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我們承認,有錢便有了得到幸福的可能(或者說有錢能得到幸福),但是要清楚,這與今天的辯題是有區別的,幸福是壹種主觀感受,對方辯友您到是給我們說說這幸福哪裏可以賣多少錢壹斤。
然後正方會說我們通過錢可以買到什麽什麽從而獲得幸福。
反方再說,對方辯友您這還不是偷換概念告訴我們,有錢了就可以得到幸福嗎?
反方就跟他摳字眼。
正方比較難說。因為壹個買字限定的比較死,妳可以定義買為付出利益換取壹定的回報。然後打感情牌,說對方辯友當您用第壹次的工資為母親買下壹條圍巾的時候難道您沒有買到幸福麽?
反方說,這是有錢可以得到幸福的例子。
正方就說,對方辯友那您也把買字定義的太狹隘了吧。為什麽我們要用這樣壹個如此功利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的美好呢。 答案補充 金錢能買幸福嗎?不!但是多壹點兒錢是不是會令我們多壹點兒幸福呢?對此,我們中的很多人會嘿嘿壹笑並點頭同意。我們相信,物質富裕與精神愉悅間存在著某種關聯。大多數人會說,是的,我們希望富有。當今3/4的美國大學生認為"經濟上很富足"是"十分重要的"或"必要的".金錢確實重要。
那麽富人就更幸福嗎?研究人員發現在貧窮國家,如孟加拉國,相對的富有確實能夠帶來較大的安康。我們需要食品、休息、住房以及社會交往。 答案補充 但是壹個令人驚訝的事實是,在那些幾乎人人都豐衣足食的國家中,更加富足並沒有什麽重要意義。收入與幸福的相互關系是"微乎其微",密歇根大學研究員羅納德·英格利哈特在壹項對16個國家17萬人的調查報告中就是這樣說。人們壹旦生活舒適,更多的金錢所帶來的幸福感便會遞減。第二張餅不如第壹張香,第二次獲得10萬美元不如第壹次那樣興奮。
即使彩票中獎者以及《福布斯》雜誌選出的前100名最富有的美國人都表示,比起壹般的美國人,他們只是略感幸福而已。發大財能夠帶來短暫的快樂,但從長遠來講,財富就如同健康:完全沒有,會帶來苦難,但是有了卻不壹定能夠保證幸福。幸福似乎並不意味企圖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而意味著想要我們已有的東西。 答案補充 我們的幸福是否伴隨著經濟浪潮上漲了呢?回顧1940年,2/5的家庭沒有淋浴或者浴缸,取暖通常意味著向爐子中添加木塊或者煤塊,35%的家庭沒有衛生間。同那時相比,今天的我們是否多了壹分幸福?
實際上,我們並沒有。自1957年以來,聲稱自己"非常幸福"的美國人已經從35%降到了32%。同時,離婚率翻了壹番,青少年自殺率增長了近2倍,暴力犯罪率上升了近3倍(即便最近有所下降),情緒消沈的人數(尤其是青少年)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