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玩,說說學會休息。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維。對於大三學生來說,對記譜法中其余部分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數字“0”的階段。我就利用了他們喜歡說童謠的特點,給剩下的人編了個小童謠:我是個大鴨蛋,肚子空空的,遇到我就停下來別唱了。這首簡單生動的小曲兒讓學生朗朗上口,讓他們在玩耍中認識其余,理解其余的意義。在四點休止符的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積極好動的表現特點,讓學生知道遊戲中四個休止符的時長。我讓幾個同學拿著卡片,上面標著簡單的筆記:1,3,5,2,中間有幾個四點停止。遊戲規則是:拿到紙條卡的學生大聲唱出手中卡片上的聲音,拿到四人休息的學生保持沈默,蹲下停下來。我讓學生拍節奏,遇到剩下的就雙手握拳來表達,在拍和彈中掌握它的時間值。
第二,排練和練習掌握十六個音符
音樂節奏的教學如果采用老師講給學生聽,老師壹遍壹遍讀的方式,教學效果微乎其微。在我的教學中,我總是以舊知識為出發點,在有趣的練習中,引導學生壹步壹步走向新知識,讓學生在欣賞的笑聲中,掌握新知識,感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是贏家。高二十六個音的節奏教學,壹上課,我就教學生拍手,學童謠。童謠的節奏大多是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組合,但十六分音符也穿插其中。童謠是這樣的:
XX X‖XX X‖XX XX ‖XX X‖
小哥哥,小哥哥,小哥哥每天放學後打遊戲。
XXXX X XXXX X XX XX XX XX X
咕魯,咕魯,錘子,咕魯,叉子,哥哥,哥哥,笑,哈哈哈。同學們很快就學會了,興趣特別高。這時,我讓每組學生用卡片列出這首兒歌的節奏。學生說到第三句就說不出來了,著急地問:“老師,妳能用壹個音符來表達這個節奏嗎?”此時,顯示第十六個音符,問題就解決了。我接著說:“妳剛才把兒歌的節奏安排得很好,但是妳知道十六個音和八分音、四分音的關系嗎?請各學習小組討論。”所以小組閱讀並說。老師到各個小組聽取意見,了解情況。這樣,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很好地掌握了知識。
第三,想想動態記憶的強弱。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我通過“主動”全力幫助學生想象音樂的形象,通過演奏促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讓學生通過感知和體驗上升到理性。這節課有三節課:P和P,MP。f .如果妳單獨給學生解釋:這是壹個強度弱、中、強的小節,標有弱標記。唱歌的時候聲音小壹點,標有強音的小節聲音大壹點。顯然,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習聽起來很枯燥,而且也無法真正掌握這些樂理知識。我提醒同學們在抓蜻蜓或者其他小動物的時候自己的情況。很快,男生自願上臺表演,其他同學也躍躍欲試。我看見他踮著腳,貓弓著背,撲了上去。他的表演充分詮釋了P-MP-F三個動力期的變化,贏得了大家的掌聲。我趁機結合歌詞解釋了這三個動力期在這幾節中的作用,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對歌曲進行延伸。學生從肢體動作中理解,掌握這些力度,把歌曲唱得更加生動形象。可以說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第四,邊聽邊走,理解進行曲。
興趣是音樂欣賞的前提。聽力欣賞以動作為驅動,使學生的思維在動作的控制下處於興奮狀態,從而更積極地思考欣賞中提出的問題,有助於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知識。欣賞在這堂課上,我沒有提問,也沒有解釋這個概念,但是我發現了不同主題的進行曲,比如:,& lt土耳其進行曲>等等。我讓學生們想象自己參加婚禮,為新人祝福,看著他們走進教堂。讓學生自發而愉快地跟著音樂走。這時我展示了填空題:進行曲是壹種()音樂。我適當的給了壹些提示,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討論,很快得出結論,這是壹種可以隨著人的腳步行進的音樂。我也啟發學生去發現這些進行曲的不同風格。在聽和走之間,學生們輕松掌握了進行曲的知識。
要提高音樂教學的效果,發展學生的才能,就要讓學生更直接、更容易受到藝術的感染和鼓勵,進而產生“學好它”的欲望,激發他們抒發情感。只有載歌載舞,動靜結合,學生才能學到東西;思想共鳴可以激發學生熱愛音樂,提高學生理解和欣賞音樂的能力,以及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總之,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采用自己喜歡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上學習原本枯燥的樂理知識,壹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