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初,在美國的壹個農村小鎮上,壹家店鋪的老板獨具慧眼,在壹次偶然的事故中獲得了靈感。以此為範本,他為商家創造了壹種全新的慶典儀式——剪彩儀式。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當時,商店即將開門營業。為了防止聞訊後蜂擁而至的顧客在正式開業前發脾氣,店主沖進店裏,搶著買下所有用來給顧客打折的便宜貨,讓準時來的人得不到公平對待,就隨便找了壹根布帶,綁在門框上。誰能想到,這壹臨時措施甚至引起了擁擠在店外的人們的好奇心,促使他們更早地進入店內,對要出售的商品先睹為快。
巧了,就在店外的人好奇心上升到極致,似乎有些不耐煩的時候,店主的小女兒突然抱著壹只小狗從店裏跑了出來,那只“沒經驗”的可愛小狗隨隨便便就把拴在店門的布條敲到了地上。店外不明真相的人誤以為這是店家為了打開張誌喜而搞的“新花樣”,於是立刻蜂擁而入,搶購壹空。讓店主高興的是,他的小店開張那天生意非常好。
壹向迷信的他對此進行了“反思”。最後他認定自己的好運全是被小女兒的小狗撞倒在地的布帶帶來的。所以之後他手下的幾家“連鎖店”陸續開業的時候,他也犯了同樣的錯誤。久而久之,他的小女兒和小狗無意中的“發明創造”,在他和他的後代不斷“提煉升華”之後,逐漸成為壹整套儀式。它首先傳遍了美國,然後傳遍了全世界。在流傳的過程中,它還被賦予了壹個極其響亮而著名的名字——剪彩。
剪彩,在從壹個偶然的“意外”發展到壹個重要的活動程序,再到壹個隆重熱烈的儀式的過程中,本身也在不斷地去舊迎新,發展變化。比如剪彩的人先被壹只小狗牽著,小狗故意把拴在店門上的布帶撞倒。接下來換成了壹個孩子,讓他壹個人把綁在門上的壹根絲線弄斷。後來剪彩的變成了壹個幹癟嫵媚,羞於花的少女。她的標準動作是壹往無前,當眾把綁在門上的紅絲帶砸碎。最後,也就是現在,剪彩的模式化就是邀請社會權貴和地方官員,用剪刀剪開眾多美女手持的紅絲帶。
據史料記載,剪彩最早出現在1912年,在美國聖安東尼奧的瓦迪米鎮。因發明剪彩儀式而引起轟動的店主名叫威爾斯。今天,知道這壹切的人不多,但知道剪彩儀式的人肯定不會太少。
從剪彩的發展可以看出,它起初只是人們促進銷售的壹種手段,後來逐漸演變成商務活動中的壹種重要儀式。
嚴格地說,剪彩儀式是指有關業務單位為慶祝公司成立、企業開業、酒店落成、商店開業、銀行開業、大型建築開業、道路或線路開通、展銷會或博覽會開幕而隆重舉行的壹種禮儀性程序。因其主要活動是請人用剪刀剪開名為“蔡”的紅絲帶,故稱剪彩。
壹般情況下,剪彩是各種開幕式中極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程序。雖然往往可以單獨成項,但更多時候是依附於開幕式。這是剪彩儀式的重要特色之壹。
剪彩儀式有很多必須遵守的慣例和規則,具體的程序也有壹定的要求。剪彩的禮儀是對此的基本規範。
目前,雖然很多人對剪彩持批評態度,認為剪彩沒有必要,剪彩本身在內容、形式、步驟等方面也在不斷簡化和逐步創新,但在實際的商務活動中,絕大多數商務人士仍然堅持認為,剪彩不應該取消,不能替代。
具體來說,剪彩之所以經久不衰,至今仍受到業內人士的青睞,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第壹,剪彩活動生動活潑,既能給主人帶來歡樂,又能讓人感到幸運。第二,剪彩既是對主持人過往成績的肯定和慶祝,也是對再接再厲、繼續奮進的鞭策和激勵。第三,剪彩可以借自身活動的機會,向社會通報其“出櫃”的情況,以吸引各界人士的關註。
以上三個原因中,最後壹個至關重要。也正因為如此,商界人士才能理直氣壯地向外界說明,適度規模的剪彩其實是壹種商業推廣活動,而不僅僅是鋪張浪費,根本沒有任何收獲。剪彩活動中,量力而行適當投入,肯定是得大於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