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露天銅礦業余文工團成立。1953年,銅官山礦區廣播站、文化館和檔案室誕生。
1957年,市越劇團誕生,長江劇院建成開業。1959年,市委機關報《銅官山報》、市文聯主辦的文藝月刊《映江紅》問世。1959年,市文工團成立。及至60年代前半期,市黃梅戲劇團、銅陵電影管理站成立,人民電影院開業。
1985年底,全市***有文化機構、文藝團體22個,職工總數512人;影劇院,場,、俱樂部24座,全市平均每9.1人擁有1個座位,比例之高居全省首位;老幹部活動室41個,業余文藝隊伍53支;市京劇團、黃梅戲劇團在省內外城鄉演出2083場次,觀眾約31萬人次,上演傳統戲和現代劇目84個。文學創作也獲得了豐收,20名中、青年作者,在省以上20余家刊物上發表中、短篇小說52篇,報告文學、散文作品30余篇,影視文學7部,拍攝播出3部;壹批專業作者和業余作者***創作劇本30多個,其中大型傳統劇目《憨郎與紫薇》,在全國少數民族題材創作評選中獲“團結獎”。美術創作喜獲豐收,全市中、青年美術工作者,在省以上50多家刊物上發表水彩、國畫、版畫作品200余件。
1979年至1985年,報紙、廣播、電視、檔案、圖書、文物事業也迅速發展。1982年元旦,《銅陵報》復刊,發行量3500份,到1985年增加到1.1萬份。1984年9月30日,電臺、電視臺建成正式開播,覆蓋面積半徑30公裏。到1985年底,全市檔案庫房面積達5098平方米,收藏各種檔案11.57萬卷,袋,;全市縣級以上單位***擁有圖書館,室,37個,總藏書量達60余萬冊,其中市圖書館藏書量達60余萬冊,其中市圖書館藏書13.5萬冊;全市新華書店***有發行銷售網點7處,***發行各類圖書1574萬冊;文物管理工作得到加強,館藏文物500余件,其中國家壹級文物3件。
2012年末,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3個;文化館,站,19個;公***圖書館4個,公***圖書館藏書量61.1萬冊;檔案館6個,館藏檔案30.8萬卷冊,館藏資料2.81萬冊。年末全市擁有廣播電臺2座,電視臺2座,廣播人口覆蓋率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100%,有線電視入戶率65.8%。全年建成了25個公***電子閱覽室、76個社區書屋,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總任務數296個. 1950年8月,銅官山銅礦工程處設立醫療所,有醫師1名,藥劑員1名,業務用房120平方米,此為銅陵市第壹家醫療機構。1953年5月,銅官山礦務局成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簡稱愛衛會,,發動全局職工群眾,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同年8月,礦務局在原工程處醫療所的基礎上,成立礦山醫院。1954年11月1日,礦務局成立衛生科,實施礦區衛生行政管理。到1956年建市前,礦務局有衛生人員16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09人。
1985年,全市***有各類衛生機構103個,其中醫院11所,在建1所未計,,獨立門診部、所、室86個,血吸蟲病防治站1個,衛生防疫站1個,職業病防治研究所1個,婦幼保健所1個,藥檢所1個,衛生幹校1所,醫學研究所1個;有衛生技術人員2486人,含集體與個體衛生工作者,,占全市總人口的1.14%;開設病床1485張,每千人口病床數8.36張;年均入院病人19392人次,出院病人19387人次,平均治愈率73.5%,好轉率20.7%,住院病死率2.1%。事業建設費總投資為5222.37萬元,***建醫用房屋面積3.41萬平方米。
2012年末,全市***有各類衛生機構160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4671張,其中醫院、衛生院病床4137張。全市衛生技術人員4855人,其中,執業醫師1913人,註冊護師、護士2046人。全年全市批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6家,開展預約診療服務的醫療機構7家。制定了安徽省首個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銅陵腌漬白姜標準。銅陵縣成為全國首批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 銅陵本地話為吳語-宣州片方言,分為:當地話、圩裏話、山佬話三種:
沿江壹帶講的是圩裏話,分布於:城關部分、鐘倉、流潭、太平、和平等地;
山佬話主要是指山區居民講的話,分布於:鐘鳴、金榔、新橋部分、朱村部分等地;
當地話是指銅陵縣所使用的方言,屬吳語方言,主要分布於順安、西湖、朱村部分、城關部分等地;
董店、大通、新建等地所講的話屬於安慶話,俗稱“桐城腔”。胥壩、安平、老洲等地所用語言屬無為腔。
銅陵市區除吳語外亦有江淮官話,類似南京官話,主要為新移民使用,歷時50年左右形成,比較接近普通話。 1957年3月正式成立體育運動委員會。1958年9月30日,舉行了銅陵市第壹屆運動會。此後,又維修、擴建、再建了部分體育運動場地,1960年3月31日,中***銅陵市委正式同意成立“銅陵市體育學校”,實際未施行。1961年下半年市業余體校正式成立。
1977年以後,體育工作和體育運動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形成了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新局面。全市性的運動會在中斷了20年以後,於1978、1982、1985年連續舉辦了三次。全市中、小學生的體育“達標率”,到1985年達73.2%。全市先後成立了信鴿、武術、釣魚、龍舟、傷殘人等5個群眾性的體育協會組織,***有會員450人。體育場館的建設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壹座建築面積為7800平方米的現代化中型體育館於1985年6月5日破土動工。可容納遊泳、乒乓球、舉重、籃球、棋類等項目的綜合訓練館也於10月興建。體育事業經費1985年達26.69萬元,比1957年增加了14.1倍。
1985年,***有籃球、乒乓球、田徑、遊泳、舉重、射擊、排球、體操等等級裁判員176名,其中壹級19名,二級98名,三級59名,等級運動員504名,其中二級38名,三級185名,少年級281名。運動競技水平也不斷提高。到1985年,本市運動員在參加省級以上比賽中,***獲金、銀、銅獎牌183枚,其中金牌72枚,銀牌53枚,銅牌58枚。二人三次獲全國比賽冠軍,打破4項全國紀錄,15項省紀錄,1項世界紀錄。
2011年4月12日至17日,由亞洲舉重聯合會、國家體育總局摔柔中心、中國舉重協會聯合主辦,安徽省體育局和銅陵市人民政府***同承辦的”六國化工杯”第23屆成年女子、42屆成年男子亞洲舉重錦標賽在銅陵市舉行。這是繼2010年廣州亞運會後,亞洲舉辦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參賽人數最多的年度舉重單項比賽。此次比賽***有來自亞洲3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報名參加,其中20個國家和地區的117名男女運動員參加15個項目的角逐。
2012年建成了1個國家級全民健身廣場、22條全民健身苑,命名5個社區體育俱樂部、42個省級示範晨晚練點。全年組隊參加12項常規賽,奪得金牌25枚。由我市輸送的舉重運動員湯飛代表安徽省參加全國舉重冠軍賽,壹舉奪得抓、挺舉和總成績三個第壹。全年新增體育彩票專營店42個,銷售體育彩票5698萬元,獲得體彩公益金578萬元。成功承辦安徽省第三屆體育大會、中美滑水明星對抗賽,。 1985年,本市獲獎科技成果總數為309項,其中國家級獎勵項目4個,部省級獎勵項目47個,市級獎勵項目258個。1978至1983年的421項科技成果中,推廣應用281項,占科技成果總數的66.75%。
2012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65.3億元,增長11%。年末全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3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90家。擁有國家級創新型企業2家、省級創新型企業8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3家。擁有24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7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實驗室、2個院士工作站、4個博士後工作站、4個省級以上科技孵化器、3個生產力促進中心、3個設計院、3個試驗檢測站、1個科技館。全年獲批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84項,其中國家級項目46項,,獲得上級資助資金3807萬元。全年有10項科技成果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其中壹等獎2項、二等獎2項,。
2012年,全市專利申請數達到2811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684件,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數1742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數385件。全市專利授權數1658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數72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數1345件,外觀設計專利授權數24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