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城遺址
南詔故都太和城遺址位於大理市下關鎮太和村,下關(南詔時期的龍尾關)與大理之間的蒼山大佛峰腳下,南距下關6公裏,北距大理古城7公裏。這裏是大理壩子蒼山與洱海之間陸地距離較短的咽喉地帶,是從龍尾關進入大理古城的必經之路。泰和西臨蒼山,東臨寬闊的洱海天塹。是孟社昭進壹步奪取大理河之地,全面統壹六詔書的堡壘。是建國初期首選的南詔都城。
南詔德化碑
南詔德化碑刻於南詔贊普鐘十五年,即唐代(公元766年)。紀念碑高3.02米,寬2.27米,厚0.58米。青石、官書、人物侵蝕嚴重。石碑上刻了3800多個字,現在只剩下320個字。碑上鐫刻著南詔重要官員的頭銜41行,3000余字,現僅存556字。李元陽《萬歷雲南誌》第壹次記載了原文,1963。據《萬歷雲南誌》記載,大荔縣人民委員會將全文刻在大理石上,嵌在碑室的墻上,供遊人欣賞。南詔德化碑是唐代南詔政權留下的“雲南第壹碑”。
佛圖塔
佛圖寺塔,現當地俗稱蛇骨塔,位於大理市下關鎮羊皮村北側佛圖寺前,大理蒼山落日峰腳下,北鄰羊南溪,南距下關三公裏,東距國道214約500米。
大唐天寶戰士墓
壹.亂葬坑
唐天寶戰士墓,俗稱大眾墓,位於下關天寶街西段南側。唐天寶十年(751)和唐天寶十三年(754),唐玄宗兩次出兵中統和李宓,以654.38+08萬大軍兩次攻克南詔,全部全軍覆沒,李宓戰死。葛羅豐收了唐兵的屍體,葬在這裏,稱為“萬人坑”。
第二,萬人坑
千冢,位於大理市下關鎮舊鋪村以東,地石渠村以西,320國道以南。它是壹個圓形的土墩,直徑8米,高2.5米。也是唐天寶時期陣亡將士之墓。1995年9月,1995,唐代天寶戰士墓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壹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月,1987、1655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將軍洞(含大青樹)
將軍洞位於大理市下關鎮蒼山夕陽峰腳下,南有山澗,北有緩坡,西有夕陽峰,東有上村。將軍洞又稱將軍廟,建於明朝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黎族上書建寺,為“唐代寺”,被尊為濟將軍,村主。
1985年9月20日,將軍洞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壹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廟前的大綠樹(榕樹)種在將軍洞門樓南前,是清代的。至今樹幹粗壯,直徑約2米,高20米。
如今的將軍洞,建築格局較為完整,環境幽靜,香火極強,已成為大理重要的宗教場所。
龍威城遺址
衛龍市又名龍尾關、下關,位於下關西洱河北岸,西起天生橋,東至大觀壹村,從倉山謝陽峰南坡向東延伸,城南有壹條天然護城河——西洱河。龍尾城遺址是南詔古城遺址,也是南詔都城的南大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1985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壹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大理市人民政府劃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並設立標誌和說明。1993拍攝了文物保護單位的視頻資料,使文物保護單位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管理。
大展屯東寒墓遺址大展屯東寒墓遺址位於下關北郊大展屯村西20米處。1983年,當地農民在取土時發現了這座墓葬,大理文管所進行了挖掘清理。墓室南北向,墓室分為墓道、前後墓室、耳室和通道。墓磚是菱形的幾何圖案,是典型的汗磚裝飾。出土了壹個圓形陶水田模型、壹個陶屋模型,以及陶谷倉、陶盆和陶仆殘腳。1985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壹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立於1989,說明碑立於1992。
大理州人民政府辦公樓
大理州人民政府辦公樓位於大理市下關人民南路與幸福路之間,南北向。辦公樓為兩層磚混結構,以典型的三層蘇式建築為中心,向東西兩翼延伸。它是蘇式建築和大理民居建築相結合的產物。占地面積2100平方米。該樓建於1957,於1958 1正式投入使用。大理州人民政府辦公樓自建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其間經歷了大理建市以來的11屆政府,見證了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歷史發展,是大理的標誌性建築。2003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