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勻有什麽風景?
都勻市位於鑒江之濱,九溪匯聚壹處。許多河流流入沅江源頭,鑒江穿城而過。如玉般的鑒江,兩岸鳥語花香,青山綠水,是壹個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態環境。都勻市風景名勝區文峰公園是貴州第壹個開放式公園,建於1999,由85畝原農田改造而成,逐漸成為都勻人的休閑中心。園內有文峰塔,文峰公園也以此命名。根據塔下石碑的記載,此塔建於明朝萬歷年間。它原本是壹座五層木塔,是著名的文字塔,經年累月被毀。清道光十九年(1839),甘肅按察使陶廷傑捐銀1200兩,在原有基礎上建塔。後來都勻知府陳錫樵和知縣鐘海門集資2200兩銀子,在原塔基上建了壹座石塔,改名為文峰塔。寶塔擴建為七層,石塔平臺,底徑9.5米,塔高33米。它是貴州唯壹壹座被列入《中國古塔圖冊》的石塔。白子大橋都勻白子大橋,也叫唐家橋,當時建在城北的鑒江上。該橋長140米,寬8米,高11.5米。其結構為七孔石拱橋。因其歷史悠久,多次擴建裝飾,成為都勻大橋的典範。所以都勻有順口溜“都勻橋頭”,意思是這座白子橋用當地方言朗朗上口,但對不熟悉當地方言的遊客來說,也可以當笑話。可見,白子大橋已經深深地融入了都勻人的生活。古代:乾隆五十壹年(1786),唐聞生捐資在城北鑒江上建橋,歷時五年建成。建成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命名為白子橋。因其修橋之恩,當地知府孫廷相為其題匾“公半洛陽”。唐聞生的後人在橋上建了壹座亭子,名為“松翠閣”。當時在貴州研究政治的著名歷史學家洪到亭子裏觀賞河岸美景,頗有詩意,寫下了“登劍河望西北山”的詩句。“松翠閣”因戰亂於鹹豐五年(1855)被毀。三十年後,光緒十壹年(1885),唐家後人唐澤芳修復了橋亭。當時都勻知府羅鳳儀也效仿前輩所寫的牌匾,把它送給唐家作為這壹善舉的獎勵。清末,鑒江水患頻繁,橋基受損。最初的橋梁建設者唐聞生和他的第六代傳人唐叔衡盡最大努力修復白子橋,它仍然可以保存到今天。關於洪的《登劍河遠眺翠庭望西北山》——登劍河遠眺翠庭望西北山,有鶴隨溪飛,空翠總沁人心脾。突然,我被險崖上突如其來的身影驚呆了,仿佛驚得敲起鈸,開動山扇。回檀溪去青亭,陽臺壹角去晚亭。翹起耳朵,就能聞到空氣中的聲音,雲將鬥出山來。& lt/B& gt;近代:1944年底,日軍入侵黔南,當時的守軍炸橋逃跑,橋梁被毀後修復。當代:解放後仍作為公路橋使用,橋的兩側增加了人行道、鐵護欄等設施。直到上世紀80年代,附近又修建了壹座斜橋,取而代之的是公路橋,然後有關部門在橋上修建了具有中國古典風格的橋頂,並在兩端修建了六邊形金字塔形的屋頂橋亭,取代了舊的“松翠閣”,也可以稱為新的“松翠閣”。石獅子被放在橋的兩邊。至此,百子橋的社會功能發生了變化——成為都勻民俗文化的重要傳播點之壹。1983年被都勻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都勻市石板街古建築景區建於明朝洪武年間,即1368年至1398年。街道長約300米,路面由11,000塊光滑的藍色石頭鋪成。街道兩端各有壹對石獅子,南北角各有門樓。石板街向外延伸的兩側街道也是古典風格擴建,現在已經擴建到小吃街和步行街的對面。整條主街共有88家店鋪,大紅色基調,風格古樸典雅。石板街北側的坡頂是原來的古城門,石板街是明清時期從外地通往廣西的唯壹驛道。公元1638年,徐霞客也到過都勻,通過這條街入城。上世紀90年代初,石板街經有關部門修復重建,成為獨特的古建築群。2008年9月,石板街風格建築群從齊傑巷入口擴建至雲中大廈。劍河是都勻人的母親河,哺育了幾代都勻人。它像壹條綠化帶,環繞著都勻城,裝扮著都勻城,哺育著都勻人。可以說都勻取得的各種榮譽和成績都離不開劍河。是都勻的英雄,是都勻人的驕傲。都勻人熱愛鑒江,這是壹種責任,壹種榮譽,壹種驕傲,壹種品質。是都勻人的基本要求和素質。不愛鑒江,甚至汙染破壞鑒江的人,不配做都勻人。近年來,在市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關心下,鑒江河經過長期艱苦的改造,現已初具規模。十幾公裏長的汙水溝建成後,成為運城壹道亮麗的風景線,為運城人民提供了壹個自然舒適的休閑、娛樂、鍛煉的環境。江河湖海美,城市美。依托鑒江,白子大橋、彩虹橋、文峰橋、水幕電影的夜景都更美。角山風景區,城郊風景區,是中國最接近城市的原始林區。位於都勻市西北部,距市區22公裏,與貴定縣、麻江縣接壤,地處廟嶺山脈中段,總面積61.8平方公裏。海角山主峰海拔191米,山上有峰、谷、洞、溪、瀑。其中海拔1800米的高山臺地有近百公頃的原始古森林。樹的根都長在巖石的縫隙裏,抱樹、抱石、架橋的奇特景觀隨處可見。角山國家保護植物有鵝掌楸、紅豆杉、木賊、十齒花、香樹、高山杜鵑、蘭花、龍膽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