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壹生,他從小學不受待見,再到大學被教授忽視,直到相對論的提出才得以被世界所矚目,隨後的戰爭使其背井離鄉,晚年觸及了人類最可怕的武器研發。
愛因斯坦的經歷:
在我們還在上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他就已經可以自學數學和科學知識,班裏的同學並不理解他,他也不理解其他人。
就這樣從小學壹直到中學,他並沒有等到和同齡人壹起畢業,就已經離開了所在的中學,並在十七歲進入瑞士的壹所大學,最終成為壹名合格的知識分子。
在二十世紀的第壹年,他遭遇了很慘的待遇,由於大家都不看他的研究論文,所以即使它拿到了畢業證,也無法申請留校繼續從事科研方面的工作。
他想要成為壹名助理,但包括瑞士、德國、波蘭等國的物理學家,沒有壹位教授願意接收他。於是就出現了小學課本上的情節。
愛因斯坦最終為了生活,被迫從事了壹件和科學完全不搭邊的活,每天就為專利局工作。當時的科學界已經出現了關於時空方向的論文。
龐加萊所接連發出的《空間的相對性》、《時間的測量》和《論電子動力學》都分別的說出了,壹些相對論的知識,但是還是未能觸及到最核心的理論。
在1905年,
愛因斯坦完成了相對論的論文,並發表了質能方程(沒錯,這個小公式就是核武器最關鍵的理論基礎)這就使得愛因斯坦壹下子就成為了物理學家的泰鬥。
終於不用再在專利局從事千篇壹律的工作。但是隨著二戰前,希特勒反猶太人活動的不斷威脅下,他又得離開故鄉去往遙遠的美國。
在這裏,愛因斯坦可以說是犯下了壹生可能是最為錯誤的做法,他帶領壹批物理學家向美國總統,提出了利用核武器結束二戰的想法。
但在看見核武器所可能造成毀滅全人類的畫面後,他在余生壹直都在為反核而奔波。雖然核武器提前結束了二戰,但是也徹底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使得人類自相殘殺並雙雙毀滅可能性大增。
擴展資料:
人物評價:
愛因斯坦常常被稱為壹個孤獨的人。數學想象的領域有助於把精神從紛繁的俗物中解脫出來,就這個意義而言,我認為他確實是壹個孤獨的人。
他的哲學可以叫做壹種超驗的唯物論,這種哲學達到了形而上學的前沿,那裏可以完全割斷對自我世界的糾纏。
對我來說,科學和藝術都是我們天性的表現,它們高出我們的生物學需要之上而具有終極價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