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縣是中國唯壹的拉祜族自治縣。國土面積居雲南省縣級第二位,山地和半山區占98.8%。精制茶“茶王沈浩”和“湧泉”分別獲得第二屆中國優質科技博覽會金獎和銀獎。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鉛、鐵和煤。是雲南省蔗糖生產基地縣之壹。裝機容量為585萬千瓦的糯紮渡電站正在瀾滄縣和翠雲區交界處建設。
概況
瀾滄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因東部有瀾滄江而得名。位於東經99° 29′~ 100° 35′和北緯22° 01′~ 23° 16′之間。全縣總面積8807平方公裏,是雲南省第二大縣。全縣與景谷、翠雲、猛海、孟連、西盟、滄源、雙江等7個縣(區)接壤,西部和西南部有兩段與緬甸接壤,全長80.563公裏。縣城位於猛朗巴,海拔1054米,距省會昆明588公裏,距思茅市政府駐地173公裏。
歷史的發展
瀾滄縣西漢時期屬宜州縣,東漢至金代屬永昌縣,元代屬木蓮路軍民府(孟連治所在),明代永樂四年(1406)屬孟連長官司管轄(傅玄司),後劃歸永昌府、順寧府。清光緒十四年(1888),鎮附近的直隸會館正式設立,遷至雲南省沂南路。民國二年(1913)改為鎮邊縣,並於1915年改復縣名,東有瀾滄江,改稱瀾滄江縣。瀾滄於1949年2月解放,4月成立瀾滄地區行政公署,轄瀾滄、東朗、尚雲、孟連、蘇濤五縣。65438年2月,撤銷專員公署,恢復原瀾滄縣。1953年4月7日,瀾滄拉祜族自治區(縣級)成立,1955更名為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是全國唯壹的拉祜族自治縣。
行政區劃2003年,全縣轄猛朗、尚雲兩個鎮,以及洞朗、東輝、拉巴、劉謙、新城、東河、大山、南嶺、糯紮渡、前麥、酒井、惠民、竹塘、富邦、安康、文東、府東、林雪、賈母、開發河、糯福。
民族構成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為47.0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3.39萬人,非農業人口3.67萬人。全縣居住著拉祜族、漢族、佤族、哈尼族等民族,人口36.29萬,占總人口的7712%,其中主體民族拉祜族為19.93萬,占總人口的42.24%。
地理氣候瀾滄縣位於橫斷山脈女山山系南段,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五山六水縱橫交錯。主要山脈有龔銘、孔明、帕林、芒裏和紮法谷,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50多座。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鄉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糯紮渡鄉蒙礦)。山區和半山區占98.8%。大小河流130多條,較大的有黑河、南朗河、木帕河、尚雲河,都屬於瀾滄江水系。河谷壩有尚雲壩、猛朗壩、蒙彬壩、夏雲壩、會雲壩和雲曦壩,其中尚雲壩占地6.36萬畝。氣候屬於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季無嚴寒,夏季無酷暑,幹濕季節分明。由於地形復雜,高差懸殊,立體氣候明顯。其中,瀾滄江、小黑江、黑河等海拔700米以下的河谷地區屬於北熱帶,壩子河河谷700-1400米之間的低山丘陵大部分屬於南亞熱帶。這兩個氣候帶約占全縣總面積的44%,氣溫高,熱量充足,適宜甘蔗、茶葉、橡膠、咖啡、南藥、水果等經濟作物的生長。縣城猛朗鎮年平均氣溫20.1℃,年降雨量1551.8毫米,日照2412.8小時。
2021,1,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排名出爐,瀾滄縣排名第405位。
2020年4月28日,瀾滄縣被列入2019年度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
2018年9月,2018年度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範縣名單出爐,瀾滄縣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