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全稱奧林匹克運動會,通常每四年舉辦壹次,這壹盛大的賽事深受全球人民的矚目,參與者更是不計其數。
歷史上有著“北京之後,再無奧運”的說法,這壹說法雖然有所誇張,但是淋漓盡致地體現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
有成功就會有失敗,並不是所有的奧運會都能夠好的效果,歷史上就有著這麽壹場奧運會,即使花費了近90億美金做建設準備,可還是壹敗塗地,竟有67個國家缺席,可謂是令人唏噓。
壹、歷盡千辛,申奧成功
自1861年雅典舉行第壹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來,世界各國便開始爭相申請舉辦這壹盛大的全球性賽事,能否成功申奧也成了評判國家實力的“潛規則”。
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的針鋒相對波及到了各個領域,從軍事到經濟,競爭相當激烈。因為兩國的對峙,美蘇都不甘在任何領域低人壹等,申辦奧林匹克運動會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兩國爭鬥的新的分支。
1974年,為了成功得到1980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承辦權,蘇聯的莫斯科和美國的洛杉磯這兩座城市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像是爭糖吃的孩子,兩個城市在國際奧委會面前開始了花式自誇,不斷強調自身承辦奧運會的優勢。
最終蘇聯奧委會憑借著他們交給國際奧委會的偉大藍圖從壹眾參與者中脫穎而出,說服了壹眾評委。1974年10月國際奧委會第75屆會議決定,由莫斯科承辦1980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二、斥90億美元巨資準備
得到能夠承辦1980年奧運會這壹好消息,莫斯科人民陷入沸騰。為了籌辦好這次奧運會,同時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示蘇聯龐大的實力和優越性,蘇聯舉國上下卯足了力氣。
1975年,莫斯科成立了奧運會籌委會,蘇聯政府更是為此次奧運會建設劃撥了巨額的投資。
根據資料記載,1975年到1980年之間,蘇聯興建了奧運會設施90余座。為了更好地適應奧運會的需要,蘇聯奧委會還將本就足夠容納十萬名觀眾的中央列寧體育場進行了擴建,這壹工程也是耗費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
除了體育設施建設,蘇聯奧委會還組織修繕城市建築,改善城市交通運輸條件。僅僅五年時間,大型體育場數量就從原先的50多個增到近70個,人工遊泳池從30多個發展到60多個,體育館由1300多個增加到1600多個。
建設離不開資金支持,莫斯科政府劃撥的五十億美元建設款很快便被奧委會用盡。為了維持奧運會設施建設工程的繼續進行,蘇聯奧運會籌委會不得不另尋籌款途徑,他們開始通過出售電視轉播權,發行體育彩票以及奧與會紀念郵票等方式獲取資金支持。
根據當時蘇聯方面公布的信息,蘇聯為了承辦1980年奧運會,前後耗費資金高達90億美元,這壹耗資數額在奧運會承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三、聖誕節出兵阿富汗,67個國家拒絕出席
當時的蘇聯還是計劃經濟體制,奧運會建設所耗費的巨額資金讓本就嚴重的經濟壓力更上壹層,蘇聯方面有些不堪重負,但是如果能夠辦好這壹場世界性的體育賽事,倒也是沒有遺憾。
可是,命運往往是不能夠盡如人意的。正當蘇聯為了奧運會而進行如火如荼的籌辦之際,壹件事情的發生改變了蘇聯奧運會的命運。
1979年的12月25日,蘇聯方面對阿富汗出兵,這壹做法觸怒了西方國家,因為對於西方國家來說,聖誕節是壹年中最為隆重的節日,其重要性不亞於中國的春節。蘇聯選擇在聖誕節大舉入侵阿富汗,無疑是為了挑釁西方國家,這壹事件為來年莫斯科奧運會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本就水火不相容,看到蘇聯倒黴美國方面更是喜聞樂見。對於蘇聯令人氣憤行徑,美國總統吉米卡特抓住了時機,開始呼籲國際社會抵制莫斯科奧運會。
美國總統卡特發表聲明:蘇聯若不在2月20日前從阿富汗撤軍,美國將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直到1980年5月24日,蘇聯仍未從阿富汗撤軍,美國奧委會為配合政府的抵制態度,投票決定放棄參加莫斯科奧運會。
美國總統的話就好像壹枚投入湖底的巨石,激起了國際社會強烈的反響,那些感覺到被冒犯的西方國家也開始了對蘇聯的反擊,壹時之間蘇聯成了眾矢之的。
天下大勢,變化多端,蘇聯入侵阿富汗引起了連鎖反應,許多國家的奧委會就此次事件認為蘇聯方面褻瀆了奧林匹克精神,因此拒絕參加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
1980年7月19日,第2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按計劃在莫斯科中央列寧體育場舉行,參與本次奧運會的國家數量只有80個,這壹參賽國數量還比不上20年前羅馬奧運會的水平,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在內的67個國家並未出席此次奧運會。到場的部分西歐國家隊伍為了表示自身對蘇聯行為的氣憤,更是拒絕使用本國國旗,只是以奧運會五環旗代表。
由於許多國家拒絕出席,這壹屆奧運會金牌的含水量大幅降低,參賽人數的減少讓本來世界性的賽事失去了以往的意義。最終直到莫斯科奧運會8月2日落幕之際,金牌幾乎全部落入了蘇聯和民主德國囊中,這壹結果的出現更是體現不出奧運會的意義。
四、總結
耗費90億美金的巨額資產進行奧運會建設,結果卻因為感恩節對阿富汗出兵而引起西歐國家的不滿,最終導致67個國家拒絕出席莫斯科奧運會,這壹結局是令人唏噓的。
但是奧運會的精神本就代表著和平,蘇聯出兵侵略阿富汗的做法無疑是在踐踏奧林匹克精神,因此這場賽事的失敗也有著其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