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開獎 - 個人如何提高幸福感

個人如何提高幸福感

第壹,積極地面對世界,增強自我力量感。主動爭取個人生存和追求個人幸福的基本權利,特別是通過勞動獲得基本生活條件和個人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意識本身就是對自己負責也對社會負責的表現,因為這也是現代公民社會對個人素質的要求。保持樂觀並有控制感的生活狀態,相信自己能在壹定程度上創造條件改變自己的環境,以至於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乃至整個生存狀況。如果妳生性是個內向且情緒很不穩定的人,要提升妳的幸福感,還要盡力去改變自己的性格,使自己更外向壹些,情緒更平和壹些,多接觸外向平和、樂觀向上的人,尋求社會支持,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並構建積極的自我概念,提高自尊、自主性和控制感。人是環境的產物,但人也改造環境;性格決定命運,但性格也是可塑的。第二,不要總是向上比較,適當向下比較,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態,不仇富,不欺貧。幸福感沒有絕對的衡量標準,人們往往拿自己的現有情形與周圍的人進行對比,在收入方面也是如此。對壹個人的心理感受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他的絕對收入水平,而是他和別人比較的相對地位。研究表明,向上比較能激勵個體去做得更好,但也會使滿意度降低,而向下比較雖然容易使人安於現狀,但會使滿意度增加。因此,當我們在朝目標奮進的過程中感覺太累的時候,不妨適當向下比較,緩解壹下壓力,以便為下壹次的奮鬥蓄積能量。第三,科學地認識物質財富與幸福的關系。金錢不是幸福的充分條件,錢本身買不來幸福。過高的物質生活目標不僅不會使人更幸福,反而使人更煩惱。彩票中獎是很多人的夢想,如果真中了大獎,我們的幸福是不是會相應增長呢?壹項經典的研究發現,彩票中獎的人並不比壹般的人更幸福。首先,與中獎後的興奮和高峰體驗相比,許多平常的生活事件看起來就不再那麽有樂趣了。其次,中獎的興奮會隨著時間而逐步消退。當他們習慣了期待由新的財富所帶來的快樂時,這些已經來到的快樂體驗就不再那麽強烈,對總體的幸福感就不再有很大的影響。壹項對《福布斯》雜誌公布的富翁的調查發現,與壹般的民眾相比,他們的幸福感只是略高壹點;49位超級富翁中,有80%的人報告錢既可以增加也可以減少幸福;壹位富翁從來不記得自己曾經幸福過;壹位富翁(婆)報告錢不能解除由她孩子的問題所造成的痛苦。由此看來,金錢在人們心理上的作用被誇大了。在壹定範圍內,在貧窮狀態下,金錢對幸福感的影響較大,而壹旦超出這個範圍,金錢對幸福感就不產生什麽大的影響或者根本不產生影響。第四,設置多樣化多層次的生活目標。金錢是個人實現生活目標所需的條件或手段,如果把金錢本身作為追求的終極目標,它對幸福感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大量研究表明,那些認為金錢比其他目標更重要的人對他們的生活質量更不滿意,把追求經濟的成功作為生活的中心目標反而會降低幸福感。因為過分追求經濟目標會消耗大量的能量,如果多數心理能量都被投資到物質目標上,那麽追求其他目標如親密關系、體育鍛煉、興趣愛好、審美活動、公益事務上可用的能量就減少了,這樣就減少了實現它們的機會而最終阻礙了總體幸福感的提升,因為這些目標對於幸福也是必要的。第五,建構有利於幸福的價值觀。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對於幸福的理解。對於有些人而言,幸福取決於物質享受、功名權勢;而對於另壹些人而言,幸福在於真知的獲得、道德的完善、藝術的享受、宗教的關懷。前者是外部定向,後者是內部定向。心理學家和哲學家弗洛姆(E. Fromm,1900―1980)將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區分為占有與存在(To Have or To Be)兩種,重占有者將生活視為追求金錢、權力和外在成功的無止境的過程,而重存在者關註的是生命本身的成長和人性潛能的實現,這兩種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前者會越來越煩惱,後者會越來越幸福。適當控制物質欲望的增長,從生活中尋找其他快樂因子,特別是更多致力於精神需要的滿足,如潛能實現、求知、審美、終極關懷,會增加幸福感。經濟學家伊斯特林(Easterlin)發現,幸福水平不壹定隨收入的增加而提高,並結合欲望水平進行了解釋。他認為,幸福感取決於收入欲望與實際收入之間的差距而不僅僅是實際收入水平。如果收入欲望不變而實際收入增加,那麽人們的生活滿意度會提高。但事實上,更多的情況是收入提高,物質欲望相應地提高,結果是抵消了收入增加帶來的滿足。或者是收入欲望的增加大於實際收入的增加,那麽收入增加的結果不是幸福反而是不幸福、不滿意。剛好將欲望的增長控制在低於收入增長的範圍內本身難以做到也耗費心力,更重要的是在物質生活能夠得到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更多地致力於精神需要的滿足,這樣才會更幸福。這樣的建議還可以繼續列下去,但幸福顯然不存在於心理學家的“處方”之中。幸福在哪裏?沒有確定的答案。子曰:“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