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白主持的新聞節目後,放了壹個有趣的動畫,問了壹個“靈魂問題”。
問題是:
“今天是星期幾?不要看手機。”
妳是如何度過這漫長的壹年的?
妳是百萬人的“網絡監督員”之壹嗎?有沒有化妝卸妝?妳在給貓講函數問題嗎?蹲在自動洗衣機前看它洗衣服?
妳或妳身邊的人覺得無聊嗎?
這幾天,看到很多人反饋最近的感受,很“無聊”,但這樣的日子還是有好幾天的,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會持續幾周...
無聊是壹種常見的情緒狀態。當然,如果這種情況只持續幾天,可能危害不大,但如果持續幾周,就可能對妳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後果。
因為,妳可能會陷入壹種“慢性厭倦”的狀態。
什麽是“慢性無聊”?「慢性無聊」會帶來什麽危害?如何預防和應對「慢性無聊」?
壹、從情緒的角度理解“無聊”。為了更好地理解無聊,我們首先需要理解“情緒”這個詞的含義。
首先要認識到,在日常語言中,情感是虛幻的,不是現實的。這是壹種主觀的表達,所以也有可能有的人在家呆久了不煩,有的人呆了幾天就覺得特別煩。
要記住的第二個關鍵點是,情緒體驗是壹個基於大腦的事件。很多所謂的情緒處理都發生在大腦的中央(中間邊緣區),認知活動與大腦近期進化的壹個部位有關,即前額葉皮層。所以這是壹種大腦的體驗,和我們的生理機能有關。如果我們長期無聊,真的會造成身心問題。
當人們被要求提供壹種情緒的定義時,比如焦慮或悲傷,他們總是描述這種情緒的表達或主觀方面。換句話說,他們試圖描述悲傷或焦慮的感覺或樣子。如果有人試圖給無聊下壹個類似的定義,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麽它經常被描述成壹個相對模糊的概念,很難給出壹個科學的定義。但是,這種主觀情緒也起了作用。例如,焦慮是迫在眉睫的威脅的信號,是“戰鬥-凍結-逃跑”反應的觸發器。另壹方面,抑郁和悲傷的表達是壹種社交暗示,比如壹個人在感覺到不可避免的失敗或損失時辭職。從字面上看,這是壹種尋求幫助和社會支持的呼聲。
就無聊而言,壹般認為無聊是我們已經筋疲力盡或即將筋疲力盡的信號。無聊促使我們尋找壹個新的、潛在的更有趣、更有價值的環境,或者通過改變我們與環境的互動方式,在當前環境中尋找未開發的新奇事物和增強。
二、什麽是“慢性無聊”?在某種程度上,壹個物種的生存取決於探索陌生的物種:希望找到新的配偶,新的食物和水,新的庇護所,以及關於世界及其總體運作的新知識。無聊是壹個重要的導航工具。
所以無聊也有它的好處。
無聊也可能是妳告訴自己沒有盡可能多地利用時間。妳應該做點別的,更有趣更有用的,或者更重要更有成就感的。
無聊可以刺激改變。引導妳獲得更好的想法,更高的誌向和更大的機會。迄今為止,我們大部分的成就,人類的成就,都源於對無聊的恐懼。
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曾經在監獄呆過壹段時間,他曾經說過,監獄可能是壹個有創造力的人的理想環境。
但是為什麽長期的無聊如此令人不快呢?
慢性厭倦是壹種非常不愉快的長期“不滿足的喚醒”狀態:妳被喚醒而不是抑郁,但由於壹個或多個原因,妳的喚醒無法得到滿足或引導。這些原因可能是內在的,通常是缺乏想象力、動力或註意力。也可以是外在的,比如缺少環境刺激或者機會,比如這個我們要在家度過的假期。
所以,當妳想做壹些刺激的事情的時候,妳發現妳做不到。而且妳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意識越來越強,讓妳感到壓抑。
阿瑟·叔本華說過,無聊是生活毫無意義的證據。因為如果生活在本質上是有意義的或充實的,就不會有無聊這回事。
所以,其實慢性無聊做的事情就是讓我們看到,我們會有壹些很不舒服的想法和感受,我們通常會通過壹系列的活動或者相反的想法或感受來屏蔽這些想法和感受。
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來看,輕躁狂在本質上可能是壹種對無聊的防禦,包括阻止無助和絕望進入意識頭腦,用愉悅、有目的的活動、無所不能的控制等相反的感覺占據意識頭腦。
無聊是如此的不愉快,以至於我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處理它。全球娛樂產業產值逐年增加,各種電影票房飆升,而藝人和運動員也獲得了難以置信的高薪和社會地位。當然,還有旅遊業。
當然,當妳處於“慢性厭倦”的狀態時,以上這些都可能已經失去了興趣或者無法享受。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在指尖擁有永恒的娛樂。矛盾的是,這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部分原因是它讓我們更加脫離現實。我們非但沒有得到滿足,反而變得麻木不仁,需要更多的刺激。
然而,當妳處於慢性厭倦狀態時,這些“刺激”可能不起作用。
所以,頻繁持續無聊的人,也就是處於“慢性無聊”狀態的人——不管是因為生物容易無聊(即容易無聊),還是因為不可避免的單調條件(比如不得不在家),經常會出現壹些不適應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慢性無聊”會帶來什麽危害?幾乎每個人都有無聊的時候,這可能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壹部分。
然而,越來越多來自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長期厭倦是壹個嚴重的問題,可能對幸福有害。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以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為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當個人抑制了他們對新學習、發展新技能和克服新挑戰的自然需求時,就會產生厭倦。在馬斯洛看來,當我們追求對個人有意義的知識、技能或挑戰時,厭倦感就會消退。
大量科學證據表明,長期無聊會導致許多心理問題:
強迫性暴飲暴食。
英國的壹項研究發現,無聊是暴飲暴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對女性而言。荷蘭馬斯特裏赫特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雷姆科·哈弗曼斯(Remko Havermans)博士領導的壹項實驗研究表明,被迫觀看單調的60分鐘電影片段的人比觀看有趣的紀錄片的人多吃大約兩倍的巧克力。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無聊是壹種強烈的情緒狀態,會刺激食物消費。”
賭博、飲酒或其他成癮行為。
病態賭博也和無聊有關。在澳大利亞舉行的壹項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因無法控制的賭博沖動和賭博行為而接受治療的人在厭倦傾向方面的得分明顯更高。
根據美國國家成癮和物質濫用中心2003年的壹項研究,與那些說自己很少或從不感到無聊的青少年相比,報告自己經常感到無聊的青少年濫用藥物的可能性高出50%。其他國家的研究也發現了青少年無聊和濫用藥物之間的密切聯系。
英國壹家慈善機構在對超過1000名青少年的調查中發現,在16-17歲的青少年中,近10%的人每周至少飲酒壹次,只是因為他們感到無聊,29%的人報告說他們至少飲酒壹次,因為他們感到無聊。
過度的白日夢和睡眠。
如果我們不能通過從事有意識的活動來逃避無聊,我們就會通過做白日夢或睡覺來逃避無聊。正常人的內分泌和各器官的活動都有壹定的晝夜規律。這種生物規律調節著人的各種生理活動,使人白天精力充沛,晚上睡眠良好。如果妳生活規律,卻因為“慢性無聊”而壹直“睡懶覺”,就會打亂體內的晝夜節律,使內分泌激素異常。長期這樣下去,妳會抑郁,會消沈。
強烈的孤獨感和情緒困擾。
在英國戲劇《夏洛克》中,當沒有案件要解決時,夏洛克變成了壹個壞脾氣的孩子,整天坐立不安,抱怨無聊。許多浪漫主義者,如濟慈、雪萊、霍夫曼、諾瓦利斯、普希金、歌德...所有人都遭受了無聊帶來的幻滅,甚至精神失常或自殺。
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Victor frankl)說,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是壹種神經癥。
總之,慢性無聊會對身心都有影響。
四、如何預防和應對“慢性無聊癥”羅洛·梅和上面提到的馬斯洛壹樣,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另壹位創始人。他認為無聊的心理狀態起源於我們很小的時候。
他說,“如果妳想在成年後避免無聊,妳必須在童年時學會面對它。無聊可能會把妳拉進自己的想象中。妳必須學會獨處,在更深的層面上運用妳的想象力。”
在羅洛·梅看來,童年時期未能有效應對無聊對我們成年後的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有重要影響。
如果想從根本上防止“慢性無聊”,可能需要乘坐時光機穿越過去。當然,這是幽默。
然而,即使是現在,我們仍然有許多方法來緩解妳的慢性無聊。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與其不斷地對抗無聊,其實擁抱它更容易,更有效。
如果無聊是妳內心世界的窗口,那就把它當作通往更高意識的途徑。所以,與其和無聊作鬥爭,不如順其自然,有所作為。
叔本華說,無聊與迷戀正好相反,因為兩者都依賴於外在而非內在。所以,與其置身於環境之外,不如學會融入其中,不管有多難。
以下是通過壹些“小事”來應對慢性無聊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節制的白日夢。
白日做夢是壹種自然而有效的方式,可以讓我們從被認為不太有趣的刺激和任務中轉移註意力。
實驗表明,當個體受到身體的束縛時,內心產生的幻想和白日夢的形象會相應增加。受控白日做夢是壹種技術,在這種技術中,壹個人通過短暫的幻想,自願地、有意地從枯燥的活動中抽出有計劃的“休息時間”。
訣竅是有壹個預先設定的可以快速記住的白日夢主題列表,並在它背後記住壹個人必須在合理的時間後離開工作並返回工作。
主題可以是“如果我中了彩票,我會做什麽”,也可以是腦筋急轉彎或書中的謎語。妳可以在腦子裏使勁想。還有壹些智力遊戲,比如努力記住周傑倫的歌詞。最後是願望清單。這是妳在變老之前幻想做的事情的清單。它們可以分為:妳想去的地方,妳想完成的事情和妳想獲得的技能。
發微博,微信,播客。這些都是活動,而不是面對面的社交。
寫日記。
養成寫生活的習慣,會讓妳重新審視自己的日常活動。通過這壹過程,個人往往會對他們重復和例行的工作找到壹個新的視角,從而對他們熟悉的工作恢復壹定程度的興趣和新鮮感。這種反思性寫作可以用老辦法,用紙筆,或者在電腦上。妳也可以在社交媒體上這樣做,由其他人提供反饋。這樣做的好處是,它為壹個人的生活事件增加了更多的視角,並提供了壹個持續的社會刺激源。
鍛煉身體。
保持健康是每個人都應該向往的,但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堅持鍛煉計劃是很難的。可以試試在家做俯臥撐,慢跑。壹般來說,運動會讓妳體驗到壹種溫和但類似“沖刺”的感覺,會讓妳感覺更好。
讀書。
讀書對很多人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更多的人讀書幾乎完全是出於實用的原因。當然,讀書可以是為了享受。從本質上來說,書籍拓展和支撐了我們的想象力,這是我們陷入單調時最需要的。
讓妳的支持網絡知道妳正在與“慢性厭倦”作鬥爭。
對大多數人來說,社會關系是新鮮感和積極強化的主要來源。事實上,這可能是女性比男性更不容易感到無聊的主要原因,因為她們比男性更傾向於參與社會事務和建立聯系。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以人際關系差、不穩定為特征的心理障礙患者,比如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也很容易受到高度厭倦的影響。
在結論的最後,我想說,如果妳想徹底擺脫“慢性厭倦”——不僅僅是這壹次,請擁抱感恩。
無聊也意味著妳不珍惜妳已經擁有的。無論妳擁有多少,當妳厭倦時,它們永遠都不夠。妳總是在尋找下壹個刺激,下壹個勝利,下壹個愛,下壹個外部認可的來源——在妳自己之外。
但是,只要在自己之外尋找刺激,總會失望。
當妳能專註於當下,從壹個感恩的地方開始妳的人生,妳的心態就會從匱乏變成慷慨。當妳認為妳的生活很慷慨的時候,我永遠不會感到無聊。
同時,當妳允許恐懼主宰妳的生活時,生活開始變得更加無趣。然而,當妳記得妳——只有妳——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妳總是有選擇的時候,妳可以再次感激妳所擁有的,而不是抱怨妳所沒有的。
受害者的感受總會讓妳感到無力。更有力的選擇是把無聊變成壹個機會,要麽冒險,要麽改變態度。
記住,妳可能無法控制發生在妳身上的壹切。發生這樣的事不是妳的錯。妳會在家裏呆壹段時間,這不是妳的錯。但是,如何應對“慢性無聊”是妳自己的選擇。
很多人不敢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因為結束無聊需要重大的改變。有時候,擺脫無聊需要面對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采取積極的措施改變生活。這可能很嚇人。但是記住,歸根結底,是妳自己的選擇。
妳現在無聊嗎?
還是對現在的生活心存感激?
妳害怕嗎?如果是,妳更害怕什麽?變化帶來的無聊單調或不確定性?
希望通過這次長假的經歷,無論妳是順利還是坎坷,都能時刻召喚自己內心的力量來幫助妳以後的生活。即使妳的生活再次變得單調,妳內心的這壹部分也會讓妳興奮。同樣,當生活變得不確定的時候,妳內心的力量會成為妳的磐石。
參考|本文寫作中引用了葉史瓦大學心理學教授愛德華·霍夫曼博士等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