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開獎 - 1988 10 10月1日,臨澤縣舉行了盛大的集會,16輛車載著1000具西路軍遺骸。

1988 10 10月1日,臨澤縣舉行了盛大的集會,16輛車載著1000具西路軍遺骸。

1986年春,臨澤縣西麓紅軍墓地紅軍遺骸搜尋工作在祁連山腳下附近的梨園口等地緊張進行。

梨園口--壹個充滿鑼鼓聲的好地方。和倪家營、紅石窩山壹起被寫進了紅西路軍的歷史。

《臨澤縣黨史大事記》記載:

.....3月11日,西路軍突圍,撤出三島硫磺溝。那是壹個繁星滿天的夜晚,順山撤至梨園口。12晨,西路軍退至梨園口,再次被圍困和封鎖。我第九軍因掩護而苦戰,斃敵多,擊斃旅旅長譚、馬占成。第九軍傷亡慘重,有軍長政治委員、政治部宣傳部長黃思彥、二十五師政治委員楊、回民支隊司令員馬友明、總部供應部長鄭。在梨園溝,紅三十軍與敵人進行了戰鬥。由於敵眾我寡,264團全軍覆沒,政委黃英祥身負重傷,263團傷亡過半。

當天晚上,剩下的3000多人的西路軍趁著夜色從梨園關撤出,向南急進,轉入祁連山脈。

許同誌在《歷史回顧》壹書中對梨園口戰爭也有詳細的回憶:

.....梨園口是祁連山的入口,三面環山,中間有壹些房子。部隊到達了這裏,後面跟著敵人的騎兵。祁連山的山壹般都不陡,不像四川的山那樣陡如城墻,高不可攀。敵人的馬,壹個沖鋒就能跑到山頂,上山下山,如踩死在地上。我9軍為了掩護30軍,拼命爭奪梨園關兩邊的山頭。指戰員紅眼,赤手空拳,手持大刀,與敵軍騎兵展開肉搏戰。不到半天,我第九軍僅存的半個團約1000人,大部分都沒了。壹些領導幹部,如部隊政治委員,25師政治委員楊,都英勇犧牲了。後來,他傾全力壓迫我30軍陣地。為了掩護指揮部和傷病員安全轉移到山區,30軍指戰員前赴後繼,與敵人進行了頑強的戰鬥。梨園口中,戰馬嘶鳴,白刃混雜,鮮血橫飛。局勢極其悲慘。那壹天,我264團全軍覆沒,我263團損失大半。

6月5438+02日,我們帶領所留3000余人的西路軍戰鬥撤退,進入祁連山區的康龍寺地區。

50年來,彈指壹揮間,梨園河內外山川依舊。兩側山巒起伏,怪石疊嶂,微紅的巖壁氣勢磅礴。梨園堡位於梨園口東岸山坡下,東面是萬斯村,南岸是南臺子村。據當地人說,清朝順治十五年,當地官員為防備國內的“黃範”和國外的“邊患”,設立了梨園營。自康熙、雍正以來,壹直駐紮於此設防,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要塞。20世紀30年代,正義與邪惡的兩股力量在這裏再次碰撞,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歷史火花。

壹年秋天,壹位老將軍來到梨園口。帶著壹張悲壯的臉,他揮手告別了他的追隨者,獨自在山野附近跌跌撞撞地走著,停下來尋找。將軍的身影像石像壹樣在秋風中久久佇立。後來,他突然雙膝跪倒在地,面對祁連山,他長時間跪不起...

1982年春,“八壹”電影制片廠領導高瞻遠矚,第壹次把反映西路軍事跡的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祁連山的回聲》獻給了當時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廣大人民群眾。本片反映了西路軍女子獨立團在祁連山掩護大部隊轉移時的英勇過程,影片在梨園口現場拍攝。本片中飾演女團團長的女演員是中國婦孺皆知的央視美艷女主倪萍。她和她的船員們被紅軍女戰士勇敢抗敵,輸了寧死不屈,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演員們極度悲傷憤怒,情緒失控,難以自拔,以至於電影拍攝計劃幾經更改...

有壹張照片:照片裏。薄霧,傷心的草,壹排胸前帶著白花的老少,彎腰鞠躬。這張照片記錄了1990年10月5日,徐小燕等8位的親屬到梨園口戰場祭奠烈士時,將許元帥的骨灰撒在梨園口上空的情景。許帥的兒子、兒媳、女兒和孫子們各自將壹束鮮花放在秋草沙沙作響的黃沙地上,低頭默哀良久。照片氣氛凝重,很感人。

有人形象地說:每年農歷祭亡之夜,梨園入口內外都能看到火光,人影最窄,年年如此。有壹年七月七日的晚上,我親眼看到和聽到無數四川人在山谷裏談笑吶喊。隊伍中有雜亂的腳步聲和戰馬低沈的嘶鳴聲。隊伍裏好像人很多,繞過了南臺子,走遠了。

當年的那壹天,剛剛突破倪家營和硫磺溝的西路軍,被馬匪軍的近萬騎兵、步兵和民團緊緊包圍在梨園口壹帶的山溝峽谷中,進退兩難。隆冬,寒風凜冽,星稀雲重。激戰過後,剩下的數千勇士衣衫襤褸,腹中無食,面色焦黑,舌唇幹裂。他們緊握刀槍,在野外與敵人面對面地躺著。山腳下的山谷外,有無數被敵人點燃的火堆和無數黑洞洞的槍口包圍圈。敵人在休息,馬匹在裝貨,天亮後壹場險惡的戰鬥不可避免。紅軍處於危險之中。

突然,幾首女紅軍歌從山石間傳來,在寂靜的寒夜裏格外響亮悠長,拖著長長的顫音,飄在彌漫著血片味道的夜空中:

祁連山下,雪下得緊,天氣冷,夜也黑。

我們紅軍兄弟姐妹團結壹致,不怕困難。

我們千裏迢迢為窮人爭取政治權力,

努力了三個月,沒有後援。

恨馬步芳在這裏切斷了道路,

我們紅軍在西進和東進的時候都是進退兩難。

我在梨園口與敵人作戰,

勝利後,舉紅旗打通“國標路線”!

啊!應該用什麽樣的情感,用什麽樣的筆墨來描繪和挖掘歌手的處境和心情?在戰神激戰的夜晚,沙啞的聲音能唱出什麽吉祥的歌?有點傷感,有點淒涼,但卻體現了壹種堅定的遠大理想,壹種必勝的信念!

幾番回味,回味無窮,讓人不禁熱淚盈眶,不屈的叛逆者形象壹下子變得無比高大,讓人肅然起敬。

梨園口,梨園口,妳是血與淚,歷史與現實,理智與情感構築的聖地,讓人魂牽夢繞,肅然起敬。

1986的春天,梨園口。

臨澤縣民政局組織的紅軍遺骸調查組正在這裏的山野行進。調查組成員多為當地農民,均經歷或卷入過半個世紀前的戰爭。當時紅軍公平交易、待人和善、紀律嚴明的形象與馬匪軍的暴行相提並論,讓這些老人深深懷念紅軍。他們不善言辭,感情也不好,但是他們很正直,很誠實,他們心裏是知道是非的。聽了政府幹部的話,他們弄了幾尺紅布纏在腰上,背著工具和幹部,上山下山,尋找紅軍遺骸的埋葬地。

李元保村的薛老漢今年77歲,從他祖父那壹代起就壹直住在這裏。民國二十五年冬(即1936年冬),馬匪圍攻紅軍時,他家躲在村後的高山叢林裏,親眼看到馬匪兵分多路沿紅山灣、象山口包抄紅軍。紅軍大概沒子彈了,陣地上很少有槍聲。敵人壹沖到陣地前沿,就看到紅軍提著大刀和槍托從戰壕裏跳出來,和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喊殺聲震天動地。他至今忘不了那個騎著戰馬,沖鋒時卷起厚厚黃塵,用馬刀瘋狂砍殺紅軍傷病員和婦女的可惡馬匪。山谷裏充滿了敵人的狂吠聲和受害者的哀嚎聲,以及不幸落入敵人手中的紅軍女兵的嚎啕大哭聲...

敵人撤退後,村裏的人陸續回家,屍骨遍地,氣味嗆人。村裏的長輩把青壯年聚集在壹起,用牛車拉著,用木桿扛著,把散落在村後山溝峽谷裏的紅軍遇難者埋了。死人太多了,只能埋在幾個大坑裏。春天過後,當天氣轉暖時,村民們蓋上了厚厚的壹層土。幾十年來,薛老漢壹直在這壹帶放牧種田。路過的時候,他總會看看這些紅軍墳。夏天下雨的時候,他總是忘記帶壹把鐵鍬去開墾紅軍墳,把雨水沖刷出來的屍骨埋掉。這壹次,政府要把紅軍的遺體搬到縣城新建的烈士陵園,隆重安葬。薛老漢非常高興,連贊人民政府:“功德無量!功德無量!”他自告奮勇帶調查組進山,為紅軍遺骸確定了四個埋葬地點。經挖掘,準確可靠。除了遺體,坑內還有紐扣、布片、裁成五星帽徽的鐵片。可以清楚的看到,被頭頸刀砍傷,上肢骨折的人很多。據分析,這是敵軍騎兵沖擊造成的。

在萬斯村,紅軍遺骸被挖掘和清理。

在孜格達山,紅軍遺跡被挖掘清理。

在三島硫磺溝,紅軍遺骸被挖掘和清理。

在蓼泉,紅軍遺跡被清理挖掘。

倪家營王家墩南側的紅軍墳地上,王世進領著壹群人點著紙錢,默默念著不知道什麽。他還對紅軍墳前說,“孩子,咱們又打擾妳搬家了。四清期間,我把妳從野外搬來,在這裏住了20多年。現在,黨和政府在縣城給妳們蓋了新房子。去住新房子吧。”他親自帶著大家,輕輕地鏟著表土,挖著土堆,然後挖了壹米。紅軍的屍骨裸露在外,白骨與黃土緊緊相擁。骷髏頭黑黑的看著藍天白雲紅日,似乎有點發呆。

1988 10 1,臨澤縣舉行了幾十年未見的盛會。城鄉各條道路上,滾滾人流流向縣城東郊。天氣暖和嗎?人們表情嚴肅。嚴重嗎?每個人的瞳孔裏都清晰地跳動著喜悅的火花——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烈士陵園紀念碑揭牌暨紅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在共和國成立39周年之際隆重舉行。

中午12,壹支由20多輛車組成的車隊從祁連山腳下悄無聲息地滑向縣城。首尾1公裏的車隊,沒有警車開道,沒有喇叭鳴號,秩序井然,行人避讓。車隊緩緩前行,由南向北進入縣城大街,在街上數萬人的註視下,緩緩駛出東門外。每輛車都是白花花黑峰頂,其中16車裝著十幾個紅漆木箱和紅布口袋,裝著1000多具紅軍遺骸。長眠荒野半個多世紀的紅軍烈士們,回到了生前戰鬥過的臨澤縣。

全世界人民,永遠感謝臨澤縣人民!他們用盡壹切辦法,為紅軍烈士修建了這樣壹座令人欣慰的墳墓:3米深,花崗巖內襯瀝青防腐,預制蓋板,石柵欄,護堤,精選黃土,無數花圈和常綠松柏,等待英雄入殮安息。

下午2時,駐軍某部12加農炮轟鳴,炮聲隆隆,如同50年前戰爭中的炮聲,回蕩在河西走廊南北兩山之間,激起無盡聯想。原西路軍老戰士、成都軍區副司令員陳,臨澤縣委書記甘春芳,,省民政廳警備區、張掖地委,青少年、工人、農民代表和定居的老紅軍都摸了紅絲帶。隨著紅絲帶的落下,高大雄偉的臨澤中國工農紅軍烈士紀念碑正式落成。

1000多具紅軍遺骸,在數千人的關註下,緩緩安葬在陵園宿舍。這些先為人民犧牲的烈士,都是工農的優秀兒女。他們來自大別山,來自瑞金大門,來自嘉陵江,來自大巴山腳下,來自秦隴大地。為了心中的理想,他們勇敢地爬上雪山,蹚過草地,跨過黃河,跨過戈壁,最後倒在祁連山下。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們受盡了寒冷和孤獨,受盡了被曲解和遺忘。今天,歷史又恢復了本來的樣子。善良的大沙河母親用她寬厚溫暖的心把他們攬入懷中,用她熾熱的心熨平他們被寒冷侵襲的肌膚。媽媽的懷抱永遠溫暖,他們再也不會受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