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目前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我們更新觀念,突破傳統語文教育僵化、封閉的模式,大膽拓寬語文教育渠道,從形式到內容進行全面創新,引入活水,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積極參與、趣味活動中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積累豐富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我們學校的語文實踐活動是按照初、中、高三個階段設計的。
第壹,小學低年級
“掃盲劇院”
“識字劇場”是為低年級識字教學設計的有趣遊戲活動。它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的興趣,引導他們了解識字的方法,從而有效地擴大識字量,改變過去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
“識字劇場”壹般采用表演的方式來學習。學生通常會玩壹個單詞或不同的偏旁部首。比如壹個學生佩戴“居”的卡片,就變成了偏旁的“居”,而其他學生可以佩戴“諸”、“用”、“吉”等偏旁,兩組學生壹起跳,讓其他學生知道這是壹個什麽字。再比如壹個學生玩“桂”等部首,其他學生玩“女”“蟲”“櫸樹”等部首。根據不同的組合,其他同學可以閱讀。老師可以在課前和學生編壹個故事,通過故事把這些串起來,在故事中強調構詞法和發音的規則。這個過程不僅僅是壹個遊戲過程,更是壹個素養的過程。在遊戲中閱讀,學生感到輕松愉快,記憶深刻。
隨著年級的上升,學生素養的提高,“素養劇場”的活動模式也要不斷變化。比如壹個同學可以打不同的字,然後組成不同的字,把識字和構詞法結合起來。組合的形式要多樣,這樣才能在擴大學生識字量的同時豐富學生的單詞積累,為中高年級的作業打好基礎。
繪畫、說話和寫作
“畫、說、寫”是壹項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是低年級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的有效途徑。比普通圖片更能吸引學生。
主要步驟如下:首先,兒童通過自己的想象構圖;第二,自己把心中的想法畫出來;第三,通過孩子自己的嘴巴,有條不紊地告訴孩子畫面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內容和體裁的限制,也沒有對教師的硬性要求。學生辦的報紙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構思、繪畫、表達。毫無疑問,“畫、說、寫”不僅培養了孩子的想象力和繪畫能力,培養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的創新精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畫、說、寫”既不是單純的學畫,也不是單純的學語文。它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當然,讓孩子自由“畫、說、寫”並不是放棄,老師還是要給予細心的引導。比如畫畫,寫意畫不是塗鴉。老師要告訴學生,圖片壹定要和妳腦海中構思的故事緊密相連,也就是說,圖片要用來表達故事。同時,要鼓勵學生在作文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另外,在“畫、說、寫”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大量閱讀名著,如童話、寓言、古詩等。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壹個積累素材,豐富語言的過程。有了豐富的積累,學生的表達才能豐富多彩。這裏需要註意的壹點是,作品展應該主要在課堂上進行,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快樂。
“教科書劇場”
小學語文課本裏有很多故事,適合學生表演。在壹些課外讀物中也有壹些適合學生表演的作品。對於這樣的文章,我們改編成了課本劇,讓學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表演的惟妙惟肖。這是我們學校的“教科書劇場”。
在表演課本劇之前,我們讓中高年級學生自己把課文改成課本劇。改編的過程也是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當然,改編也不能太拘泥於劇本的形式。只要學生能以壹定的方式處理課文,就應該得到充分的表揚。讓學生分組改編,最後交換閱讀,看誰的改編更精彩,更適合表演。排練節目,所有同學都可以報名,如果幾個同學報名同壹個角色,就要比賽,報名的同學會把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告訴所有同學,誰理解透徹誰就演。課本劇演出時,小演員在臺上表演,其他學生在下面觀看。看完後,演員先向老師同學介紹自己的角色,自己在劇中的“地位”,演出時的心情,以及演出後的自我評價。然後觀眾就說說自己的感受,對小演員的表現做出自己的評價。
“課本劇場”也是壹項綜合性的活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組織能力,培養了小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識。
做,說,寫
“做、說、寫”是壹項既要動手,又要口頭和腦力的活動。學生先做。妳可以做壹個東西,比如泥塑、陶藝、剪紙、插花、玩具,創造各種模型。簡單的制作可以在課堂上做,復雜的制作可以在課後做。制作完成後,專心聽課,詳細告訴大家自己的設計思路、制作過程和自我評價。學生可以在聽力過程中評估自己的表現和說話方式。這裏老師對做的要求是要有創意,對說的要求是要生動,要有邏輯。等大家都講完了,妳可以在課堂上寫壹個精彩的片段,然後在作文課上寫壹篇完整的作文。
“做、說、寫”既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謂壹舉兩得。
二、小學中年級
讀、說、寫
所謂“讀、說、寫”,就是讓學生看到具體的圖片、實物、視頻等。先說,然後讓學生說,把看到的寫下來,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減緩三年級學生作文的難度,順利完成從二年級讀寫到三年級作文的過渡。
“讀、說、寫”首先是讀什麽的問題。我們的經驗是從來不限制學生的觀看範圍。原因有二:第壹,限制閱讀範圍會抑制小學生參與“讀、說、寫”活動的興趣;第二,到了中學,小學生有了壹定的自我意識。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愛好自主選擇,讓他們想看什麽就看什麽,看到什麽就說什麽。在這個活動中,老師的工作就是幫助學生明確“讀、說、寫”的要求,比如“讀”要有序、細致、有重點;“說”要有條理,用詞準確,語句通順;“字跡”要工整,沒有錯別字之類的。此外,教師可以在觀察方法、口頭表達藝術和寫作技巧方面對學生進行具體指導。
在活動中,要註意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因為既然要評價別人,就要認真聽別人說什麽,這無疑是壹種學習習慣的培養。同時,評價別人說的話,要有自己的見解,這也是壹種思維能力的培養。當然,評價的過程也是學習別人長處的過程。這樣的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有看的、有說的、有寫的,語文學習成了壹件快樂的事情。
聽、說、寫
所謂“聽”,就是聽故事的錄音,理解故事內容,記憶關鍵詞,把握語調;“說”就是在聽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語言把聽到的東西說出來;“寫”是“聽”和“說”的延續。只有聽得全面,才能說得流利,寫得流利。
首先要明確活動的要求:“聽”要集中,能抓住重點;“說”要有序流暢;“寫”要用詞準確,句子通順。在整個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為了更好的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在“說”之後,插入學生的評語。“評價”是“說話”的升華。在評價過程中,學生相互交流經驗,思維活躍,參與熱情提高。
“畫、說、寫”、“讀、說、寫”、“聽、說、寫”系列語文實踐活動的中心是“三動”:手、嘴、筆;其核心是“三自”:獨立做,獨立說,獨立寫。能夠積極練習說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最高境界。
第三,小學高年級
《焦點訪談》
《焦點訪談》是中央電視臺著名的新聞欄目。通過觀察,我們發現社會的焦點是人們所關註的,校園作為社會的壹部分,也有焦點和熱點問題,這只是學生了解和認識社會的壹個基本途徑。因此,我們借鑒“焦點訪談”的形式,讓學生充當小記者,用心觀察和體驗社會和校園的方方面面,在相互采訪中增長見識,增長才幹,鍛煉自信自強的心理素質。
這項活動的第壹步要求學生有意識地感受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從而培養他們敏銳的觀察力、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學生們對此很熱情,找到很多焦點,比如現在的“彩票熱”,“減負”,“零花錢怎麽花”。熱點話題選定後,大家集體討論整理,找出最熱門的問題,準備面試。
第二步是年輕記者確定采訪對象和采訪提綱。采訪對象可以是同學,老師,家長,甚至校長。在面試過程中,學生不僅鍛煉了自己的口才和溝通能力,加深了對社會生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自己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活動中,可以把所有需要面試的人都請到教室,這樣面試氛圍會更濃。
第三步,年輕記者根據自己的采訪,配合主持人研究總結題目。同時,他向全班同學展示了采訪和研究的結果,並模仿《焦點訪談》的主持人。這壹福利不僅鍛煉了小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將各個面試小組的面試成績變成了集體成績,所有學生都能從聽陳述中受益。
《焦點訪談》要求學生具備讀、編、說、寫等綜合素質,這對學生來說是壹個巨大的挑戰。正是在迎接挑戰的過程中,學生培養了自信心,鍛煉了能力。
“說實話”
《實話實說》也是央視的著名欄目。學生也是社會中的人,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壹些困惑的問題,這些問題是課本上沒有的,單靠課堂教學是解決不了的。《焦點訪談》受限於采訪的人和場所,話題往往不夠開放,不夠深入。為此,我們借鑒“講真話”的形式,讓學生在深度討論中明辨是非,美醜。
“說實話”最大的特點就是能真正體現“面向壹切”的精神。開展這項活動時,全班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圍繞現實生活中的壹個熱點問題。大家發言討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特點是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表現出來。比如曾經討論過減負的問題,學生在討論中對問題的認識不斷加深,最後形成了三個層次的減負認識:壹是從學生的角度討論如何減負;然後深入探討減負後學生該怎麽辦;第三個層面,減負與成就的關系。這個理解深度是學生自己得出的結論,所以幾乎所有學生都接受和理解。
“談天地”與“辯論”
“談事”屬於聊天和新聞發布的壹種活動。我們學校每天早上都要花十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所思所見。這種活動沒有固定的話題,學生想說什麽就說什麽,但是壹定要有壹個中心把自己表達清楚。本次活動旨在訓練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拓展學生的信息視野。
“辯論賽”的目的是磨礪學生的思維,錘煉學生快速表達的能力。中國人註意言行謹慎,這也體現在孩子身上。國外的孩子自我表現意識很強,而中國的孩子大多“太慢不會說話”。
為了讓孩子敢於說話,敢於辯論,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們經常就各種話題舉行“辯論”。“辯論”前,讓學生自己決定題目,然後決定利弊,雙方分別收集材料。在辯論中,正反兩方互相遷怒,常常會紅著臉。
總之,在高年級的這些活動中,“焦點訪談”重在“走訪”,讓學生走出班級和校園,通過交流和走訪加深對社會的了解;“說實話”是指學生可以針對當前的熱點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談談自己的理解,“說實話,說實話”是其最突出的特點;“談天地”主要是讓學生在知識積累的過程中有壹個展示自己的機會,輕松愉快地學習知識;“辯論”擅長“辯論”,讓學生在針鋒相對的思維對抗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應該說,開展這些活動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但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發現其好處是全面的,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從這個角度來說,21世紀的教育應該註意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融合,應該讓學生在各種綜合活動中充分吸收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