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恐懼心理
人有對貧窮、肥胖、疾病、失去愛、年老、死亡、危險的恐懼,當我們面臨這些恐懼時,我們會去尋求解決恐懼的方法。各大商家也通過引燃或者放大妳的恐懼,來實現對商品的營銷。
北京霧霾非常大,壹些口罩商家通過兜售恐懼:沒有霧霾前北京的肺癌病例為1000例,有了霧霾後,每年增加50%,XXX口罩,通過10層過濾,凈化霧霾,不進入人體,更安全更健康。
商家曲解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的輻射對孕婦和胎兒的危害,“孕婦防輻射衣”賣火了。在淘寶上搜索孕婦防輻射衣,看看產品銷量,看看產品詳情,無不是在告知輻射的危害和放大妳對輻射的恐懼。
那麽,商家該如何利用恐懼心理來營銷呢?
分為兩個步驟:
第壹,找到用戶的恐懼點。用戶怕什麽?在教育方面,孩子家長怕孩子落後於人;在女性方面,女性怕自己變得肥胖,怕自己隨著時間流逝不在年輕;男性方面,怕自己性能力不行。這些都是最直接的恐懼。企業要找在這些消費者的恐懼。
第二,給最直接的解決方案。 “孕婦防輻射衣”,直接告訴消費者我們針對孕婦,能夠放輻射,簡單直接粗暴。如天貓上的婧麒旗艦店這家店,口號是“防輻射、穿婧麒”。
2. 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也叫羊群效應,經濟學裏經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羊群是壹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壹起也是盲目地左沖右撞,但壹旦有壹只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壹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壹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消費者在很多購買決策上,會表現出從眾傾向。比如:購物時喜歡到人多的商店;在品牌選擇時,偏向那些市場占有率高的品牌;在選擇旅遊點時,偏向熱點城市和熱點線路。
如天貓店“孕婦防輻射衣”的婧麒旗艦店,大銷量在淘寶上擁有了非常好的排名,通過大銷量和好評度,讓每個進入店鋪的人士進行非常高的轉化。
喜茶剛開始推出市場時,找了很多的兼職進行購買排隊,很多消費者看到排隊的人特別多,,然後也去消費者。這也是利用了消費者的從眾心理。
3. 權威心理
消費者推崇權威的心理,在消費形態上,多表現為決策的情感成分遠遠超過理智的成分。這種對權威的推崇往往導致消費者對權威所消費產品無理由的選用,並且進而把消費對象人格化,從而達成產品的暢銷。常見的就是明星代言、網紅直播、社群領袖、KOL等。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權威心理利用是《養生欄目》,養身欄目通過聘請國內知名的養生專家,進行養生知識講解和養生產品推薦,很多中老年人都非常願意購買這些產品。
如婧麒旗艦店,他是這樣利用妳的權威心理的:
2011年,全球領先的市場研究機構AC 尼爾森,婧麒評為十大防輻射孕婦裝品牌。
2012年婧麒防輻射服在京東商城當當網和壹號店等各大電子商務平臺排名第壹位。
2014年百度搜索風雲榜最熱門防輻射服品牌。
2014年度防輻射服“全球十強品牌”榜首。
這些數據的展示,都是告訴消費者我是防輻射孕裝的權威,我是行業最牛的品牌。消費者基於權威心理,會買。
4. 占便宜心理
愛貪圖小便宜的人在心理上都有較強烈的占有欲望, 這種占有欲望在每得到壹次小便宜的時候便會產生相應的滿足感。在我們的人性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占便宜心理。
各路商家也利用消費者的這種心理,做了非常多的相應活動,如:贈品、免費體驗、打折、清倉、大減價、五折起、藥店送雞蛋活動等。
在電商行業,會常用壹些以下套路:
店鋪優惠或者商品優惠,設置優惠券,達到多少金額免郵等
十壹,雙十二等大型活動、店鋪周年慶活動
滿減官方購物券、實付滿XXX送XXX
……
這些相關的營銷套路都是為了讓妳感覺到便宜,產生占便宜的心理。電商需要預留40%以上的價格空間來進行促銷也是為了滿足客戶的這個心理。其實都是要告訴妳現在在打折就對了,錯過了就沒了。
5. 貪婪心理
股市中的貪婪。在股市中,大家都知道低買高賣,但是很多人賺了10%、20%都不肯收手,股市下跌時候被套牢。不僅賺的10%進去了,連自己的本金都只剩50%了。
生活中的貪婪。老虎機、賭博、免費贈送、壹人丟錢壹人撿跟妳分錢把妳騙、1元抽大獎等無不是利用人性的貪婪。最後很多時候妳會發現,妳被壹步壹步誘導套牢。
貪婪是人性,貪婪是魔鬼,這些企業利用消費者的貪婪,設置相應套路騙取民眾錢財,無所
只要妳曾經消費過,妳就壹定在各路商家的打折、免費試用活動中掉入過陷阱。雖然人人都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但是在類似“清倉、大減價、五折起”的招牌下,到有自己可能需要的東西,都難免會熱血上湧,不能自制地興奮、激動,迅速說服自己,進行原本不需要的額外、過度或者超前的消費。
占便宜心理和貪婪心理有點類似,但是貪婪心理是占便宜心理的升級版,壹旦人陷入貪婪心理,就有可能吃大虧。買彩票、炒股、玩金融、抽獎、賭博、老虎機等,都是存在著以小博大的貪婪心理。
近期雷軍在微博上做了壹個轉發抽獎活動,壹定程度上用到了人的貪婪心理。
6. 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也叫面子心理、妒忌心理。“大款”人物高消費的示範效應及消費者本人“面子消費”心理的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互相激活,導致互相攀比。這種心理極易造成追逐消費熱點、負債超前消費乃至搶購等怪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