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文學家杜牧的《清明》。
餐廳在哪裏?牧童笑而不答杏山村。
請問當地人去哪裏買酒借酒消愁?牧童只是笑著指著杏花山村。
賞析:《牧童指向杏花村》。從語法上來說,“牧童”是這句話的主語,但也是上壹句“對不起”的賓語——它補充了上壹句問答的兩面。牧童回答了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把“行動”作為回答,比回答更生動有力。
擴展數據:
《清明》的創作背景;
這首詩最早記載於南宋初年的錦繡花谷,後出現於唐宋《千士詩選》、明代謝枋得的《千士詩》、清代康熙的《唐代禦選詩》中。《江南通誌》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赴金陵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
這壹天是清明節。詩人杜牧在旅途中碰巧淋了雨。清明,雖然是壹個花青柳綠、春光明媚的季節,但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時期,經常趕上“嘈雜的天氣”早在梁朝,就有記載說清明節前兩天的寒食節期間,經常出現“大風連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