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開獎 - 幸福科學的幸福定律

幸福科學的幸福定律

快樂的第壹定律——快樂是暫時的。

人的幸福是暫時的,就像不幸壹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幸福和不幸都會漸漸淡去。所以,要想繼續擁有幸福,過上幸福的生活,就要不斷滿足更多的欲望。

幸福的短暫性可以用豪斯定理形象地理解。如果壹個人向往並擁有了壹套新房子,那麽他就獲得了這種幸福,但是當他在裏面住上三五個月的時候,房子在他的腦海裏就不會有新房子的感覺,也不會有新鮮感和幸福感。同樣,同時,如果壹個人住在自己不喜歡的老房子裏,三五個月後,在他的腦海裏,這個老房子就不會有老房子的感覺了。換句話說,三五個月後,他們在通往幸福的道路上站在了同壹起跑線上(對大多數人來說)。

二、幸福第二定律——幸福的衰退及其推論

人獲得壹種幸福後,那麽人對同壹種或同類幸福的渴望就會降低。當人再次獲得這樣或那樣的幸福時,幸福感會逐漸降低。當他們達到足夠多的N次時,他們的欲望就會變為零,快樂也會變為零。

推論1幸福資源的不可再生性。

因為幸福的遞減性,我們可以進壹步知道,當我們已經享受了n次壹種幸福的時候,壹般情況下,這輩子就再也享受不到了。

推論二:幸福資源的衰退

由於幸福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人們對世界認知和改造的局限性,人們所能享受的幸福資源是有限的,而且是不斷減少的。

幸福第三定律——人對幸福的體驗越曲折,幸福越大。

從幸福公式可以知道,欲望和幸福是成正比的。所以,如果獲得幸福的經歷更加曲折,那麽人的欲望就會相應增加,那麽幸福感就會更大。

渴求越大,想要的快樂就越難滿足,但當這樣的渴求得到滿足時,人獲得的快樂就越大。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喝水。壹般情況下,喝水不會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但是如果妳口渴的時候想喝水,身邊又有水,這時候喝水的感覺就是幸福的感覺。但此時此刻的感覺並不是幸福的感覺,因為妳享受這種幸福沒有波折。如果妳在沙漠中旅行,迷了路,周圍沒有水(假設有食物),在這種恐懼的氛圍中,妳堅持了很多天。當妳口幹舌燥,身體虛脫,生命受到威脅,希望近乎絕望的時候,突然有了水,有了救命水。這個時候,妳很難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甚至看不到,但是在電視上經常看到,比如奧運會的畫面上,運動員拿金牌的時候,經常會這麽做。這種快樂是用錢買不到的。

壹般來說,死裏逃生的人享受到了這種巨大的幸福,經歷過巨大波折的人享受到了更大的幸福,經歷過壹般波折的人享受到了壹般的幸福,平庸、圓滑、衣食無憂、無欲無求的人享受不到幸福。

幸福第四定律——無欲無求,無福消受。

因為快樂與欲望成正比,當人對某樣東西沒有欲望的時候(也就是欲望為零的時候),那麽某樣東西就不會給人帶來快樂。

推論1幸福和金錢沒有直接關系。

格雷格·伊斯特布魯克先生在《為什麽幸福越來越少》壹文中描述道,“如果妳用壹支鉛筆和壹張方紙畫壹幅二戰以來歐美人的生活變化線圖,妳會發現畫出的曲線大多是向上的。可以說,幾乎每壹個反映社會福利的客觀指標,如人均收入、‘真實’收入水平、預期壽命、住房面積、人均汽車擁有量、每年通話次數、每年出行次數、獲得的最高學位、智商得分等。,正在改善。然而,當我們轉向人們的內心時,幸福指數在過去50年中並沒有增加,認為他們是'的人的比例。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非常幸福”就壹直在衰落。歐美人擁有的壹切都在增加,除了幸福。幾乎壹切都變得越來越好,但人們並沒有感到更幸福。這種社會進步的悖論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註,他們開始研究“幸福”或“主觀幸福感”的話題。耶魯大學政治學教授羅伯特·蘭(Robert Lan)發現,在1950中,約60%的美國人表示自己很幸福。此後,除了偶爾的起伏,這壹比例幾乎沒有變化。與此同時,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美國人比例從1950變為7。5%降到今天的6%,還在跌。最突出的變化是抑郁癥患者的增多。此外,數百萬人沒有明顯的抑郁癥狀,卻感受不到生活應有的快樂和滿足。”“金錢和物質與幸福只有輕微的關聯——幾乎所有關於幸福的研究都支持這個基本結論。”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幸福第四定律的第二個推論:

推論二隨著物質財富的增加,人們在物質財富中能夠獲得快樂的次數越來越少,快樂的強度越來越小。

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中的人有不同的誌向:

在脫貧時期,人們渴望吃飽肚子,渴望吃白面饅頭,渴望穿新衣服,渴望吃幾塊糖,渴望吃壹頓點心,渴望看壹場戲或電影,渴望後來有壹輛自行車、壹塊手表、壹臺縫紉機等等。當這些簡單的欲望壹個接壹個地不斷得到滿足,人就會壹個接壹個地獲得幸福。

進入小康期的人渴望吃得更好(比如孩子渴望吃漢堡、肯德基,大人渴望吃大魚大肉),渴望穿得更好,渴望看電視,渴望騎摩托車,渴望去外面旅遊壹次,等等。

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們渴望擁有自己的別墅、豪車、出國度假等等。

由此可見,隨著人們物質財富的增加,人們對資源的欲望變得越來越少,所以人們在物質財富上能獲得的幸福越來越少,獲得幸福的成本越來越高,同時對地球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破壞也越來越大。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幾十年發展得出的結論,即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財富和其他壹切都在增加,除了幸福。所以,如果壹味追求經濟發展,只會走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老路,最後人民得到的幸福越來越少,是壹條得不償失的發展道路。

推論三:人在精神文化、精神文明、精神生活等無形財富中所能獲得的幸福量,遠遠大於人在物質財富中所能獲得的幸福量。

欲望既包括物質財富,也包括精神欲望。當我們關註人的幸福時,首先考慮的是人對物質財富的渴望(體現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而我們往往忽略了人對精神的渴望。這是壹種本末倒置的思維方式,是壹種得不償失的發展思維。

解決了溫飽,進入小康生活水平的人,對物質財富的欲望屈指可數,比如電腦、空調、摩托車、住房、汽車等等。同時,滿足人們對物質財富渴求的成本越來越高,消耗的時間越來越長。所以,在物質財富上,人們不僅能得到更少的快樂,還能得到越來越高的成本。相反,人民對資源的精神渴求不僅豐富,而且成本相對較低。如果我們能夠科學地研究它,大力加強黨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設和領導,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人民就能夠在精神上獲得足夠的幸福,從而過上健康向上、陽光富裕的生活。因此,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過多地解決人們對物質財富的渴求,而忽視或不重視精神渴求,是為了黨的宗旨和讓最廣大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理念而本末倒置的思維方法,是得不償失的發展思路。

當年女排姑娘的五連冠,給國人帶來了無比的驕傲和幸福。如今無數關註姚明燦的球迷,也從姚明的每壹次勝利中獲得了很多快樂和幸福;2008年奧運會壹定會給全國人民帶來更多的幸福和快樂。

人們也渴望好的文藝作品。好的文藝作品不僅能教育人,如評書《嶽飛傳》、電視劇《欲望》、電影《壹點也不少》、近年來聾人表演的震撼人心的舞蹈系列等,還能給人帶來很多快樂。

人們不僅需要好的體育成績,好的文藝作品,還想親自參加很多文體活動。各級黨委、企事業單位和社區要多組織文體活動,多組織文體比賽,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讓更多的人在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中從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和幸福。更好的方式,比如巴西人民的狂歡節,西班牙人民的奔牛節,美國人民的籃球,歐洲人民的足球,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只要我們黨堅持以人為本,以人民為中心,下大力氣關註人民的精神訴求和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水平就會事半功倍甚至十倍。

當人們富起來的時候,當人們的思想中充滿了金錢意識的時候,那麽人們的思想就開始腐朽,社會就開始沈淪墮落,人們的幸福和快樂的生活就再也找不到了。到時候,就算我們比美國人富,比美國人強,又有什麽用呢?金錢買不到幸福。

幸福第五定律幸福第五定律——幸福需要感覺。

當妳餓著肚子要錢,去買彩票的時候,如果妳中了大獎卻還不知道,妳還不會感覺到,所以這個時候妳不會覺得開心。

當妳渴望考上名牌大學的時候,當錄取通知書在路上但妳還不知道的時候,妳不會感到幸福。只有當妳知道這個消息時,妳才會感到高興。

所以,幸福是需要去感受的。當妳感覺不到或者感覺不到被滿足的欲望時,妳仍然不會感到快樂。

幸福的第六定律幸福的獲得需要愉快的心情。

比如馬加爵,他不能忍受別人的侮辱,渴望殺人報仇。雖然他的欲望得到了滿足,但他也感受到了殺人後的不幸結局。在這種陰郁的心情下,他很難感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