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土壤“非常有利於”生物生存。
據報道,在最近的壹次實驗中,“鳳凰”號機械臂在火星表面以下2.5厘米處采集了1立方厘米的土壤,並發送到探測器的實驗分析儀器上。土壤樣本被倒入燒杯中,並與從地球上帶來的水混合。分析結果表明,火星土壤的pH值在8-9之間,呈堿性。此外,分析儀器還檢測出土壤中的鈉、鎂、鉀、氯等元素。
鳳凰計劃科學家、美國塔夫茨大學的塞繆爾·庫納夫(Samuel Kunaf)表示,這次分析的火星土壤與地球上壹些人後院的土壤相似,“可能非常適合種植蘆筍”。
庫納夫還指出,分析表明,火星北極土壤沒有毒性,似乎對生物生存非常有利。地球上類似的土壤環境,不僅適合種植蘆筍和四季豆,也適合喜歡化學物質的細菌在裏面繁殖。
科學家們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他們對鳳凰號新獲得的結果感到“目瞪口呆”,他們的壹些同事在看到分析後的數據後歡呼雀躍,好像中了彩票壹樣。
然而,鳳凰號至今沒有在火星土壤樣本中檢測到碳。在地球上,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之壹。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大衛·佩奇認為,在火星土壤中發現上述礦物成分並不奇怪,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火星巖石的風化會導致壹些礦物成分進入火星土壤。
登陸火星需要壹個“類似地球”的環境。
半個世紀以來,雖然人類為探索火星做了很多努力,但對火星的認識還停留在膚淺的階段。科學家認為,人類遲早會像阿波羅登月壹樣,將宇航員送上火星,對火星進行全面、具體、本質的研究。
如果人類登陸火星,地面站將是從太空延伸到地面的橋頭堡。其功能主要是作為實驗室,同時也作為運輸站、儀器室、材料倉庫和通訊站。也是人類基於火星拓展領域的基地,主要解決人類登陸火星的關鍵技術問題,如人類在火星上的生命健康保障、火星能源的探測、開發和應用、火星資源的探索等。
火星地面站還將開展與火星開發相關的技術研究,如地球上耐旱耐寒動植物的移植、地下水(冰)的開采、火星的機械運行、房屋的密封等。同時,要進行水、能源和資源勘探、電力系統、通信系統、運輸道路、科研實驗、生命醫療、物資儲存等方案設計,為未來火星開發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科學家認為,用地球上的壹些浮萍和壹些充氣房子,我們可以在火星的洞穴裏為未來人類建造壹個生命家園。火星上的洞穴可以很好地保護未來的人類移民免受宇宙輻射和惡劣天氣的影響。火星上的洞穴可能含有大量的礦物質、水分和冰。
然而,如果人類真的想在壹個陌生的星球上生活,就必須改造自己的環境,使之更適合人類居住——就像地球表面壹樣。
火星是太陽系中唯壹“可改變的”行星。
地球人類對火星環境的改造已經進入日程:
20世紀90年代,歐空局擬定了“登陸火星”,1998年在莫斯科召開了“火星探測國際會議”,2003年8月在美國召開了“火星遷移研究國際會議”。這些措施表明,地球人類決心通過國際合作登陸火星,改造火星,利用火星。然而,這些會議未能達成完整的諒解,並提出具體可行的行動計劃。
火星是地球的近鄰,也是太陽系中唯壹可以改造並讓人居住的星球。今天,隨著科學的發展,基礎空間技術的壹系列問題(如飛行軌道、動力、內部環境調節、廢物處理、生命保障、通信、起飛、著陸等。)人類往返火星的問題已經解決了。飛船飛行時間很短(半年左右),地球到火星的發射窗口很多,大概兩年壹次。因此,對火星的研究成為近年來天文學和空間研究的熱點。
人類在地球上打火星的主意主要有三個目的:
首先,作為短期目的,探測火星水的豐度,確認火星上今天或過去是否存在生命,地球生命起源之謎。火星生命之謎已被收入《21世紀壹百個國際科學問題》。
其次,為了幫助解決問題,在地球資源(包括能源)即將耗盡的情況下,向月球和火星索取是必然的。
最後,作為壹個長期目標,我們將把火星環境改造成壹個準地球,發展成為壹個科研、旅遊甚至移民的星球,成為人類在地球上的第二個家園。改造火星是壹項極其宏大而艱巨的工程。從本世紀開始,人類必須通過國際合作,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這項工程。
火星轉型“綠化火星”是關鍵壹步。
人去火星,不能總躲在建築物裏。為了自由,他們不得不建立壹系列的火星基地,並在火星上進行環境改造。
首先,需要提高火星表面溫度,設計包括——在太空軌道上建造壹系列大型反射鏡,將太陽光反射到地面;將火星塵埃灑在極冠上,幫助吸收太陽的熱量並將其融化;產生和釋放含氯氟烴氣體以增強溫室效應;建立地熱收集系統以提高地面溫度;建核電站,輸出溫度;等壹下。
增加大氣濃度和改變大氣成分是為了與地表溫度上升同步,極冠水冰和幹冰將部分融化或升華為氣態,土壤中的二氧化碳也會釋放出來。為了增加氧氣,可以將耐旱、耐寒、耐瘠薄的低級綠色自養植物移植到火星上,火星將逐步綠化。火星上的太陽光強度不到地球的壹半,可以通過人工電光源補充,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火星上的水資源十分珍貴,氧氣壹般不是通過電解獲得的。到處都是氧化鐵,是氧氣的豐富來源,可以通過工業分解釋放出來。
氮是最需要的,也可能是最難增加的。火星氮源稀缺,這個問題壹直沒有解決。在火星上探索的同時從地球上運輸液氮是可能的。也可以考慮在工業生產中釋放臭氧,抵抗太陽紫外線輻射。人類在地球上的生理活動已經完全適應了地球環境,只能以地球為模板,逐步改造火星。事實上,無論妳怎麽努力,都不可能讓火星環境和地球完全壹致,妳只能把它改造成壹個準地球。
建立火星表面的生態環境,設計大量可充氣的透明塑料房屋作為火星溫室(頂層塗有金屬以抵禦太陽紫外線),同時選擇耐寒、耐旱、不畏貧瘠、生命力強的自養綠色植物作為登陸火星的先鋒植物,如冰雪藻、冷水鹿角、雪苔、地衣、石松等。通過生物風化,將幹燥貧瘠的土石方變成含水的土壤,再移植壹些耐寒耐旱的微生物、真菌、蕨類、針葉樹、菊科、莎草科等。未來將改善環境,將灌木花卉移植到室外,逐步建立火星綠洲、草原、花園,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
火星農牧的建立是為了解決糧食和副食品的自給自足,設計是這樣的:火星農業前期是溫室農業,農作物和牲畜是轉基因或基因變異後的抗旱抗寒品種,必須根據環境選擇谷物、土豆、蔬菜、果樹、蜜蜂、家禽和牲畜。
人類將再次開始激動人心的太空探索。就像英國詩人T.S .艾略特曾經說過的:我們不能放棄探索,終極的探索壹開始就會是起點,所以讓我們重新認識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