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開獎 - 快樂經濟學的研究過程

快樂經濟學的研究過程

根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德隆(J.BradfordDeLong)的估算,以1990年的不變價格計算,2000年全球人均GDP已達到6539美元,是1900年679美元的9.6倍,更是公元1000年133美元的49.2倍。然而,現在人們的快樂水平顯然不可能是這些歷史時期的相同倍數。這表明,傳統經濟學所關註的收入和財富同人類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並不等價。

美國南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理查德·艾斯特林(RichardEasterlin)是最早對快樂進行理論研究的當代經濟學家。他在1974年的論文《經濟增長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們的快樂》中提出了著名的艾斯特林悖論,即收入和快樂之間不存在明顯的正向關系。如果這壹悖論成立,那麽個人以及整個人類社會千方百計地追求經濟增長就失去了其應有的目的,整個國家的政策也應當相應改變,由此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可以順利地實現。他的這壹篇論文最初被主流經濟學刊物拒絕,但近年來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2006年3月,他和他的同事組織了壹個“快樂經濟學論壇”,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30多位學者參加,並策劃成立壹個相應的研究機構。他目前的研究課題是“生命周期中不同階段的快樂”,他發現,相對於財富而言,快樂的婚姻和健康可以帶來更加持久的快樂。

澳大利亞莫那什大學經濟學教授黃有光(Yew-YwangNg)是在世界前10位的經濟學刊物上發表論文最多、其文章被引用次數最多、被認為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華人經濟學家之壹。他主要的研究領域是福利經濟學。他最早在中文世界中倡導進行快樂經濟學研究,曾對東亞地區“經濟快速增長而人民快樂不足”現象進行了深入分析,並稱之為“快樂鴻溝”。他在其著作《效率、公平與公***政策:擴大公***支出勢在必行》、《經濟與快樂》、《福利經濟學》中對快樂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印裔英籍經濟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阿馬蒂亞·森(AmartyaSen)被譽為“經濟學家的良心”,他由於對貧困、福利經濟學、社會選擇等問題的研究而獲得了199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從快樂的反面——貧困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快樂——對快樂經濟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貧困與饑荒》壹書中,他提出導致貧困的根本原因不在於糧食總量的缺乏,而在於窮人獲取糧食能力的不足,並提出了分析貧困問題的“能力的方法”(capaci-tiesapproach)。他的觀點為聯合國編制的人類發展指數(HDI)以及世界各國的扶貧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以自由看待發展》壹書中,他對傳統經濟學中快樂的哲學基礎——功利主義——進行了深刻的批評,指出功利主義的三個缺陷:漠視分配、忽略權利以及其他非效用因素、適應性行為和心理調節,而現代主流經濟學仍然主要以功利主義作為自己的哲學方法論基礎,這壹基礎正是近年來經濟學被批評為“壹門冷冰冰的學科”的原因。

2000年,壹份同行評議的學術期刊《快樂研究雜誌》(JournalofHappi-nessStudies)由世界著名出版公司荷蘭Springer公司出版。這標誌著對快樂問題的研究已經獲得了國際學術界的認可。

中國社科院近年來定期發布《社會藍皮書》和《中國居民生活質量調查報告》,采用統計抽樣的方法,對我國不同行業、性別、年齡、地區、收入的從業人員的滿意度和幸福感進行調查。這是我國最為接近於快樂經濟學理論的相關調查。還有壹些省市(如浙江)以及其他壹些機構也進行了類似的調查,但其理論性、學術性和權威性還有待進壹步的提高

----------

美國南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伊斯特林對客觀收入和主觀快樂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科學的研究,並從此開創了壹個新的經濟學領域———快樂經濟學。他在1974年的著作《經濟增長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們的快樂》中提出了所謂的伊斯特林悖論,即收入和快樂之間不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原因在於,人們對於快樂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對於由收入帶來的快樂適應性更強。也就是說,在經歷了短暫的由於收入增加導致的快樂以後,人們的快樂程度又會逐漸回復到接近於原來的水平。對彩票中獎者快樂水平的變化進行的研究表明,在壹段時間以後,他們的快樂沒有顯著的增加。這壹結論顯然同我們大多數人對這壹問題的預期相反。同傳統經濟學通過收入來衡量的客觀快樂相反,快樂經濟學更加強調主觀快樂,重新將快樂定義為人們的主觀心理感受。這表面上是壹種理論的回歸,但由於這種回歸是建立在近年來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實驗經濟學、政治哲學的發展上,並采用計量經濟學技術對大樣本的主觀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因此成為壹種理論上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