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代為電白縣城(現高州長坡)南境。
明立得善鄉壹圖,明嘉靖五年(1526)設置獅子堡。
清雍正九年(1731)設沙瑯巡檢司於獅子堡。
民國為第四區。
解放後曾為電白六區和十三區。
1953年9月為沙瑯、大歷鄉。
1958年9月隸東風人民公社。
1959年6月置沙瑯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置沙瑯區。
1987年撤區建鎮。 沙瑯扼電白縣北部交通要沖,明嘉靖五年(1526)修建獅子堡以資防衛,設獅子堡於沙瑯,置守兵40人,設百戶1員統率。
至清雍正九年(1731)設置沙瑯巡檢司管轄電白縣城8裏至120裏大半面積地區。呂如灝任10年巡檢司長
乾隆八年(1743),於獅子堡舊址上建巡檢司城修築巡檢司城。城呈正方形,周圍長53.34米,開東西兩門,上建有城樓。環城有護城河,寬6.67米。 沙瑯巡檢司管理的有18堡、8閘、2屯:筋勾閘,轄3村,在電城北45裏至50裏;大榕樹堡,轄25村,在電城北90裏;石角堡,轄48村,在電城西北8裏;潭茶閘,轄74村,在電城西北100裏;蓮垌堡,轄57村,在電城北90裏;鵝掌閘,轄100村,在電城東北70裏;蕉林閘,轄13村,在電城北120裏_;那藿屯,轄49村,在電城北100裏;陀塥閘,轄40村,在電城北120裏;黃牛洞堡,(轄村缺),在電城西北80裏;東瓜閘,轄39村,在電城西北95裏;平山閘(轄村缺),在電城北90裏;白泥樟(又名白泥甲)閘,轄6村,在電城西北90裏;潭儒堡,轄31村,在電城北90裏;觀珠嶺堡,轄28村,在電城西北60裏,;下博新村堡,轄14村,在電城西90裏;潭院堡,轄7村,在電城西南80裏;霞洞堡,轄71村,在電城西北70裏;潭橋堡(轄村缺),在電城西70裏;亭子堡,(轄村缺),在電城西70裏;黃坑堡,轄69村,在電城西80裏;長格堡,轄27村,在電城西北100裏;秉誌堡,(轄村缺),在電城西80裏;白石屯,轄11村,在電城西北100裏;綠段堡,轄15村,在電城西北100裏;黃暫堡,轄28村,在電城西北90裏;德善新村堡,轄37村,在電城西50裏;瑤化堡,轄8村,在電城西北45裏。 嘉慶十八年(1813),撤沙瑯巡檢司。重置獅子堡,駐防兵15名,設外委把總1名領之。 光緒三十二年(1906) 九月,高州府電白縣電城設郵局,水東設電報局;開辦霞洞、沙瑯、羊角郵政代辦所。
民國5年(1916)1月29日,許國鋒、楊初率國民黨人1000余人,以“中華革命軍”名義在白水嶺起義,配合孫中山的反袁運動。開平的梁隆、黃福、朱炳侯聯合鶴山、新興、恩平、臺山等地綠林1000余人聚集開平響應。但這支倉卒組成的隊伍,戰鬥力很弱,初次交鋒就被打敗了。許率殘部退守沙瑯、霞洞。
民國21年(1932)電白縣沙瑯幾百名民兵攻打區公所,處決了區長,活捉巡官謝少藩,燒毀區公所的文件印章。
民國22年(1933),丘兆琛、李潔園團長率二團官兵進駐電白,以沙瑯為指揮部,會同電白、茂名兩縣地方團隊,圍剿於鴉髻嶺、金坑的溫國格等股匪,匪首被殲,匪徒數百人被擊斃,余皆投降,群眾數百人被救。
民國25年(1936)沙瑯平民醫院(中醫院)建成開業
民國28年(1939)2月 隸屬廣東省七區的化縣中垌、合江兩遊擊區辦事處成立。秋,電白沙瑯和茂西遊擊根據地辦事處成立
民國30年(1941)10月,在沙瑯創辦電白縣立第二初級中學,以舊、沙瑯巡檢司署為校舍,黎敬昌為校長
民國33年(1944),電白縣在沙瑯、林頭、馬踏、羊角、旦場設衛生所。
1954年4月下旬降暴雨電白沙瑯江沿岸7個區36個鄉受浸。
1957年,電白縣廣播站在電城、沙瑯建立廣播放大站,
1957年12月電白沙瑯60多名群眾因吃了變質的鹹白菜發生亞硝酸鹽中毒,死亡6人
1964年,電白縣沙瑯公社辦沙瑯居民炮竹廠,從業30人。
1966年6月電白沙瑯公社發生因吃了低鹽鹹魚而造成嗜鹽菌中毒事故,5個大隊,4276人中毒
1968年7月17日發生大規模武鬥,司派、核派動用“六○”、“八二”炮和輕重機槍,參加人數達3000多人,打死108人。其中沙瑯和郁頭鵝兩次打死34人,槍殺人質18人。軍隊執勤人員4人被殺。在此期間非正常死亡達1022人。
1969年開始,電白縣沙瑯農用飛機場對該縣邊遠山區面積較大而且集中的荒山飛播造林。
1987年3月17日 淩晨3時至上午9時,霞洞、那霍、羊角、沙瑯等16個區、鄉遭受龍卷風、雷暴雨、冰雹襲擊,死亡2人,受傷1312人,經濟損失嚴1987年,茂名微波站,高州電視轉播臺和調頻臺,電白望夫、沙瑯和信宜平塘電視差轉臺相繼建成使用。
1989年4月14日 上午10時,雷雨大風(陣風11級)裹著大如雞蛋的凍雹襲擊霞洞、黃嶺、沙瑯、觀珠4個鎮,持續15分鐘。
流寇黎汝誠,陽春人,糾集壹群不法之徒,以黃三坑為巢穴,肆行劫掠。嘉靖四十壹年(1562),黎部發展到1000人以上,由縣境北部的蕉林嶺進紮沙瑯圩郊的莫水口,匯合得善鄉民李友勝壹夥,活動於沙瑯、黃嶺、霞洞等地。嘉靖四十二年(1563)活動範圍擴大到那臺壹帶。隆慶二年(1568),大掠衛城附廓四鄉;隆慶三年(1569)七月十四日,賊眾1000多人紮於校場,出掠城郊富戶財物,然後從容退出。隆慶四年(1570)八月,倭寇40余人自蓮頭登岸東擾佛子村。通判夏宗龍領募兵300余人追殺,未能取勝。後又有倭寇100余人自白津登陸,與汝誠匯於高崗,勢力更大。分巡羅向辰、指揮白翰紀領兵2000余人與汝誠賊眾戰於那臺、題字嶺,未分勝負。衛城戒嚴。倭賊聯合大掠鄉村後,汝誠派船送倭寇揚長而去。汝誠賊部繼續在縣內各地劫掠,官府也無奈其何。萬歷二年(1574)四月,遊擊將軍徐天麟、知縣王許之派人偵悉汝誠及其骨幹分子100余人集於鐵帽頂、筲箕屆,遂出奇兵襲之。汝誠以下骨幹100余人就擒,余眾群龍無首,全部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