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重疾險必須買,因為出險了有保障,買了值,不出險是幸運, 健康 無價。
這種說法有什麽問題麽?
沒有,這就是保險的目的。
保險與投資
很多人拿投保跟投資對比,然後覺得保險不值。
但是投資的目的是增值,投保是保值,根本就不壹樣。
很多人說保險與彩票是相通的,都是基於概率的壹種產品,無非就是保險是彌補因為概率而產生的損失,而彩票是獲取因為概率而產生的收益。
這種說法有壹定的道理,但是相當地狹隘。為什麽這麽說呢?實際上我們的生活中,每壹種投資,甚至每壹個選擇都受著概率的影響。
比如我們投資子女教育,其存在的風險就是子女是否未來孝順,或者更甚壹點是否能平安成長。
比如我們投資房地產,其存在的風險就是房價數年不長,租金收益跑不贏余額寶甚至成為負資產。
比如我們投資P2P,其高利率背後的風險就是爆雷時的高損失。
哪怕我們健身、剪發、吃飯等等生活場景中辦理的儲值卡,也存在店家卷錢跑路的風險。
很多時候,由於我們過度重視了投資收益,而忽略了生活中各種風險。甚至以為是沒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評判保險,是壹場並不公正的討論。因為保險本身就是用以防範生活中的風險。當妳意識不到風險時,自然就會低估保險的作用。
收益偏好與損失厭惡
近些年,在我國,人民群眾對收益的偏好遠遠超過了對損失的厭惡。
所謂“搏壹搏 單車變摩托”,成為了壹種廣為流傳的普世價值。
而事實上,在經濟學中,有壹個基本的理念就是財富不會憑空增加,不可能讓每個人都賺錢。壹定是壹部分人賺走了另壹部分人的錢。
無論如何投資,都壹定會有人受到損失。
而且,除了少數幾次機遇外,我們通常都是韭菜。
而事實上,過度追求收益反而掩蓋了人性中最基礎的損失厭惡本能。
比如很多人在路邊象棋殘局攤上過當,理性時,我們都知道去了基本就是被騙走錢,應該沒有人傻到挑戰,·但是真正遇到時,卻有很多人控制不住上去嘗試。
所以,獲利概率極低的彩票對很多人來說反而比更加公平的保險更有吸引力了。
但顯然,這種吸引可能是不好的。因為獲利帶來的幸福感完全彌補不了受損帶來的沮喪。
美國高效曾做過這麽壹種實驗,兩組學生完全平均分配,壹組讓他們從禮物A和禮物B中挑選壹個,結果選擇大致持平。而另壹組直接給了禮物A,然後幾分鐘後問他們換不換成禮物B,換的人就很少了。
這,就是損失厭惡。
回歸保險,也因為不同產品類型的保障杠桿不同或風險發生率不同引起爭論,比如重疾險和醫療險那個好,定壽和意外哪個好,終身型和定期消費型哪個好等等。
但無論如何,投保壹份保障型的保險產品,可以有效提升幸福感。
保險本身是為了保障風險,較大的杠桿意味著較定向的保障。除了考慮保額,保障範圍也是需要考慮的。如果風險清晰,消費型保險更好,如果風險與普通人無差異,那麽終身型保險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