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開獎 - 如何培養“第壹性原理”的思維方式

如何培養“第壹性原理”的思維方式

第壹原理思維(也叫“第壹原理”)其實是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提出的壹個哲學術語:

這個詞這幾年在中國被炒得火熱,要感謝矽谷鐵人,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

馬斯克在四大領域進行了顛覆性的創新:在線支付、電動汽車、太空交通和新能源應用。在回答媒體關於他為什麽能夠在許多不同領域實現創新的問題時,他坦率地宣布了他的“第壹性原理”思維方法:

馬斯克借助第壹性原理創新的過程可以用這八個字來描述:溯源、拆解、重構、叠代:

在制造特斯拉的時候,馬斯克追根溯源,發現電動車最大的成本來自電池組件。當R&D團隊參考電池組在市場上的市場價,估算出電池組的成本為600美元/千瓦時時,馬斯克通過“第壹性原理”思維,將電池拆解成各種金屬元素和其他組件,然後對電池組的生產流程、產地和供應鏈進行重構和叠代優化。最後,他發現從倫敦金屬交易所購買的鋰電池組原材料只有80美元/千瓦時。

讓我們看看其他成功的企業家是如何運用“首要原則”的。

布林和佩奇認為,無論未來技術和商業模式如何變化,互聯網信息領域的核心價值洞察是“便捷”和“免費”,因此他們壹直將這兩點視為谷歌創立和發展的基石。

貝佐斯早就思考過“未來10年購物市場有什麽是不變的”,並將亞馬遜的戰略建立在不變的東西上——“人們購物的方式、受歡迎的品類和經濟形勢會變,但人們對更低價格、更快速度和更好服務的渴望不會變。”這種基於根本需求的逆向思維方法,恰恰是第壹原則。

當阿裏巴巴遇到新的商業挑戰時,馬雲往往能跳出傳統企業家的限制性思維。他壹般不會先考慮資源等約束,更多考慮的是“怎麽做”。其他暫時不具備、不合理的條件,接下來會想辦法彌補。他能很快判斷出新商業模式中成本和收益的分配。這種直覺不依賴於傳統的比較思維,也依賴於第壹性原理的輪廓。

在生活中,人們在思考問題時普遍習慣於運用比較思維,比如:

買彩票的人癡迷於分析前幾期的中獎號碼,試圖找出所謂的“規律”;

投資者在分析股票周期和經濟周期時,也傾向於尋找價格和數量的時間序列波動規律;

房地產分析師喜歡同時對比中國、美國、日本的市場走勢,試圖據此找出中國房價的未來走勢;

很多機構在投資項目時使用的估值模型,往往是直接參考同行數據,而沒有考慮對項目及其行業性質的深度研究。

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社會崇尚顛覆性創新思維的新時代,壹味的向同類學習,尋找“表征規律”,似乎很難適應時代的變化。

重要的不是“第壹原則”本身,而是在奔向目標的過程中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

如何在生活中培養自己的“第壹原則”思維方式?

首先,永遠不要停留在簡單的解釋上。

壹切都不滿足於壹個簡單的解釋,直到壹個符合邏輯、自洽的解釋經得起任何事實證據的批判,而這個解釋通常可以暫時被認為是“第壹原理”。

其實這種思維習慣是沒有門檻的,也不需要所謂的“天才天賦”。更多的只是壹點點“刨根問底的好奇心”和壹點點“搜素材的汗水”。

壹旦妳養成了這種“不滿足於簡單解釋”的思維習慣,久而久之,妳“戳中問題本質”的能力壹定會成倍增長。

但是它有壹個缺陷——會受到妳認知局限的制約。所以,我們也需要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界。

二是不斷擴大自己的認知邊界。

放棄“功利性閱讀”,回歸好奇本性,繼續吸收外部“多元化”(不求多但求質)的優秀理論,從而幫助我們跳出認知局限,洞察事物的“第壹性原理”。

現實中,各行各業都有很多通過自然和跨學科知識找到“第壹原理”的例子。以下是壹些世界級的例子:

達爾文進化論的“第壹原理”受到《國富論》中“水滴穿石”(自然隱喻)和“自由競爭論”(跨學科知識)的影響。

豐田著名的“精益生產”靈感來自“自組織理論”(跨學科知識)。道家思想的“無為”其實包含了“自組織論”的思想,這是值得驕傲的。

壹個優秀的理論框架可以為我們探索任何系統的“第壹原理”提供許多隱喻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