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是這個想法的支持者,因為我覺得我還年輕。我壹定會通過獲得壹些經驗和知識把它賺回來。結果花光了所有的錢,再也沒見回來。所以後來當我意識到這是壹個陷阱的時候,我還是選擇了能存多少就存多少,在確定能賺回來之前還是先存錢比較好。
但當我看到野口的《學會花錢》時,作者的財務視角給我帶來了新的啟發:未來的現金流最重要。所謂現金流可以理解為:未來產生的貨幣。換句話說,未來能收獲的錢才是最重要的。為此,我們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因為人才是現金流中最有創造力的。現在投資自己,用現在花的錢升值自己,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網上發工資的方式也很多。比如妳要把妳的收入分成四份:壹份給妳的生活費;a儲蓄;壹項投資;還有壹份給父母或孩子。
但是,很多人說:工資怎麽分那麽多分?妳想活命嗎?
野口建議,錢包應該分為消費、投資和投機。
壹些滿足日常生活的基本必需品,自然屬於消費;而投資就是增加未來的資本,現在就投資,比如上補習班,考公考,考研究生等等。投機是壹種可能有損失,但也可能有收益的活動。最典型的就是彩票,還有藝術品和貴金屬。
我們必須意識到三種錢包的存在,因為我們總是從壹個錢包裏花錢。只有認識到消費、投資、投機的區別,才會進壹步思考與三者相匹配的花錢方式。
消費要考慮我們購買商品後是否真的滿意,即獲得的效用與付出的價格是否匹配。所有人都已經知道鉆石騙局了。鉆石背後不僅有壟斷,還有控制需求,向大眾灌輸鉆石是愛情的象征。但是我很想去典當行,卻發現它不值錢。鉆石只是被困在地下的碳。之前壹度出現的“量子漲落速讀”也是智商稅收割的。
為了以後拿到錢消費,現在適當投資,增加未來資產也是必要的。不要為了錢而工作,而是讓錢為自己工作,獲得“睡眠後的收益”,這是很多人理財時會學到的第壹點。
雖然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很多人在實際運用的時候很容易忘記,還是會為了壹時的欲望而沖動消費。
金融行業也有經典的4321理財法則:40%投資;30%直播;節省20%;10%保險。其中,儲蓄較多。但是,現金其實在我們拿到手的時候就開始不值錢了。畢竟我們手裏的錢每天都在貶值。
投資和投機都可能創造現金流,但同時也存在風險。
如果從風險的角度來看,現金流(未來產生的貨幣)的不確定性就是“折現率”。商業銀行貸款利率為4.35%-4.9%。銀行借錢給我們是壹種投資。我們普通人必須老老實實還款,風險低,所以折現率低。如果是其他接待機構,考慮到放款後能否償還貸款,折現率自然高,所以貸款利率也會相應高壹些。
但如果看投資回報率,那麽現金流的不確定性就是收益率。我們把錢放在余額寶,因為它的風險低,所以收益率不高。
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會得到不同的想法。而這壹切都是關於現金流的,要學會從現金流的角度去思考。
為什麽星巴克單杯咖啡價格比瑞幸高?我以前覺得,因為星巴克選在市中心,租金高,裝修成本高,但是從現金流的角度來看,是因為它有意在這裏創造未來的現金流,即使這樣定價,也會有人願意買。說白了,這裏是市中心,人傻錢快。
這也告訴我們,投資壹定要看地段。不要以為郊區房租便宜,因為那妳得有能力吸引客戶,讓他們來這裏消費。就算是住自己的房子,也壹定要看地段,這樣以後才能更快的轉手。
而我們投機的時候,最常見的就是買彩票。2019,10我家門口的彩票店獎池還有70億。二月份,還剩十幾億。那麽多人得獎,怎麽會輪到我呢?於是我為彩票做出了不懈的貢獻,但我只中過壹次5元。
我們都被概率的幻覺所欺騙。我們的主觀概率“命運會眷顧我”遠高於理論概率“彩票中獎概率為1/21.42萬”,所以我們壹波又壹波的前進實際上已經為獎池做出了貢獻。
生活中還有很多概率錯覺會影響我們的判斷,讓我們無法做出理性的判斷。當然,人不是機器,不可能每次都做出理性的判斷。總會有頭腦發熱,他們喜歡的時候。
做人,不要太累,所以與其計算每壹分錢,不如先學會投資自己,提高自己的現金流。有能力滿足自己的小沖動就不錯了。
當樓市拐點出現的時候,壹些炒房者在這種前所未有的繁榮中發了大財,所以時至今日,房子依然是很多人投資時考慮的首選。
但野口認為,人是最有能力創造現金流的,其次是物和錢。而且,妳三十多歲的時候,可能是效力的高峰期,也就是說妳三十多歲以後,人們開始更多的考慮當下,其次才是未來。
野口是日本非常受歡迎的MBA導師。先後在瑞穗銀行、摩根大通、高盛任職。他經歷了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和經濟泡沫的破滅,但他仍然長期活躍在金融界,這壹定是他自己對自己不斷投資的結果。
在國內很多招聘廣告和各大考試的門檻上,我們都能看到年齡要求是正好35歲。可以說35歲是個坎。在股票投資方面,也有這樣壹個利用年齡的法則:80法則。
80定律:投資者購買高風險投資產品的資金比例不能超過80減去年齡,即(80-妳的年齡)*100%。這個規律主要用在股票投資上。比如30歲,投資股票的資金不要超過理財資金的50%。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不斷減少高風險投資,逐步增加穩定性高的投資。
我覺得,年紀大了,要努力,要創造未來。第壹,妳可能沒有生活。第二,妳可能承受不了大起大落。其實人是經不起太多起伏的,除非很有決心。第三,晚年為生計奔波有點悲哀。
所以,壹定要趁著年輕提升自己。這個時候未來還遠沒有定案,壹切都有時間馬上行動。其中不僅可以學習更多的專業技能,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學習新的技能,還可以強身健體,提高壽命。沒病沒災的也是賺的。
亨利·柏格森曾經說過:為了生存,我們必須改變;要改變,我們必須成長;要成長,就要不斷創新自己。而這些其實都需要我們不斷的投資自己。
畢竟,我們為什麽渴望賺錢?因為這樣妳就不用做妳不想做的事情,妳就可以獲得真正的自由,想做什麽就做什麽。但人生不能只是“賺錢”,因為那只是扭曲了人生的目標,完全走向了另壹個極端。
野口的《學會花錢》看似是壹本理財書,其實可以看作是壹本經濟學教科書,涉及金融理論、統計學、行為經濟學、概率論等多方面的知識。但是通俗易懂,容易讀懂,即使有壹些圖表、公式、計算等。在書中,我們可以忽略它,抓住要點,這對我們也是有益的。
周在《周的人生哲學》中寫道:“錢是好東西,但不是最好的東西。我們不能為了這個好事犧牲最好的。最好的事情是什麽?這就是我所說的生活的簡單和精神的豐富。那才是真正讓人感到幸福的。”
比起追求財務自由,不被金錢束縛,追求生活的快樂,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更自由快樂,而在這個過程中,我相信金錢等其他財富自然會向我們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