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林·路德·鮑威爾。
他是美國第壹位黑人國務卿,第壹位黑人,也是最年輕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1937年4月5日,鮑威爾出生在紐約。他在南布朗克斯長大。他的父母是牙買加移民。鮑威爾小時候家裏很窮。艱辛並沒有阻礙鮑威爾的努力和成功。
1958畢業於紐約城市學院,地理學士。在校期間加入預備役軍官訓練隊,畢業時被授予少尉軍銜。在完成步兵軍官的基本訓練後,他被派往德國服役,並晉升為中尉。
1962年8月25日,她嫁給了阿爾瑪·薇薇安·約翰遜。有壹子二女。
1962-1963和1968-1969兩次被派往越南參加越戰。
1971畢業於喬治華盛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1973-1974曾任駐韓美軍旅長。後被任命為駐德美軍101空降師、第2旅旅長、第5團團長。
1977-1980擔任國防部副部長高級軍事助理。1978晉升準將。
1983-1986擔任國防部長高級軍事助理。
1987 65438+2月-1989 65438+10月擔任裏根總統國家安全顧問。
1989喬治·布什總統任命他為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並將他提升為四星上將。
1993 9月30日退役,辭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職務。
2000年6月5日至2月,當選總統喬治·w·布什提名鮑威爾為國務卿。鮑威爾在外交事務上有自己的方式和特點。在以態度強硬、作風兇狠著稱的布什政府中,鮑威爾是核心人物中唯壹的溫和派人物,通常被視為典型的“鴿派”人物。鮑威爾曾說,他當過兵,研究過戰爭,但戰爭永遠不應該被視為不可避免。他應該盡壹切可能避免戰爭。“和為貴”是他的宗旨,所以被稱為“鷹爪鴿”。
但從2003年6月底5438+10月開始,鮑威爾突然對伊拉克強硬起來,態度似乎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在2月5日的安理會會議上,鮑威爾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相關證據,證明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希望更多國家支持他對伊拉克采取軍事行動。
鮑威爾的驚人轉變是國際公認的,因為他看到布什總統已經下定決心采取軍事行動解除薩達姆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作為壹名退役將軍,鮑威爾認為工作的變化並沒有改變他的軍人特質。作為軍人,必須服從命令,服從大局。鮑威爾是壹個骨子裏崇尚和平的軍人,但他必須遵守軍人的職業準則——忠誠。
鮑威爾待人熱情隨和,親和力很強。在業余時間,我喜歡看吳宇森導演的功夫片或戰爭片。兩張照片放在他接待室的咖啡桌上:壹張是布什總統宣誓就職時站在他身旁的照片;另壹張是他和中國導演吳宇森及其攝制組的合影。
1995年出版自傳《我的美國之路》。
1995期間,四星上將、海灣戰爭英雄鮑威爾人氣很高,美國各界都支持他角逐第二年的白宮寶座,但阿爾瑪堅決實行“壹票否決制”:“妳參選,我就走人,妳壹個人當總統!”
阿爾瑪有自己的苦衷:丈夫當總統很美,但很危險,尤其是他是美國歷史上第壹位黑人總統;另外,幸福的家庭生活也會被破壞。她曾經對她的朋友說:“我們不想拿著那個燙手山芋!如果事情出了差錯,我丈夫將成為第壹個被暗殺的黑人總統!”
鮑威爾從軍30多年,家搬了20多次。阿爾瑪為了家庭和孩子,只想要壹個安定祥和的生活。
面對妻子的強烈反對,有家室的鮑威爾不得不在公開場合鄭重聲明,他沒有競選總統的“熱情”和“責任”。當然,他沒有透露家庭原因。鮑威爾說這話時,站在身旁的阿爾瑪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但鮑威爾的表弟布魯斯·盧埃林(Bruce Llewellyn)透露:“科林(鮑威爾的名字)真的很想嘗試,但阿爾瑪非常固執。”
■媒人的話促成了“模範夫妻”
鮑威爾和阿爾瑪是1961在阿拉巴馬州伯明翰相親認識的。阿爾瑪的父親是當地壹所黑人高中的校長,而伯明翰只有兩所黑人高中。當時的年輕士兵鮑威爾覺得自己出身卑微,配不上阿爾瑪,但他們還是相愛了。
婚後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阿爾瑪壹直默默無聞的支持著鮑威爾的事業。鮑威爾在回憶錄中寫道:“我是愛情彩票遊戲的大贏家。”
鮑威爾也是壹個好丈夫和好父親。他喜歡和妻子壹起看電影和旅遊,欣賞女兒的戲劇表演。他自己也做家務,包括修水管。
■最終“導火索”會軟化嗎?
如今,國務卿夫人阿爾瑪也在積極參與社會慈善工作。她是最好的朋友基金會的副主席。她為兒童慈善機構寫兒童書籍,在電視上發表演講,並為拉丁美洲的貧困兒童籌集資金。
鮑威爾的兒子邁克·鮑威爾雖然認為父親對母親過於順從,但他開玩笑說:“如果把父親比作壹個復雜的電路,我母親就是這個電路的導火索!”但鮑威爾身邊的很多同事認為,這個“導火索”已經軟化了很多。甚至有人指出,種種跡象表明,阿爾瑪“將通過上壹層樓梯來支持鮑威爾”。畢竟,載入史冊的榮譽是壹個不小的誘惑,鮑威爾的優勢太明顯了:他清正廉明,是布什總統領導層中為數不多的沒有卷入商業醜聞的高級成員。
2.鮑威爾(約翰·本傑明·鮑威爾1886 ~ 1947)
美國人。1910畢業於密蘇裏大學新聞系。1911 ~ 1916在該校任教。1965438+2007年2月來到上海,參與《米勒評論》的創刊工作並擔任編輯。1919擔任上海美國商會名譽秘書。1920年秋,他以上海美國商會代表的身份回到美國,遊說國會通過對華貿易法案。1922年收購了米勒評論的股權,改名為中國評論家,但國人還是習慣稱之為米勒評論。他與孫中山、馮玉祥、張、杜等人交往甚多。他的言論是公正的,他同情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被日軍關進集中營,差點死在集中營。他於1943年作為交換戰俘回到美國。蔣介石先生高度贊揚了他的英雄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