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妳和同學們描述某位老同學時,妳說他是班上數學課代表,沒人會記得;妳說他籃球打得很好,也沒人會記得;可妳說就是那個大胖子,大家都想起來了。為什麽只有這樣描述,大家的印象才會深刻呢?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隧道效應。
什麽是隧道效應?
在《反本能》壹書中,作者將它定義為我們更容易關註同類記憶中突兀的那部分。
那我們現實生活中是否入過隧道效應的坑呢?還真有!
如果我推薦妳壹個年收益-70%的理財產品,也就是說投入100元會損失70元。妳會買嗎?
可能絕大多數人都會說,傻子才會買!
好吧,該理財產品就是大多數人都曾買過的彩票。包括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中,蘇父蘇大強也三天兩頭跑去彩票。
實際上,彩票確實是年收益率為負數的理財產品,可為什麽還有這麽多人在買呢?
因為彩票中心的宣傳策略往往是:隔壁老王上個月中了500萬。
這種廣告語可就生動多了,而且老王就住隔壁的,多麽貼近生活的故事啊。
那麽在這種情況下,假如10000個人中,9999的人都沒有中獎,而只有老王1人中了五百萬,大家的關註點都集中在老王壹個人身上了。人們好像習慣自動過濾掉其他9999人信息,總覺得自己也會成為特例,成為下壹個老王。於是人們就不斷地去買彩票。
可見隧道效應雖然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事物,但更多時候會讓我們產生錯誤的判斷。
所以,我們思考問題時,需要保持保持全面思考,提高看問題的高度。
那麽如何才能在彩票界浪子回頭呢?簡單的總結,主要有如下三點:
1.相信數據和參數的比較
數字是最能說明問題的。它會告訴妳中獎率低的有多可怕。
據了解,中國的彩民已超過4億。那麽這些人又有多少人中獎,中獎概率有多少呢?
彩票店老板打了壹個比方,他說到,要想在中國中壹等獎2個億的獎金,這個概率和壹個普通人想要當上總統壹樣低。我想這個比方大多數人都能明白。我們來看看具體中獎概率。現在比較流行的就是雙色球和大樂透。其中大樂透中壹等獎的概率最低,中獎概率是3000萬分之壹,幾乎不可能中獎。
也就是說平均至少3000萬個人當中才有可能出現壹個壹等獎,而獎池是不斷積累的,時間越長獎勵越多,在國外,壹等獎甚至能積累到十幾億美金。而普通人如果想要中獎,概率也在1億分之壹。打個比方說,壹個人如果想中1個億的獎,假設每天去買10張彩票,那起碼要花800萬年的時間妳才會中獎,大家想想就明白了這中獎率有多低了。
所以通過彩票實現壹夜暴富,簡直是癡人說夢。
2. 忘記沈沒成本
有的人明知道隔壁老王中500萬就是個噱頭,可還是做不到徹底不買彩票。
這是為什麽呢?
因為他們在彩票上已經花了很多錢,如果中途放棄,總覺得很可惜。
這種感覺就好像我們買了壹張電影票,看了壹半覺得電影很難看,可又舍不得離開電影院。畢竟電影票都買了,又不能退,就堅持看完吧。
其實,這裏的電影票已經是沈沒成本了。沈沒成本也就是無法追回的成本。如果再堅持坐在電影院,熬完後半程,只會更浪費妳的時間。
彩票投入也是如此,因為它並不能讓付出與時間成正比。就算妳繼續再買壹年,妳的虧損只會更大,因為它不具備疊加價值。
對於錯誤的路,停止就是前進。
3.認清彩票的本質
很多人終日幻想中獎,是因為沒有認清彩票的本質。
濟學上有個說法叫 “窮人稅” ,最典型的是買彩票的人大多都是經濟並不寬裕的普通階層和工薪階層。因為彩票的成本,是他們承受能力和支付能力範圍以內的。而且彩票並不復雜,不想要太多金融知識。
萬壹中獎了,那這就是能夠實現財富劇增的絕佳機會。
可殊不知不管是體育彩票還是福利彩票,它的本質都不是造就百萬富翁。
彩票的本質是壹種福利事業,為體育行業和福利院等機構提供資金支持。
網上有個段子:中國彩票就是:虛構壹個不勞而獲的人,去忽悠壹群想不勞而獲的人。
話糙理不糙。所以它怎麽可能讓人人都中大獎呢?
所以通過數據分析、放棄沈沒成本、認清彩票的本質,會讓彩民提高看問題的層面,從而保持理性看待彩票中大獎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