激人的神經,調動人的情緒,使人有買賣的沖動。在沖動的情況下做出的投資決定通常是不明智的。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推遲投資決策,避免壹切沖動的決策行為,應該是保持理性和明智的有效途徑。
妳花錢,我買單,排隊返現。消費股只會漲不會跌。只有努力去做,才能把花出去的錢拿回來。因為牛逼,所以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