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不吃天堂草》寫的是壹群來自農村的手藝人在城市的打工生活,描繪出了此類弱勢群體打工生活的酸甜苦辣。
主人公明子是壹個很有個性的孩子。他父親養羊賠進了壹千多元,沈重的債務像壹座山把壹家人壓的擡不起頭來。跟師傅出來後,憑著自己的靈性,他很快掌握了木匠手藝甚至超過了師傅,最後在師傅的贊許聲中出徒獨立支撐起了門戶。
他敢愛、敢恨,富有同情心:偶遇雙腿殘疾的紫薇,他主動幫助並且不計報酬幫助到底;遇上不把自己當人對待的主顧,他使壞心眼兒往人家的櫥板夾層中塞肥肉,“讓他臭了也不知道從哪裏來的味兒”;孤苦無助的鴨子是他的好友,苦等多天找不上活還挨打的小木匠得到過他的幫助。明子還是壹個很有主見的孩子。同在窩棚,黑罐抵擋不了賭博的誘惑最終深陷其中,是明子把他從火坑中救了出來,又壹次走了正路。
對師傅的冷眼善心,他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敢於和師傅使臉色,最終使師傅屈服。得到外國錢幣,他去找懂行的教授幫助鑒別,讓自己盡早了解了真偽。正如三和尚的那句話,“好馬都是有點性子的。”當然,在他上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孩子缺點:打架、花200多元錢買彩票、割斷人家蘋果車上的繩子等等,這些缺點正把壹個活生生的富有生活氣息的人物給表現了出來。
三和尚繼承了祖傳的木匠手藝,憑壹手絕活娶了壹個漂亮媳婦。隨著時代變遷,他的手藝在農村中不再吃香,媳婦也變了心,婚姻出現了變故。他壹氣之下背起行李來到了這座陌生的城市,領著兩個小徒弟吃起了手藝飯。
小徒弟明子和黑罐本該在學校讀書學習,卻因為家庭的貧困,不得不背負起了家庭成年人的希望和重擔,跟著師傅闖蕩江湖,飽受著世態炎涼,經歷著人情冷暖,在社會這個舞臺中生存,紮根,成長。
在這座城市中,他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木匠壹樣,吃著冷飯,住著窩棚,頂著寒風苦雨在馬路上等活,發現生意後壹擁而上,靠競相壓價來獲得生路。他們都做著壹個淘金、發財夢,默默出賣著自己的廉價勞動力,咬著牙忍受著生活帶給自己的磨難,固執而又堅持著鄉下人特有的人格和尊嚴。
在小說的結尾部分,作者才向我們娓娓敘述了這個故事的來歷:明子家養羊發財,帶動了全村都養羊,結果羊多草少,和父親來到外地放養,面對鮮嫩的天堂草養卻不肯吃,壹只只壯烈的倒斃,於是全家背上了沈重的經濟債務。
這是壹部生動易讀而又耐人尋味的長篇少年小說。作品透過生活的艱辛,世態的炎涼,刻畫了主人公心路的坎坷以及他們優劣並存在所作所為,然而,整部作品回蕩的卻是歌頌道德和正義的昂揚旋律,高奏的是人格力量終勝利的鏗鏘樂章。
:
《山羊不吃天堂草》是曹文軒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91年,展現了鄉村少年明子為生活所迫隨木匠師傅和師兄外出務工,在城市這壹特殊背景下艱難成長的故事。
該部作品1993年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創作背景:
曹文軒是江蘇人 ,童年時在農村生活 ,從北京大學畢業後留在其中文系任教 ,截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已出版多部長篇小說、學術著作 ,並有壹些短篇在雜誌報刊上獲獎 。當時曹文軒作為壹些文學獎項評獎中的有力競爭者,抱著完成藝術品的意識在寫作,常常是為了出版社對得獎作品的需求而寫。
江蘇少兒出版社的劉健屏聯系他約稿稱要壹個能拿獎的長篇,對作品名字非常講究的曹文軒答應後過了半個月仍沒擬定書名,劉健屏問詢進度時,他隨口答復了桌上壹張紙信手寫的"山羊吃光了天堂草",原來想若是沒有時間就不寫了,不料劉健屏再次問起時把名字錯記成"山羊不吃天堂草",這名字讓他覺得裏邊就有壹種傲骨在,受到深深觸動由此開始了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