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如何確定嬰兒健康教育的目標
兒童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使兒童的身心發展達到預期的健康水平。壹般來說,它包括四個層次,即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分類目標、年齡階段目標和設計各種教育活動的目標。最終目標應該是符合幼兒園工作條例的精神。筆者與相關研究者壹起將幼兒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歸納為三項:①促進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發展;(2)培養孩子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發展孩子的基本動作,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勇敢、不怕困難等心理素質;(3)幫助孩子獲得基本的健康知識,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終極目標是我們確定其他層次目標的基礎。分類的目標是將與健康相關的內容(如“生活習慣”、“飲食與營養”、“人類的理解與保護”)進行分類,然後據此確定相應的目標。比如“生活習慣”的目標可以確定為:①培養孩子良好的休息、睡眠、排泄、洗漱、整理等衛生習慣;(2)幫助孩子了解初步的衛生知識,建立規律的生活秩序;(3)幫助幼兒學習各種衛生技能,逐步提高其自理能力。分類目標的確定有利於提高健康教育內容組織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因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不能完全分開,每個分類目標中都有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目標。比如在“飲食與營養”的分類目標中,既強調“不偏食、不挑食、按時吃飯”,又強調吃飯時“心情愉快”。年齡階段目標是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制定的健康教育目標,有利於增強兒童健康教育的適宜性和發展性。每壹個教育活動設計的目標都是上述三個層次目標的具體化,具有可操作性,是每壹個幼兒園教師在實施幼兒健康教育之前必須考慮的問題。
第三,如何選擇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
我認為,兒童健康教育內容的選擇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與嬰兒健康教育的目標相對應。壹方面,教育目標只能在教育內容的基礎上實施;另壹方面,教育內容也必須基於教育目標。比如目標中提出要培養孩子不偏食、不挑食的飲食習慣。所以要選擇那些與了解和品嘗各種食物相關的內容。
2.與孩子的身心發展和生活經歷相關聯。也就是說,要根據兒童健康的現狀和趨勢來選擇教育內容。比如孩子肥胖、瘦弱、任性、膽小、尿褲子,或者面臨換牙的情況,就要精選相關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3.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壹般來說,內容的深度要符合兒童的接受能力,但在實施兒童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將必要的內容以兒童可以接受的方式呈現出來。比如前面提到的要求孩子“不偏食、不挑食”,其實就是為了說明“均衡飲食”有益健康。但是,我們不能直接對孩子說“均衡飲食”。我們只能通過對各種食物的分別介紹,讓孩子了解每種食物的主要特點,從而感受到只有什麽都吃才能對健康有益。
4.與幼兒的社會影響力同步。社會環境是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壹。比如可以教孩子壹些基本的社會治安問題的自我保護策略,比如不吃陌生人的食物,不隨便和別人走在壹起;鑒於家庭現代化,有必要讓孩子了解和掌握防電防火的膚淺知識和簡單技能。
第四,如何對幼兒實施健康教育
我們認為,在實施嬰幼兒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努力掌握規律、原則和方法。
把握規律主要是認識到以下幾點:①由於兒童對健康的認識、態度和行為往往不壹致,兒童健康教育比較復雜;②由於兒童容易模仿,利用好兒童的群體功能,有利於增強健康教育的效果;(3)隨著兒童認識的減弱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兒童往往很快改變其新建立的健康行為,因此兒童健康教育應反復進行,持之以恒。
掌握原則主要是指:①將專項健康教育活動與日常生活相結合;②集體健康行為指導和個體健康行為指導相結合;③幼兒園健康教育與家庭健康教育相結合。
除了大家熟悉的教育方法(如動作與行為練習、講解與示範、情境表演、討論與評價、感知與體驗等。),特別值得壹提的是媒體的使用。教學電視廣泛應用於兒童健康教育,如根據“跳動的心臟”教學的需要設計電腦動畫。心臟有節奏的跳動和血液循環之間的有機聯系生動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非常有利於老師們不易講解清楚的人體解剖學知識的傳播,而且電腦軟件壹旦制作成功,可以在園內或更大範圍內反復使用。這種形式在實踐中很受孩子們的歡迎。
五、如何評價孩子的健康教育?
兒童健康教育評價是對兒童健康教育實施過程和效果的綜合評價,有助於了解兒童健康教育計劃是否符合兒童健康發展的需要,兒童的主要健康問題是否明確。可以測試是否激發了孩子學習健康知識的積極性,促進了孩子態度和行為的改變,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也可以為改進教育設計方案提供依據。
兒童健康教育的評價有三種不同類型:①過程性評價,即對兒童健康教育計劃實施情況的評價。②影響評價,即兒童的知識、態度、行為是否因健康教育計劃的幹預而產生即時的、有利的變化。(3)終極評價,即幼兒健康教育是否改善了幼兒的健康問題和生活質量。終極評價是幼兒健康教育工作者最關心的問題,但由於評價時間長,很難把握。
兒童健康教育的評價方法主要有三種:①自我報告。即讓孩子報告與健康教育項目相關的個人知識、興趣、態度和行為,常用來了解孩子的飲食習慣、用餐時間、食物偏好等。②問卷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家長或教師,了解健康教育實施前後兒童知識、態度和行為的變化。③兒童常見病、多發病患病率的統計調查。如齲齒、沙眼、近視、兒童肥胖。
由於幼兒健康教育的效果往往是潛在的,很難在短時間內出現最終的情況,因此幼兒健康教育的評價存在壹定的困難。如何制定壹套符合幼兒健康教育實際情況的評價標準和方法,需要廣大幼兒教師進壹步研究。
六、當前幼兒園教師實施健康教育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由於嬰幼兒健康教育的整體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健康教育的效果在實踐中往往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降低。因此,筆者結合本人課題組的研究,談談目前幼兒園教師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1.積累紮實的嬰兒保健科學知識是嬰兒健康教育的前提。兒童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知識背景,在實施過程中應強調信息傳播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比如,幫助孩子提高對人體的認識,教師必須掌握相應的知識,充分了解人體各種器官和部位的名稱、結構、功能和防護,並能簡單地表達出來;老師還必須能夠及時糾正孩子錯誤和模糊的答案。
2.在任何健康教育活動中,教師都必須思考清楚,表達準確。教師要對“今天為什麽選這個題目”、“重點是什麽”、“要解決什麽問題”有壹個清晰的認識,提前設計好教學語言。教師的思路是否清晰,表達是否準確,是幼兒健康教育活動成敗的關鍵因素。
3.我們應抓住機遇,及時開展相應的健康教育活動。比如換牙這個話題,可以在這個班幾個孩子已經開始換牙,絕大多數孩子即將換牙的時候進行。這樣既能利用個別孩子的親身經歷激發孩子的興趣,又能對大多數人進行超前教育,使孩子的健康教育產生良好的效果。
4.統籌安排活動系列,註意相互之間的協調。內容豐富、主題相同的活動,可以分三個年齡段系統開展,但要註意各年齡段的側重點和權重分布,呈螺旋式上升趨勢,既是鋪墊,又是深化。
5.善於運用電化教育,增強健康教育效果。兒童健康教育涉及很多健康知識,如果把枯燥的知識搬到生動的屏幕上,孩子的興趣會倍增。
6.把握幼兒健康教育與幼兒科學教育的關系,註重教育內容的整合。有些教育內容可以說同時屬於健康教育和科學教育,兩者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在實踐中,壹方面,不要因為學科內容的分割而人為割裂孩子的知識結構,而要註意教育內容的整合;另壹方面,也有壹些不可避免的重復,不必過於擔心,因為孩子健康行為的培養本身就是要重復的。
幼兒園健康教育的探索與研究
幼兒園健康教育是幼兒園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幼兒園健康教育作為課程領域之壹被提升到了壹個很高的位置。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健康”包括兩個方面——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是有機結合的。3 ~ 6歲的孩子正處於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幼兒教育機構的良好教育就顯得更加重要。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僅在於提高幼兒的健康知識,改善其對個人健康和公共健康的態度,而且在於培養幼兒有益於個人和社會健康的行為和習慣。
要關註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孩子樂觀、自信、堅強的性格,引導他們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總之,“幼兒園健康教育”是壹種旨在實現幼兒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幼兒健康意識,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教育,為幼兒未來的健康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筆者所在的重慶師範大學學前教育與藝術學院附屬幼兒園非常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不斷探索研究,使幼兒園健康教育壹直走在西南地區幼兒園的前列,受到多方好評。多年來,我們形成了自己幼兒園的健康教育特色: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齊頭並進;藝術和遊戲讓健康教育生動鮮活;視聽媒體使健康教育變得直觀和感性。現在,給大家分享壹下我園健康教育的經驗。
首先,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輔相成的
兒童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使兒童的身心發展達到預期的健康水平。我園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概括為三:(1)促進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增強體質。(2)幫助孩子獲得基本的健康知識,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3)緊密結合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培養兒童活潑、開朗、合作、開放等心理品質。
如何選擇兒童健康教育的內容,我們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1。根據兒童的健康狀況及其趨勢選擇教育內容,與兒童的身心發展和日常生活經驗密切相關。比如孩子肥胖、瘦弱、愛哭、膽小等,可以選擇相關素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2.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在兒童健康教育過程中,內容的深度要符合兒童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必要的內容要以兒童可以接受的方式呈現。比如我們要求孩子不偏食,不挑食。其實我們是想說明“均衡飲食”有益健康,但不能直接告訴孩子“均衡飲食”的道理。我們只能通過介紹各種食物,讓孩子知道每種食物的主要特點,讓他們只有什麽都吃了,才會覺得健康。
幼師健康教育應註意的問題:1。教師要積累紮實的關於兒童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科學知識,這是健康教育的前提。兒童健康教育有其自身的知識背景,在實施過程中強調信息傳播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比如,幫助孩子提高對人體的認識,教師必須掌握相應的知識,充分了解人體各種器官、部位的名稱、結構、功能和防護,並能簡單明了地表達出來。老師還必須能夠及時糾正孩子錯誤和模糊的答案。2、在任何健康教育活動中,教師必須思路清晰,表達準確。在老師心中,“為什麽今天選這個題目?”“有什麽意義?”“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麽?”要有清晰的思路,提前設計好教學語言。老師的思路是否清晰準確,直接關系到幼兒健康教育活動的成敗。3.教師應掌握和運用評價幼兒健康教育的壹些主要方法。例如:1自我報告,讓孩子報告與健康教育項目相關的個人知識、興趣和行為,常用於了解孩子的飲食習慣、用餐時間和食物偏好。2.問卷調查:對家長和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健康教育實施前後兒童知識、態度和行為的變化。
第二,藝術和遊戲使健康教育生動、新鮮。
有人說,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孩子記憶中的具體形象、思維想象的獨特性、情緒的易感性等心理特征,決定了孩子特別喜歡藝術活動。甜美的音樂、優美的畫面、好聽的故事都能吸引孩子的註意力。而孩子的註意力時間短,容易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幹擾,自我表達能力弱,更應引起重視。遊戲是兒童的基本活動。在遊戲中,孩子可以自然地流露內心的心理沖突和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緒。在遊戲中,孩子們可以自由快樂地感受和學習健康的態度、行為和習慣,體驗身心放松帶來的快樂。因此,在兒童健康教育中,要充分發揮音樂、美術、舞蹈、語言藝術的作用,將藝術與遊戲緊密結合,為孩子創設遊戲情境,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在遊戲中認識和發展自己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從而更好地適應現實環境。比如幼兒園壹個小班級裏有幾個孩子膽小愛哭。王宇威老師用童話《膽小先生》編織活動,鼓勵幼兒做大膽勇敢的孩子。讓我以這次教學活動為例,來說明藝術和遊戲是如何讓壹堂心理健康教育課變得生動、新鮮、有趣的。
1.教具準備:用積木搭建壹個童話故事裏描述的漂亮房子,準備壹個站立可移動的膽小先生木偶,壹只紙板做的大老鼠,壹窩小老鼠,壹窩大老鼠,布置成童話故事裏的場景。
2.老師生動地講述了這個故事。演示教具,讓孩子記住故事的名字和童話中的人物,讓孩子初步理解故事。
有壹位紳士住在壹所漂亮的房子裏。因為他膽小,大家給他起了個名字,膽小先生。
壹天,壹只大老鼠闖進了他的房子。膽小先生立刻去抓,在地下室抓到了。
“妳放開我,”河鼠掙紮著說。“我壹跺腳,整個房子就塌了。”
膽小先生害怕了,就把它放了,讓它住在地下室。
地下室有這麽多吃的東西。老鼠們是如此快樂地吃喝著。後來,大老鼠生了壹窩小老鼠,小老鼠長成大老鼠...很快,地下室就擠滿了老鼠。
“不,不,”老鼠對膽小先生喊道。“這麽小的地下室住這麽多老鼠,妳壹個人住這麽多房間,太不合理了。妳得換房子。”
“換房子?”膽小先生很驚訝。
“對,換房子!”老鼠們異口同聲地說。
膽小先生又害怕了。
房子換了,膽小先生住地下室,老鼠住各個房間。他們在寬敞的客廳裏唱歌跳舞,在香噴噴的廚房裏喝酒吃飯,每天都像過節壹樣。
“妳應該搬出去,”老鼠又對膽小先生喊道。“妳為什麽總是住在地下室?這麽好的地下室,妳配嗎?”
“什麽?”膽小先生急忙跺了跺左腳,整個房子都微微震動了壹下。
“不行!”膽小先生憤怒地又跺了壹下右腳,整個房子劇烈地搖晃起來。
老鼠們害怕了,它們以為發生了地震,四處亂竄。
“哦,我很厲害!”膽小先生抓起壹把掃帚,這裏撲壹下,那裏搗壹下,老鼠吱吱叫著跑了。
膽小先生怎麽了?孩子能猜出來嗎?
3.老師在第二個故事中向孩子們提問,讓孩子們輕松愉快地表達故事中所描述的人物的動作,幫助孩子們進壹步理解作品,感受主題。問題:(1)老鼠闖進膽小先生家。膽小先生做了什麽?膽小先生為什麽讓大老鼠住地下室?
(2)大老鼠想和膽小先生換房子。大老鼠是什麽態度和做法?膽小先生是什麽表現?房子換了之後大老鼠是什麽樣子的?讓孩子表現出大老鼠的兇猛和驕傲,膽小紳士的恐懼。
(3)大老鼠想趕走膽小先生。膽小先生怎麽了?(讓孩子重點關註膽小先生生氣的樣子和追老鼠的勇敢行為,讓孩子在膽小先生的勇敢精神中得到啟迪。“我很厲害!”" )
4.編造故事的結局。復習,再講壹遍“膽小先生”,配上“膽小先生怎麽了?小孩子能猜出來嗎?”提問引導孩子完成故事,想象膽小先生以後可以做什麽,找到故事發展的結果。可以提出問題讓孩子思考、作曲,比如“膽小先生還怕老鼠嗎?”"膽小先生抓起壹把掃帚,讓老鼠吱吱叫著跑了。膽小先生怎麽看?”“他想以後被稱為膽小先生嗎?”老師選擇符合故事邏輯的故事結尾,從頭到尾完整地講述童話。
5.組織孩子們討論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和主題。老師問孩子問題:1。圍繞膽小先生和老鼠關系的變化,讓孩子在聽故事時說出自己的經歷,感受勇氣的力量。2.“妳壹直在害怕什麽?怕什麽?”老師也講了自己曾經害怕過的經歷,引導孩子們去接觸自己。3.“遇到自己害怕的事情應該怎麽辦?”在討論中,老師向孩子們指出:“當膽小先生意識到自己很強大時,他就變得勇敢了。”幫助孩子得出“我不是膽小的紳士”的結論,鼓勵孩子勇敢、強大。
第三,視聽媒體使健康教育直觀化、情緒化。
在幼兒園健康教育過程中,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實現教育目標的必要條件。現代教育技術為此提供了有效的載體和技術。現代教育技術中的現代教育媒體——投影、電視、錄像、計算機等。——具有生動、形象、感染力強、容易激發幼兒興趣的優點,打破時空限制,彌補幼兒直接體驗的不足,從而促使幼兒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因此,在幫助兒童獲得健康知識和形成健康行為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恰當地把握教育時機,合理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使手段和目標訓練的運用和諧高效。
比如我們幼兒園的換牙健康教育主題,就選在大班的幾個孩子已經開始換牙,而且大部分都要換牙的時候。這樣利用個別孩子的親身經歷來激發他們的興趣,可以對大多數人進行超前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教育有很好的效果。同時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幫助孩子掌握健康知識,把抽象枯燥的知識搬到生動的屏幕上,讓健康教育知識變得通俗易懂。為了讓孩子知道換牙的重要性,順利度過這個時期,我們設計了“寶寶需要換牙”這個話題。通過活動幻燈片的覆蓋和抽動,展示了人為什麽要換乳牙和長出恒牙的過程。然後播放視頻,讓孩子們看到日常生活中自己或朋友掉牙時驚恐的表情。孩子們儲存的經驗和情感體驗被激活了。他們興奮地談論著個人感受,壹起討論著換牙時我們該怎麽做。經過生動愉快的討論,他們學習了“人為什麽要換牙,換牙並不可怕,如何讓恒牙健康生長”的知識,促使他們樹立了正確的態度,形成了自覺保護牙齒的良好習慣。
在利用現代教育媒體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時,我們還特別註意跟上對幼兒的社會影響。社會和環境因素對兒童身心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比如針對社會治安問題,可以及時開展適當的教育活動,教會孩子壹些基本的自我保護策略,比如不要吃陌生人的食物,不要隨便和別人走在壹起。我記得最清楚的是,重慶電視臺播出了壹個關於兒童安全意識的新聞調查。陌生人以檢查水電表、看望父母朋友等為借口,輕而易舉地哄孩子開房。孩子們天真熱情地接待他們,有些孩子被騙和陌生人壹起離開...第二天,我們把節目錄下來,給孩子重播,然後討論電視節目裏的孩子做得對不對。在這些情況下妳應該怎麽做?最後玩模擬遊戲“我該怎麽辦?”密集有趣的活動給孩子們壹次生動的自我保護教育。
兒童健康教育領域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我園將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環境和完善的設備優勢,繼續與學院專家學者合作,共同探索健康教育規律,更有效地實施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戰略研究更加系統、合理、完善。
父母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父母的角色
受精後,胎兒的性別已經決定,它的“性欲”也在逐漸增長。所謂“性”的特征,壹般是指壹切與性別有關的生理和心理現象,以及性別行為。從成長的角度來看,自然會表現和進化出“性”的特征,但很多時候,父母只明白孩子的身體會逐漸成熟,卻對孩子因為身體的成熟而產生的對性的好奇心知之甚少,會產生不安和焦慮,比如孩子撫弄自己的性器官,和同齡人玩壹些性遊戲,比如檢查對方的生殖器官,模仿成人的親密行為。
孩子到了青春期,壹些涉及“性欲”和“異性交往”的行為也讓父母困惑。面對這些“性”的特征,家長們普遍認同需要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但又不知從何下手。如果家長能做好實踐教育的準備,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能從家人那裏獲得正確的性知識,而不會有道聽途說和困惑。
家長對性教育的看法
1994年初,香港明愛家庭生活教育集團進行了壹項試點問卷調查,了解家長對“學前兒童性教育”的看法。在接受調查的270名家長中,大部分人認同性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積極作用,認為孩子最需要知道的是確認自己的性別、“身體機能”和“理解父母表達愛的行為”,他們覺得最難說出口。
至於誰最適合進行性教育,認為“家長”和“老師”的反應平分秋色。家長如此重視學校的責任,可以反映出他們面臨困難,希望老師能夠代替他們的責任。
綜上所述,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家長重視性教育,但家長對扮演推廣者的角色感到困難和猶豫。
如何開始性教育
家長普遍認為,當孩子主動提出性方面的問題,比如為什麽女孩沒有陰莖,或者參與性遊戲,比如撫摸自己的性器官,就應該開始對女兒進行教育。孩子問與性有關的問題是壹個天然的機會,但這樣的實踐教育是被動的,缺乏規劃,未能根據孩子的年齡提供適當的輔導。
其實,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階段來設定教育目標和內容,積極向孩子傳授與性相關的知識。父母可以教學齡前的孩子分辨性別、身體器官和功能,告訴他們生命的降臨是建立在父母的愛之上的。對於學齡兒童,父母可以幫助他們了解身體的成長,生命的誕生,兩性之間的角色和關系,甚至性侵犯。此外,父母需要不時澄清媒體向孩子傳遞的正確和扭曲的性信息。
當孩子接近青春期時(大約從九歲開始),家長要幫助孩子了解第二性征出現時的生理(如體毛、陰歷)和心理變化。另外,相處的態度,“性”和“愛”的關系也是重要的話題,這些知識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觀念。
家長如何配合幼兒園教育孩子?
孩子上幼兒園後,壹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幼兒園度過。家長要及時了解孩子在園情況,以便更好地配合幼兒園教育孩子。
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可以通過問老師,也可以通過和孩子交談。比如父母知道孩子註意力不容易集中,回家後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註意力,會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再比如孩子生性害羞,不喜歡和孩子交往。家長可以和老師商量,老師會有意識地讓孩子熟悉和配合其他孩子的工作。
父母問老師的時候,應該問具體的問題,而不是問“他表現如何?”妳可以問“他現在願意和孩子交往嗎?”“他怎麽吃的?”老師可以給妳具體的回答。孩子剛入園的時候,家長也可以稍微早壹點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回來,看看他們的活動,更好地了解他們。
當孩子被老師懲罰時,不要保護孩子。妳要相信老師的做法是合理的。如果確實是老師的做法不當,可以提出來討論。如果老師的做法損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及時向領導匯報,並立即讓孩子離開原來的環境。
通常,父母不應該在孩子面前批評老師。家長對老師的評價會影響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影響老師的教育效果。孩子對老師的不尊重,會導致老師教育的失敗。
家長如何配合幼兒園進行教育?
(1)在幼兒時期,應該優先考慮健康和體育。智力的發展和道德品質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兒童的健康。體質弱的孩子容易疲勞、抑郁、註意力不集中,學習和性格難免會受到不良影響。營養不良會造成身體各方面的落後。因此,家長要註意配合幼兒園,保持合理的生活制度,養成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偏食和零食,飲食、睡眠、遊戲等活動要有規律。
(2)在智育方面,家長要註意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聽、看、摸、聞來接觸事物。有意引導孩子觀察事物,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註意培養註意力和記憶力。孩子掌握知識的過程是逐步發展的,家長要適當耐心的教育。
(3)家長也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註意培養孩子穩定的情緒,集中註意力,為以後進入小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家長也要註意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