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彩票開獎 - 彩票藍山_萊山中獎。

彩票藍山_萊山中獎。

蚌埠卷煙廠的歷史

蚌埠卷煙廠是安徽最大的卷煙廠。原名東海煙廠。1958由當地壹家國營煙廠和壹家公私合營煙廠合並而成。蚌埠卷煙廠的歷史是壹部閃耀著光榮革命傳統的歷史,也是蚌埠地區煙草工業從無到有發展的歷史。鳳陽煙區及門臺子烤煙廠據史料記載,煙草原產美洲,於16世紀明朝萬歷年間由南陽傳入中國。早在明末清初,鳳陽就開始種植煙草,到清末煙田已遍布全縣。

鳳陽西留守教師和劉福小塔寺的“絲煙”分布均勻,富有彈性,在黃淮地區頗有名氣。每年秋天,著名的鳳陽煙草總是吸引許多山東、河南和皖北的商人前來購買。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逐漸成為壹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民國初年,鳳陽以其悠久的煙草生產歷史和便利的水陸交通,受到英美煙草公司的青睞。

1917年,英美煙草公司派人員帶著烤煙品種(佛光品種)到鳳陽。經過實地考察,它選擇了劉福官園村進行試種。外國老板為了讓煙農改種烤煙,分發煙種,傳授栽培方法,提供設備,引進烘烤技術,建炕房,高價收購煙葉。豐厚的經濟收入對貧困的煙農產生了巨大的誘惑。僅僅兩三年的時間,鳳陽的劉福、吳店、五營壹帶,烤煙已經逐漸取代了曬煙的傳統地位。煙草生產是季節性的。每年秋季,大量仍含有大量水分、易黴變的初烤煙葉必須復烤後才能長期儲存,以滿足卷煙行業均衡生產的需要。為此,英美煙草公司於1919年在芒托臺子買下了100多畝土地,投資興建了專門從事煙葉收購和復烤的工廠,史稱芒托臺子烤煙廠。經過兩年多的籌備,烤煙廠於1921正式投產。

建廠初期只有兩個倉庫和壹個大烤煙房,裏面有5臺1.2噸的鍋爐,壹臺7.5馬力的蒸汽動力帶動復烤機運轉,每天可以復烤200擔烤煙葉。當時在國內是數壹數二的,在國外也是同行業機械化程度高的大廠。這家外資工廠常年雇傭20人,旺季臨時雇傭400人,平均每年開工不到4個月。廠務委托給天津人王·。五店地主王,精通鳳陽壹帶,家財萬貫。他還是英美煙草公司的經紀人。隨著栽培技術的廣泛推廣,烤煙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到了1930年代,煙田已經越過縣界,跨過淮河,延伸到定遠、五河、懷遠、靈璧。

由於煙農的精心栽培,加上良好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煙葉的品質越來越優秀,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特色。鳳陽烤煙葉片薄,質地細膩。腌制後的葉子色澤金黃,味道香醇。雖然有點異味,但是容易燃燒,刺激性小,屬於烤煙的濃香型。專家稱之為“中醫中的甘草”——味甘、潤喉、提神。是制作中檔卷煙的良好原料,也是高檔卷煙不可缺少的配料。高產優質的鳳陽烤煙在我國煙草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到抗日戰爭前夕,安徽鳳陽、山東濰坊、河南項城市已發展成為中國三大烤煙產區。

每年初秋,炕上都會冒出新的煙。英美煙草公司趁機打壓價格,向煙農勒索錢財。成千上萬擔廉價煙葉在門口的餐桌上復烤,裝進大木桶(每桶1000斤),用源源不斷的汽車運到上海。其中少數漂洋過海來到歐美,大量在上海卷成各種香煙銷往全國各地。達來煙廠的興衰蓬勃發展的植煙業為蚌埠地區卷煙業的興起準備了豐富的原料。20世紀20年代,津浦鐵路已經通車10多年了。蚌埠作為壹個新城鎮已初具規模,交通、商業、服務業、糧食加工業相繼建立。隨著各行各業的發展,社會活動越來越頻繁。香煙(當時稱為洋煙或香煙)與幹煙、水煙相比,更美觀、大方、攜帶方便,越來越多地用於交際場合,為香煙生產提供了商品市場。

1925年,英美煙草公司翻譯範雨田在太平街買了壹塊地和50多間房子(現32中),吸收少量股份集資。他從上海買回了兩臺“花旗”牌卷煙機和部分設備,請來了幾位上海的技術人員,創辦了卷煙廠,這就是蚌埠歷史上最早的卷煙廠——達來煙廠。大來煙廠於1926年春開工建設,50多間平房改建為車間和倉庫。在撕、碎、卷、包的過程中,只有香煙是機器操作,其他都是手工操作。

工廠有130多人,大部分是失業的當地市民。幾位上海技術人員負責配料、操作和維護機器。生產原料,煙葉來自鳳陽,卷紙和香精都是在上海采購的,煙盒上的商標也是在上海印刷的。達來煙廠生產的第壹批“弗萊”牌卷煙,是蚌埠最早的卷煙品種。“弗萊”牌是壹種中檔香煙,淡黃色的煙盒,商標上畫著壹只狗,源自中國的說法“貓來窮,狗來富”。煙廠的創始人範玉田是天津人。盡管他受雇於英美煙草公司多年,但他對香煙生產並不太了解。

工廠開業後,由於經營不善,質優價廉,在市場上遠不是上海同類香煙的對手。第三年,範雨田死了。這個時候,工廠虧損,負債累累。為了償還債務,它不得不把工廠賣給王。王瑞有強烈的意圖,決心重整旗鼓。他招募楊樹成(即寶興面粉廠老板楊三)等人集資入股,對工廠領導層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組。選了兩個精通業務的寧波人管理工廠:立眉為經理,主管會計業務;桂寶鼎任廠長,詢問生產技術。

重組後生產逐漸好轉,產品銷售隨即打開。工廠每天生產近10盒香煙,產銷趨於平衡。繼“弗萊”牌卷煙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後,達來煙廠又生產了壹種“邦京”牌卷煙。煙盒上有壹幅貽貝的畫,張開翅膀,中間站著壹位古裝美女。這種裝飾設計不僅色彩鮮艷,而且符合史書記載的淮河沿岸河蚌育珠的傳說,想象力豐富,地方色彩濃厚。

20世紀20年代末,蚌埠市場出現了手工卷煙。手工卷煙當時也叫私煙,因為不上稅。壹些無業市民從煙草商店購買煙葉,也從商店購買紙和香精的托盤,自己切割混合卷煙,用手鉗(簡單的卷煙工具,木制品)卷制卷煙,自己生產銷售。或擺攤出售,或沿街叫賣,或整包出售或按分店計價,銷售方式十分靈活。大部分用戶是城市裏的搬運工和農民。由於手工卷煙免稅,價格低廉,薄利多銷,還能養家糊口,到抗日戰爭前夕,個體戶手工卷煙已有240家。廉價的手工卷煙充斥了市場,搶走了大煙廠的生意,影響了地方稅收。

當局計劃在兩年內分四批禁止手工卷煙。但不久,抗日戰爭爆發,這個計劃沒有完全實施。1937年春,甲午戰爭壹觸即發,國內彌漫著戰爭氣氛。為避戰亂,達來煙廠決定遷出蚌埠,揚眉吐氣,與劉福煙草公司老板李喜珍協商,暫租其煙草公司維持生產。夏天,達來煙廠的機器設備被運到劉福安裝。很快。盧溝橋事變發生,日軍大規模入侵,國民黨軍隊潰不成軍千裏。達來煙廠復工不到兩個月,蚌埠淪陷,日軍隨即出兵鳳陽。支持眉、桂寶鼎、李喜珍離開工廠去四川,工廠被日軍占領作為兵營。至此,開了12年的達來煙廠毀於戰火。

抗日戰爭初期日據時期,日本煙草公司接管了英美煙草公司在淪陷區的全部資產,壟斷了鳳陽、蚌埠乃至整個華東地區的煙草收購業。當時蚌埠煙葉收購點設在寶興面粉廠(現第三毛紡廠)南邊的院子裏。為了壹個家庭的唯壹利益,被占領地區的私人卷煙廠也被禁止。65438年至0942年,抗日戰爭進入第五個年頭,禁令放寬。蚌埠、皖北市場香煙短缺。善於賺錢的楊三賄賂日本軍方,作為大來煙廠的股東,從劉福運回兩臺卷煙機。與上海人周子林合作,在寶興面粉廠大院裏開了壹家卷煙廠,仍以達來煙廠為廠名。這家工廠由楊三出資,周子林提供技術和管理經驗。廠房其實是壹棟樓(即寶興北樓),樓上有煙,樓下有煙。切割機、卷煙機、烘幹機等設備由電機驅動,動力由寶興面粉廠的發電機輸送。生產方法比較先進。全廠約100人,生產“三只駱駝”、“紅槍”、“飛剪”三種香煙。其中“三拓”牌香煙勁道十足,勁道十足,相當適合北方人的口味。曾出口天津,被天津人譽為“小電池”。煙草業的高額利潤吸引了揚州的兩兄弟——江銀冠和江宏。當時哥哥蔣銀冠在老街(現青年街北段)開了壹家“童生布店”,哥哥蔣宏則協助父親蔣在街(現青年街南段)經營“祥生錢莊”。1943年底,兩兄弟集資3000元,在天橋東端(現和平電影院)成立了“兄弟卷煙廠”。起初,工廠有65,438+050人,42所房子,3個手搖制煙機和65,438+0臺梗壓機。半年後,增加了65,438+0大型卷煙廠和65,438+0發電機。兄弟煙廠生產了第壹批“錢寶”和“寶馬”香煙。新品牌上市時,客戶拒不認可,產品積壓。眼看生產難以維持,為了打開市場,蔣氏兄弟采取了兩項措施:壹是綁上花車,敲鑼打鼓,開車上街宣傳產品,招攬顧客;2.往煙袋裏放壹張彩票,購買者就中獎了。彩票上畫著《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肖像。中獎者可持彩票來廠領獎,壹等獎自行車,二等獎電唱機或毛毯,三等獎水瓶、毛巾等生活用品。半年後,煙販陸續前來訂購,市場從此打開。在此基礎上,蔣氏兄弟還增加了“聖母院”和“橄欖”牌卷煙的生產,擴大了花色品種;聘請上海技術人員改進配方,添加香料,努力提高香煙的內在質量,從而使這家工廠的香煙擁有越來越多的煙民。尤其是“錢寶”牌,煙味十足,清香醇厚,不僅暢銷蚌埠地區,還被卷煙經銷商運往徐州、開封、揚州等地,與滬產卷煙和當地名優品牌爭奪市場。

到解放前夕,兄弟煙廠已發展到500多人,房屋108間,大型卷煙廠3家,日產量40多箱,成為蚌埠乃至安徽首屈壹指的煙廠。1945年5月,由幾個劉福人經營的江淮煙廠開業了。原煙草公司老板李喜珍是經理,天成布店老板康振林是副經理,李喜珍的堂弟李是廠長。工廠地址在舞臺街與勝利路交叉口(壹中校門今略東,舊址已不存在)。工廠有近65,438+000人,65,438+00多間房屋,65,438+0臺手搖煙機,每天生產2箱“仲晶”牌香煙。到年底,新增大型卷煙機1臺,發電機1臺,日產量提高到7箱,生產穩步發展。空前而短暫的繁榮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黨政府將剛剛從日軍手中接管的門臺子烤煙廠改為第九後方醫院,煙農不得不將煙葉運到蚌埠銷售。在當時各行各業都不景氣的情況下,蚌埠煙草收購業畸形發展,進入鼎盛時期。據統計,在日本投降後的短短兩年內,蚌埠的私營卷煙公司數量猛增至107家。

三經街(現太平街南段)是煙草公司集中的地方。從今天的第壹線廠到南崗第壹加油站,有萬和煙草公司、大成煙草公司、興隆煙草公司、新大煙草公司...幾乎壹個接壹個。當新的香煙上市時,這裏的交通非常繁忙,每天都有數百擔煙葉出售。為了維護本行業的經濟利益,協調本行業內部的各方面關系,蚌埠煙草工會於1946年秋成立。蔣家崗人蔣被提拔為蚌埠煙草工會主席。煙草收購業的蓬勃發展刺激了卷煙業的發展,給卷煙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短暫繁榮。

從1946到1947,蚌埠煙廠出現了“煙廠熱”。短短兩年時間,卷煙廠從3家增加到61家,生產數百種卷煙。從火車站到南崗壹路的狹長路段,散落著60多家卷煙廠。或位於市中心,或在郊區,或建在街邊,有的是獨資,大部分是幾個合夥成立的。其中除了大來、兄弟、裕民、匯豐、清華、江淮、中興、阜豐等幾個大煙廠外,還有幾十個生產方式落後,只屬於手工業作坊。比如當時褲襠街(現中區菜市口)有三家卷煙廠,相距不過幾步。每個廠2間平房,10人,1手搖煙機,很小。因為這些小卷煙廠沒有資金周轉,壹旦產品滯銷,馬上就倒閉。當時舞臺街中段有壹個小煙廠,從開業到關門只有五天時間,以至於工廠關門幾個月後很多同事都不知道這裏曾經有過煙廠。

還有許多中小型煙廠做得很好,如鐘會煙廠、懷光煙廠和派克煙廠。鐘會煙廠由65,438+08股東共同出資組建,於65,438+0946+00年6月投產。18股東多為卷煙經銷商和個體戶手工卷煙,出資額從1萬元到僅1萬元不等。山東卷煙經銷商王鳳河任廠長,廠址位於舞臺街與六安街(今建國路)交叉口(今勝利三小)。

廠裏手搖卷煙機3臺,碎紙機2臺,工人110,其中撕煙葉30個,包煙30個,都是計件工資,剩下40個人在廠裏做運輸、搖機等零工。工廠保證夥食,每個月只給點零花錢。部分工人是附近農村的農民,農閑時來廠裏打工,農忙時回村種地。卷煙機和碎紙機都是靠人力搖,勞動強度大。該廠生產“真善美”、“福星”、“雙魚”三種香煙。因為價格低,質量尚可,所以銷量壹直很好,不僅在蚌埠這個卷煙廠,在附近的縣也是如此。蚌埠市卷煙工會成立於1946“卷煙廠熱”,清華卷煙廠老板、劉福人王子興任工會主席。

1947下半年,大量滬煙從北方過來,傾銷到蚌埠市場,逐漸供大於求。當地卷煙滯銷積壓,壹些中小型煙廠倒閉破產。與此同時,解放軍在各個戰場上節節勝利,壹些大煙廠的老板們慌了,忙著調機、運錢,逃到長江以南,致使壹些煙廠陷入癱瘓。到1949,61卷煙廠的數量銳減到33家。

蚌埠煙草業的興起和發展是建立在煙區卷煙工人和煙農辛勤勞動的基礎上的。工人農民的辛勤汗水凝結在香煙裏。到解放前夕,蚌埠有卷煙工人3500多人,約占全市產業工人總數的70%。主要的卷煙廠都成立了工會。與此同時,中共蚌埠地下組織也深入到卷煙工人中宣傳真理,培養骨幹,團結工人以各種形式與資本家進行鬥爭。資本家南逃後,廣大卷煙工人在解放軍勝利消息的鼓舞下,齊心協力保廠,堅持生產,翹首以待解放。東海煙廠的建立和遷移,幾乎與洋山大來煙廠的開辦同時,蘇北益林鎮誕生了壹個七人半的小煙廠。這是東海煙廠,以後幾次遷到蚌埠,為蚌埠卷煙工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40年代初,新四軍主力駐紮在蘇北鹽城、阜寧。伊林,阜寧縣的壹個邊緣鎮,距離大海100多英裏。有幾百戶人家,壹條小河穿街而過,可以通往射陽河,進入大運河,交通便利。當時是新四軍第三師(師長黃克誠、副師長張愛萍)後勤機關的中心。1942年,余金標、高明明、宋長河、安、何等8名原陜北紅軍戰士在壹次反“掃蕩”戰鬥中負傷,離開榆林休養。其中7人輕傷,1人重傷致殘(有人稱之為“半人”)。

當時蘇北香煙短缺,很多戰士抽豆子嗆人。壹些唯利是圖的商人趁機從外地運煙到蘇北,高價出售,牟取暴利,加劇了根據地的財政困難。於是,余金標等人壹合計,就買了三個刨,三個推,在益林附近的壹個小村子裏開了壹個小煙店。這是東海煙廠的早期萌芽。手工卷煙效率低。剛開始的時候,每人每天只能為部隊卷20支煙。1943年春,他們冒著生命危險,越過幾道封鎖線,從淮南軍區馬飛煙廠(當時新四軍第壹師在天長縣創辦)運回壹臺手搖煙機。隨後,工廠逐漸增加到70人,“黑貓”牌香煙日產量為500支(2盒)。廠址也從村裏搬到了鎮上壹個舊的商業用房裏,有十幾間房子。因為鹽阜地區靠近東海,所以煙廠取名東海煙廠。

1943年秋,東海煙廠在蘇北家喻戶曉。為了擴大生產,鹽阜區財政委員會撥出30元華中幣,成立煙廠交易所,經營大豆、豬、油等。,而這些農副產品被走私者運到上海,換取了4臺手搖煙機,1發電機和卷紙機。此後,生產迅速發展,工廠越來越興旺。到1945,工廠已經初具規模。工廠有300多名員工,建了20多棟房子,還經營著壹家石油公司。工廠用柴油機發電進行生產,用壹臺載重50噸的小型蒸汽機為工廠采購原材料。香煙日產量增加到3000支,最高時達到5000支。品種也從原來的黑貓增加到了黃貓、胡錦、飛虎、飛馬。這些香煙不僅供應部隊,還在當地銷售,暢銷蘇北,其中幾個“胡錦”牌物美價廉,已遠銷揚州、寶應等地。東海煙廠的建立和發展,有力地打擊了奸商的投機活動,為增加財政收入、供應部隊需要、支援戰爭做出了壹定的貢獻。

1946年6月,蔣介石調集16萬大軍,向中原、華東、華北、東北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揚言要在三到六個月內消滅解放區和人民解放軍。七八月間,在蘇中地區七戰七勝後,蘇北部隊逐漸外移,繼續開展運動作戰。東海煙廠受上級指示,把工廠分成兩個分廠。第壹個支部隨北方部隊撤出山東,第二個支部留在蘇北壹段時間,堅持生產。為了躲避空襲,二廠搬到了益林附近的壹片小樹林裏進行生產。兩個月後,我向北搬到了楊寨。不久,敵人侵入鹽阜地區,二廠奉命離開蘇北,向魯南進發。

1946初冬,東海煙廠二分廠70多人背著煙卷和少量煙葉在黃淮平原上跋涉。壹路上有敵機轟炸,有追兵緊逼,土匪和地主武裝經常騷擾攔截。他們日夜兼程,跨越新沂河和隴海線,歷盡艱辛。途經朱墩時,土匪襲擊,經理於金標和警衛被圍。幸運的是,他們在被殺害前被部隊救出。年底,二廠員工進入魯南,到達莒縣的門店,與之前到達的壹廠員工匯合。大店,位於沂蒙山南麓,集鎮附近有壹座天齊廟,被東海煙廠臨時用作廠房。會後全廠還有100多人。此時,他們在轉移過程中已經和上級失去了聯系,補給也被切斷。另外,大部分人都是初來山東,生活不習慣,沒有棉衣禦寒。情況很困難,但大家互相鼓勵,積極生產自救,克服困難,革命熱情很高。

1947年4月,國民黨政府以山東為進攻重點,集結34個旅,25萬余人,逼近山東解放區。在敵人的壓力下,東海煙廠轉移到山區,先後入駐逍遙、桃羅、李家桑園。山東是革命老區,覺悟高,基礎好。東海煙廠的工人在人民的掩護下,由東向西,由南向北,巧妙地對付敵人。平日裏,他們高度戒備,壹邊生產壹邊練武。敵人伏擊,他們打了就走,及時轉移。有時機器被埋在地下,或者在被帶走之前被扔進池塘裏。敵人壹走,他們馬上重裝機器,爭分奪秒增產支援前線。

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成功地進行了著名的孟良崮戰役,壹舉殲滅了蔣介石“五大主力”之壹的整編第七十四師,從而扭轉了整個山東戰場。下半年,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反擊。陳粟的軍隊經過艱苦戰鬥,收復和發展了豫皖蘇魯解放區。年底,上級命令東海煙廠分水旱兩路返回蘇北。陸上人員由部隊護送,過隴海路,進入豫皖蘇邊區。航道人員租了民船,分兩批從莒南縣嵐山頭出發前往南航。有些人在連雲港附近被海盜船和國民黨軍艦扣押拷打,但因為身份沒有暴露,最後還是死了。

1948年,東海煙廠100多名職工跋涉千裏,終於回到了蘇北。上級把他們集中起來,安置在洪澤湖畔的王小紀子(泗洪縣)。當時解放軍正準備發動淮海戰役,東海卷煙廠工人依靠僅剩的三臺手搖煙機加緊生產,支援戰爭。1949 65438+10月,淮海戰役勝利結束,蚌埠解放。為了擴大生產,東海煙廠3月離開蘇北,遷到蚌埠。從此,東海煙廠的歷史翻開了新的壹頁。解放以來,蚌埠卷煙廠生產了40多個品牌的卷煙,不僅銷往本省,而且銷往祖國各地。杜江、金葉、團結、白壽、黃山等香煙已成為名牌,在煙民中享有很高的聲譽。近年來,蚌埠卷煙廠每年為國家創造上億元的產值,上繳的稅收占蚌埠市財政總收入的壹半以上。目前,蚌埠卷煙廠正在新的長征中奮進,為祖國做出越來越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