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壹屆三中全會後,全鎮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根據鄉鎮實際情況,鎮黨委、政府集中力量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不斷改善農業投資環境,平均每年投入10多萬元用於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以下項目:1、古子山、王家寨、九子嶺萬畝綜合開發項目;2.楊村湖萬畝排水工程;3.修復加固東洲灌區支渠,重點延長紅石阪支渠,緩解南方旱地幹旱程度。* * *新建渠道2000米,維修渠道6500米,灌溉土地1120公頃;4.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建設了19池塘、4水塘、1噴灌工程、16大井;5、搞好農業建設與采煤沈陷廢棄地和山體綜合開發利用相結合,堅持不懈地實施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廢棄地治理73公頃,新開發土地179公頃;6.1998以來,全鎮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稅、農村穩定”的目標,突出產業結構調整主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大力培育發展桑果、花卉、蔬菜、畜牧四大主導產業。特色農業發展面積520公頃,其中桑園347公頃,花卉32公頃。發展蔬菜101公頃,其他經濟作物87公頃。投資14萬元建設2192座冬暖式蠶桑、花卉、蔬菜、畜牧大棚。特色農業正在向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截至2000年底,全鎮農業總產值654.38+0.63億元,糧食總產量265.438+0.00萬噸,果園掛果面積65.438+0.73公頃,總產量65.438+0.1.50噸。畜牧業總產值1.2億元;漁業總產值4萬元。農作物播種面積3869公頃,其中糧食作物3591公頃,經濟作物278公頃。工業:建國初期,除采煤外,只有編筐、紡紗織布、鐵木工匠、泥瓦匠、黑白窯等少數零散的私人手工業。手工藝合作社成立於1953,員工不到800人。1958年,公社、隊工業開始發展,先後建立了農具廠、建材廠、酒廠、磚廠、焦化廠、拖拉機站、建築公司。1978後,鄉辦企業、村辦企業穩步發展,到1985,省、地、市三級企業;鄉鎮企業12家,總產值669萬元;村辦企業91家,總產值71.3萬元。
1986以來,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建立了以煤炭為主導,建材、機械、制氧、化工、礦用配件制造、維修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有新汶礦業集團翟鎮煤礦、泰安市崖頭煤礦、新泰市王家寨煤礦、小崗煤礦、黃泥莊煤礦和鄉鎮企業劉官莊煤礦。北部山區有以石灰谷為中心的石灰加工基地,優質石灰遠銷泰安、萊蕪等地。以玉山為中心的建材生產基地主要生產石材、石料、水泥塊。每個礦的煤矸石山附近都有壹個煤矸石磚廠。2000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6125人,產值6.39億元,利稅4.6億元。
建築業:2000年從業人員3000人,總產值654.38+0.5億元,利稅8000萬元。民國初年有初、高級小學8所,學生410人。到1936年初,高級小學和完全小學增加到12,學生720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學校不時停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教育事業空前發展,學前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展開。建國初期,全鎮開展掃盲活動,每個村都設立了婦女掃盲班和成人夜校。到1971,改為政治夜校。在全鎮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基礎上,80%以上的文盲掌握了1至2實用技術。1987基本完成“壹無二”和“六配套”改造任務。九年義務教育始於1992,於1993年6月通過省政府組織的“兩基”驗收,於1994年通過國家教委的復評。
鎮黨委、政府全面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調動壹切積極因素,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合理規劃調整學校布局,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1985年底,新泰市第四初級公立中學下放到鄉鎮壹級。鎮壹中1988開工建設,壹期工程1989年底竣工,二期工程1994 8月竣工。* * *占地5.7公頃,總建築面積12046平方米,總投資520萬元。將建兩棟教學樓,可容納36個班。有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和生物實驗室。配備教學儀器6180件,價值7.46萬元,建成衛星地面接收站,配備語音室、微機室、電教室,總價值14.6萬元。音樂室、技術室、圖書室等房間齊全。運動場占地2.1公頃,配有400米環形跑道。音響、運動、美容設備按國家壹流標準配備,廚房、學生宿舍、員工宿舍齊全。鎮二中於3月1986開工建設,由泰安市崖頭煤礦、新泰市小崗煤礦、翟鎮政府和崖頭村共同辦學。投資300多萬元,建成了可容納24個班的教學樓。於5月1996竣工投入使用。是壹所運動場、綠化帶、教師宿舍、學生宿舍等設施齊全的學校。
兩所中學建成後可容納60個班,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
65438至0998,鎮政府對小學布局進行了調整,分散在全鎮45個行政村的45所小學調整為楊村、堂裏溝、大崗、劉官莊、崖頭、翟莊、玉山、高家店、紅石阪9個教學點,並新建了4所小學教學樓。鎮政府還投資654.38萬余元,建設了設備達到壹級標準的翟鎮中心幼兒園。園區建於1996,於1998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於1999年通過省級驗收。2010年8月,經新泰市教委批準,新礦集團翟鎮第二中學和翟鎮煤礦中學合並為新泰市翟鎮第壹中學,成立新泰市翟鎮初級中學。原有的楊村、湯裏溝、大港、劉官莊、崖頭、翟莊、玉山、高家店、紅石阪9個教學點,集中為楊村、湯裏溝、大港、劉官莊、紅石阪5個教學點,全部實現了教室建設和師資齊全,資源集中,優勢互補,實現了翟鎮教育的新跨越!!
努力提高教師素質。積極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壹批又壹批適應社會發展的合格人才。中考成績連年位居全市先進,多次被評為“泰安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1992 10鎮壹中被國家教委、全國婦聯表彰為“全國家庭教育先進單位”。1998 65438+二月鎮壹中被山東省教委評為“山東省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單位”。2000年,中心幼兒園被評為“山東省標準化幼兒園”。
幾千年來,翟鎮勞動人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如民歌、打擊樂、開心果、旱船、高蹺、龍燈、舞獅等。書法、繪畫、雕塑也代代相傳。每個村莊都有壹個文化大院,是人們學習和娛樂的地方。大院裏有許多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民間舞獅、舞龍、踩高蹺等,活躍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1983年,該鎮投資15萬余元建設了壹座大型影劇院,並以影劇院為主體建設了翟鎮文化中心,主要包括壹所醫院、壹個劇場、壹所學校和影劇院、體育場、農民技校、閱覽室、展覽室、娛樂室、電教室四個房間。1997被授予“山東省農村文化先進單位”。該中心是該鎮的電影、戲劇、歌舞表演中心,也是文體活動的場地。這裏每年都舉行元宵節和焰火晚會。每年定期和不定期舉辦籃球、乒乓球、拔河等比賽,由駐地企業、鄉鎮單位、行政村參加。學校常年堅持“兩操壹課”活動,定期舉辦中小學生和教職工參加的春秋兩季田徑運動會。老幹部活動中心組建了各種老年運動隊,堅持常年訓練,每年多次舉辦棋、拳、劍、門球等表演賽,多次參加市級以上比賽並獲獎。2000年新泰市全運會,該鎮獲得團體總分第壹名。
建國初期,醫療條件很差,只有私人藥店或診所。1956,李家上王聯合診所成立,醫護人員8人。公社醫院成立於1958。20世紀60年代末,村裏建立了診所,有赤腳醫生和合作醫療。90年代,醫療衛生事業大發展。全鎮有1中心醫院和2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提供醫療、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咨詢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服務。醫療衛生機構進壹步完善。1994 165438+10月開工建設翟鎮衛生院門診樓,4月28日竣工,1997,衛生院由寨北村遷至此處。中心現有30個科室,82名醫務人員,21名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現有病床35張,遠程x光機1臺,b超機1臺,心電圖機1臺,三維腦電圖機1臺,生化儀1臺,微波治療儀1臺,口腔綜合治療儀1臺,萬能手術臺2臺。全鎮醫療衛生事業以加強衛生管理和體制改革為重點,完善預防保健網絡,實施農村合作醫療,服務水平明顯提高。2000年,鎮衛生院在全市鄉鎮衛生院綜合考評中名列第壹。建國前,絕大多數貧困家庭常年以糠菜為生,年人均糧食不足80斤,經濟收入不足40元。建國後,吃糠菜的人逐漸減少,直到上世紀60年代,高產的紅薯才是主食。1969年人均糧食148斤,經濟收入54元。到了70年代,玉米和小麥逐漸成為主食,可以吃得又粗又飽。80年代,我吃的是細糧,以小麥粉為主食;90年代吃好,面食加雞肉魚肉雞蛋。翟鎮人喜歡吃硬的食物,傳統食物是煎餅。
70年代,粗布被梭織布、的確良、聚酯卡、解放鞋、膠鞋所取代。現在的服裝款式日新月異,人們的服裝也隨著潮流和季節逐漸向高檔發展。隨著居住條件的不斷改善,現在90%以上的農民都建起了磚石結構的新房。許多農民建起了高標準的兩層小康樓,人均住房面積22.5平方米。
自1986以來,郵政和通信網絡發展迅速。1995投資500萬元遷建翟鎮郵政局,帶移動通信站的郵電大樓於1996年建成啟用。鎮政府以創建“電話鎮”為目標,積極發展農村通信。到2000年,全鎮電信業投資654.38+00多萬元,交換機總容量達到654.38+02千門,安裝電話4500多部,電話普及率達到33%。閉路電視普及率為75%。解放戰爭時期,木制獨輪車被用來運輸糧食和大米原料。解放後,木頭被旋轉成橡膠輪子,人們步行或騎驢去商店。自行車在上世紀80年代普及,而摩托車、機動三輪車和各種汽車在90年代穿梭在鄉村道路上。由於實現了機械化和電氣化,農民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女性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男性作為剩余勞動力投入到二三產業。200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111元。建國前,農村的房子大多是草房,幾代人住壹個院,人均住房面積6平方米,從65438到0949。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住房風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發展趨勢是:五六十年代住草房,七十年代住新瓦房,八十年代住樓房。幾代人住在同壹家醫院的現象消失,人均住房面積為1978+02.8平方米。1979以來,由於黨的好政策,農民收入增加,村鎮建設發展迅速。與村莊相連的原始崎嶇小道已被統壹規劃、拉直、加寬和硬化。全鎮交通十分便利,慈寨鐵路運煤專線與京滬鐵路相連。濟(南)臨(宜)公路和太(安)新(太)公路穿腹地,寨(鎮)梁(莊)路與京滬高速公路相交,寨(莊)柳(官莊)路和(大)港協(莊)路貫穿全鎮。十幾條鄉村道路交織在壹起,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自1986以來,該鎮共鋪設硬化道路14條,總裏程56.2公裏,被新泰市市政府授予“道路建設冠軍”稱號。鎮政府辦公樓於1986建成,位於翟莊以東太新公路沿線,南臨新汶礦業集團翟鎮煤礦。這壹年,翟鎮政府駐地從翟莊遷到北方。
65438年6月至0994年6月,聘請泰安市規劃設計院、市建委村公所,在反復調研論證的基礎上,詳細繪制了鄉鎮總體規劃,並制定了近期和遠期實施方案。隨著規劃的實施,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傅僉街、菜園街、工農路、文化路、人民路硬化、美化、綠化,安裝路燈100多盞,亮燈率100%。先後建成了教學樓、稅務工業樓、信用社樓、公安(派出所)樓、財稅樓、計生樓、農行樓、衛生院門診樓、郵電樓、中心幼兒園。建設壹批各具特色的宿舍樓、公寓樓、二層商業樓和高標準的商業市場。2000年,在鎮政府駐地修建了占地4公頃的街心花園和壹座五層樓高的“好來運”酒店。同時,加強配套建設,完善各項服務功能,搞好美化綠化,成立鄉鎮環衛中隊,保持鄉鎮環境優美整潔。
小康村鎮建設同步發展,按照統壹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優化環境、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完成了翟倞路、宅六路、王新路、王上路等重點路段的硬化。該鎮已建成交通網絡、通信網絡、電視網絡等基礎設施。目前,湯裏溝、董家莊、於家莊等18個村建成了高標準小康樓,568戶搬遷到了新的小康房,各具特色的小康村正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