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壹:對抗直覺,能算就算。
有壹道算術題:假設地球是個規則的圓球,沿著赤道壹周就是地球的直徑(半徑為6400米)。有壹根鐵絲,長度比地球的周長多了1米,如果用這根鐵絲繞著赤道形成壹個同心圓,那該鐵絲與地球表面之間就會形成壹個空隙,請問,壹直直徑為160毫米的老鼠能否通過該空隙?
地球這麽大,沿著赤道的周長那麽長,只是周長增加了1米,形成壹個縫隙,直覺上可以忽略不計,這個空隙幾乎是沒有,然後得出答案——這只160毫米的老鼠肯定過不去。
可是經過計算,得知,這個縫隙的高度h=1/2π=0.1591≈0.16米=160毫米。
經過計算,結果和我們的直覺是相反的。
因此,很多時候,不能靠直覺去判斷,否則會犯錯誤。
現在的行為經濟學、心理學等都揭示了心理謬誤,而反直覺的辦法就是依據科學知識,能算就算,避免想當然。
原則二:尋找條件,增大概率。
福爾摩斯在偵查壹個疑難案件的時候,都是通過不斷發現的新的線索和證據,從而修正原來的判斷,逐步發現真相,將真正的罪罰繩之以法。
原則三:相信系統,長期主義。
對於賭博,我們都知道不是好事,長期賭博的人沒有發家致富的,最終都會輸給“賭場”,比如彩票,那個獲勝的概率簡直是太低了,但很多人卻在研究“秘籍、技巧”,那是這些人真的是是不懂概率。長期來看,賭徒之所以會輸,就是因為概率傾向於賭場,要不然賭場早就關門大吉了。
籃球領域有壹句名言:訓練時,用正確的姿勢投丟的球,比用錯誤姿勢投進的球,更有價值。如果打籃球靠“蒙”,那是贏不了比賽的,畢竟籃球還是技能更勝於運氣的,不像足球,經常會“爆出冷門”。
對於我們學習也是如此。雖然很多時候,看上去“讀書還不如不讀書呢”,但長期來看,讀書多的人,更容易有所成就。
俗話講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就是系統的力量、時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