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沿著馬路往東走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最大的建築就是這個“臨安賓館”,這也是建水最好的賓館。古代建水叫“臨安”,另壹個叫“臨安”的城市就是現在的杭州。於是,雲南臨安就改成了今天的建水。
再往前走,看到壹座古城建築“永貞門”,應該是北門。
今天首先要去的是菜市場,菜市場位於市區。這裏有壹個街頭早市,當地人叫它“韓佳菜市場”。
這是我最喜歡的菜市場,藏在壹條彎彎曲曲的老街巷裏。早上,人們把蔬菜和農副產品放了出來,擠滿了交易的人群,許多農民甚至從很遠的地方趕來。
雲南,又名彩雲之南,意為遙遠。很久以來,它都被蒙上了壹層神秘的面紗。現在,由於交通的便利,越來越多的人來這裏旅遊、經商或探險。那麽最雲南的是什麽呢?
有人認為雲南的風景最美,有人認為是少數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有人認為是四季如春的氣候。
而我覺得最雲南的是它物產的豐富,是上天最無私的給予和慷慨,還有太多可吃的東西。而這些都是在農貿市場最真實的體現,所以我去雲南的時候,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菜市場,每次都有新的發現。
建水,臨時菜市場,擁擠在壹條街上,總長100-200米。壹大早就擠滿了人,賣東西的都早到了。雖然有壹些固定的攤位,但是大部分都是隨機擺放的,誰先來誰就占地方。後來的人只好委屈在角落裏。
這裏最大的特色就是周邊的農民大多來擺攤,賣的菜都是自己種的或者從山上收的。
雖然農民賣菜,但是這裏的菜都是幹幹凈凈的,而且特別講究擺放。好像擺放和配色都是有意為之。我在別處沒見過更精致的“菜場搭配美學”(國內老大哥語)。
最重要的是在這裏可以看到很多妳不知道的,沒見過的,沒吃過的東西,可以說是大開眼界。
這次拍了很多辣椒。沒想到建水辣椒的品種這麽豐富。我在壹個市場上看到了壹二十種不同的品種。
壹個小姑娘賣野菜,2元錢壹把。她說是自己山上摘的,我想買兩個,但是她沒有微信,只能用人民幣。但我翻遍了她口袋裏僅有的幾個壹元硬幣,沒想到女孩搖頭拒絕。
這出乎我的意料。怎麽會有不需要硬幣的地方?鄉下大哥說,這裏的人只認紙幣,不認硬幣,最後他只好找人破了。
看壹個地方的集市,是最容易接近當地人,了解他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習俗的地方,也是最直接最容易了解民風和眾生相的地方。
離菜市場不遠處,有壹座古建築叫“咖喱屋”。
這是阿明王朝建築。據說比建水的東門樓(朝陽樓)只晚建了幾年。東門樓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距今631年。它與北京的天安門廣場非常相似,也是當代建築。
“柯裏之家”已經裝修好了,但是我之前不是這樣的,很破舊(如下圖)。為此我也寫過壹篇呼籲保護的文章。
終於修好了。雖然不盡如人意,但也不能倒塌,周圍的人搬到這裏也沒有危險。
往東走是壹條老街舊巷,現在有些破舊,但兩邊的建築都是年代久遠的,可以看到久遠的過去。
鄉下大哥在這裏看到壹個熟人。他說建水市是最後壹個拉水的。原來建水城有很多古井古泉,但各地差異很大。西蒙的水是最好的,這導致了壹個“賣水的人”,他用馬車拉水,沿街叫賣,主要是給泡茶的人。這是最後壹個拉車的“賣水人”。
賣水的說他去年不幹了,賣了他的馬。現在他很擔心搬到這裏,但他沒有其他選擇,所以他無意再做任何事情。
走過壹條又長又曲折的窄街,壹顆“杏仁”出了墻。想象壹下這是個拍人像的好地方。
出了巷子,是壹個很顯眼的大院子,叫“曾家大院”。
看到大門開著,我們就進去了,壹進大門就有前後兩個分別帶大門的院子。這似乎是壹所非常大的房子。我們先去前院吧。
全家人都在這個院子裏,他們非常熱情地看著我們參觀。業主說,這個祖屋建於1912,占地六畝,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全屋呈“六二外五堂,五花堂下”的平面布局,分為前、中、後三層。
曾家是曾參的後代,也就是曾子。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儒學大師,孔子晚年的弟子之壹。房子的建造者曾汝興是曾參的第69世孫,建水名門。
曾家祖上以經商、做官為主。因為曾家都是讀書人,所以最受尊重。這個家庭也充滿了文化氛圍,這在房子的整個建築中體現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房間裏有壹位九十多歲的慈祥的老婦人。退休前,她是當地壹所小學的校長。現在她仍然拿著放大鏡讀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老人身體很好,很和藹。她告訴了我們這個祖屋的來龍去脈。她說,前院至今還居住著曾家的後代。因為曾家後人的關心和維護,雖然已經100多年了,但房子還是很好的,沒有大的損壞。
出了前院,我們去後院看了看。這裏好像有幾家。感覺很亂,沒有書香門第的痕跡。
出了曾家大院,我們隨意走“掃街”。這裏有很多老房子,看到感興趣的就進去看看。
鄉下的大哥很了解這個地方。他說大壹點的院子裏住著幾戶人家。如果門是開著的,妳可以進去,主人會很客氣,但是如果門是關著的,就不要進去。
走著走著,我看到了古井。建水古井眾多,有壹眼、二眼、三眼、四眼。它有幾百年或幾百年的歷史了。
看看豎井壁上繩子磨出的這個痕跡,就知道有多久了,壹直沿用到今天。
不遠處,我看到了另壹口長著兩只眼睛的井。是不是很有意思?
走累了,餓了,已經到了燃燈寺。
燃燈寺,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是建水佛教景區之壹。現在的建築是光緒四年(1878)重修的,是僧院。
燃燈寺位於建水城內,規模不大,但香火旺盛,寺廟建設良好。我總是來建水,在這裏吃素,今天也不例外。
燃燈寺的素食是外來的,主要對象是周圍的百姓和民工。每人只要五塊錢,還有四五個菜。食材很好,我很喜歡。
我不知道燃燈寺齋戒了多久,但是鄉下大哥說早些年經常來吃,那時候他剛來建水發展。他在寺裏基本上壹天吃兩頓飯,不僅午飯吃五塊錢,早飯(米線)也是三元錢。這幾年價格沒變。
燃燈寺吃素後,我們來到附近的壹家茶館。除了賣茶,我們還賣開水給周圍的人喝。“西門沸水”周圍都知道,水很好喝,這就奠定了茶館的基礎。
坐下來花1.5元買杯茶慢慢品。有的老人會自帶茶水,只要付壹點開水就行,除了這裏價格低。他們想要壹個氛圍,見見老朋友,打牌下棋,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這樣生活會更有意思。
坐了很久,我們去看了建水最古老的建築,它位於建水清真寺,是古清真寺的壹部分。
當被問及這座古建築是否建於元代時,清真寺裏的人告訴我,這座房子在清真寺修建時就存在了,有707年的歷史。
在中國,很多明清建築都得到了保護,但是元代的古建築不多,應該是非常珍貴的。但是這個房子缺乏必要的保護,有些已經岌岌可危,急需維修。
下午,我們回到客棧休息。鄉下大哥帶我去品嘗“西門燒烤”,這是壹家特色燒烤店,也是壹家網絡名人店。我們去過央視,拍過專題片,是建水燒烤的形象代表店。(註:該店因搬遷現已關閉)
店主老李好客,女兒小李漂亮。
還有不嘗嘗建水豆腐怎麽去建水?豆腐是建水的壹大品牌,烤豆腐是建水人最愛吃的食物。市場裏到處都是賣包的小塊豆腐,飯店裏肯定有烤豆腐的攤位。
燒豆腐已經成為建水飲食文化的品牌和代表。去過建水的人,就算什麽都忘了,還是會記得那香噴噴的烤豆腐。
老李說,女兒的豆腐烤得好,擺得漂亮,跟她性格細膩有關。她很努力,烤出來的豆腐外嫩裏透著誘惑。在秘水裏蘸了壹口,她忘不了,建水的韻味和味道,從口中牢牢地鎖在了記憶裏。
晚上往回走,路過建水陶藝家“狂顏幫”的作坊,把我們叫進去喝茶。
瘋狂的嚴剛是建水數以千計的陶藝家之壹。他不追求功名,但要養家糊口。所以他每天都要長時間工作,除了喝酒沒有其他愛好。他的作品以實用為主,不僅好看,而且好用。瘋子嚴謹認真。
但是瘋子是壹個非常成熟的陶藝家。不僅我喜歡他,還有很多人和他壹起定制和購買。這也讓他很滿意。生活中有酒有茶有朋友,對他陶藝的認可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