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新能源指標信息頻頻刷屏,不僅搶了恒大75折的風頭,也搶了生活在北京的人“家有車”的夢想。因為北京人口多,汽車數量多,搖號政策也隨之而來。相比燃油車的搖號,人們還是對新能源車寄予了更多的希望。然而,根據已公布的今年第壹期普通小客車配置數據,有超過46.7萬人申請新能源指標,而2020年個人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只有5.42萬個,需求遠遠超過供給,造成了中簽堪比中簽的局面。申請新能源指標的人可能還需要再等9年,指標要到2029年才能拿到,“有車夢”又要破滅了。
為什麽新能源汽車市場這麽火?是因為新能源車更容易上牌嗎?這是原因之壹,但肯定不是決定性因素。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技術的成熟,產業鏈的完善。人們不再像當初那樣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對造車新勢力有了更多的包容和鼓勵。傳統車企的進入,也為新能源汽車市場註入了更多活力。
狹路相逢,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都不會在新能源這塊大蛋糕上做出任何讓步。那麽相比之下,兩者誰會有優勢呢?
制造汽車的生力軍:創新意識
說起造車新勢力的賣點,拋開熱門話題,從車輛本身的特點來說,互聯網思維已經成為核心看點之壹。造車新勢力很多都是互聯網公司改造出來的,把互聯網思維運用到造車中,創新意識更強。比如市場上壹些主流的造車新勢力,在車輛的設計上加入了智能化,比如人機交互、專屬設計等。尋求與傳統車輛不同,滿足消費者使用的私有化,讓每壹輛車都成為每個人的專屬車。
創新意識不僅表現在智力上,還表現在外形設計和造車思路上。相對於壹些思維僵化的傳統車企,新勢力較少受到實踐和創新的束縛,整體執行力較高,相對大膽。
造車新勢力:輕裝上陣
同時,相對於傳統車企,新勢力普遍采取輕資產的策略。比如在制造環節,新勢力壹般會選擇依靠傳統車企的貼牌模式來量產汽車,在工廠成本和造車資質方面都省了不少錢,比如蔚來和江淮、小鵬和海馬的合作。
在線下領域,造車新勢力也更加靈活。比如魏來自線下門店,通過線上app銷售;小鵬的直銷+授權模式,並拆分4S職能,分別建立用戶體驗中心和售後服務中心。
造車新勢力:售後服務
此外,造車新勢力的用戶體驗和服務也頗具特色。與傳統車企相反的是,造車新勢力打造的新能源車普遍配置相對較高。服務體驗方面,以蔚來為例,提出換電服務。尼奧戴?用戶年會等功能,而這些服務是傳統車企沒有的。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樣新穎的服務帶來的感受是普通車企無法比擬的。
傳統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發起沖擊波有什麽優勢?
傳統車企:生產資質+生產基地+錢
傳統車企有生產資質,有自己的生產基地,產品質量和可靠性都相當高。他們資金充裕,不需要像新生力量壹樣到處尋求融資。比如which大眾投資6543.8+07億元在上海建設新能源工廠,還開發了專門針對新能源汽車的MEB平臺,從大處可見壹斑。
傳統車企:R&D實力+金錢
既然是轉型,研發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於傳統車企來說,有了多年積累的技術作為保障,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都可以自主研發。雖然可能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但這是小事,因為傳統車企有這樣的能力和資本。對於急需轉型的車企來說,時間不會太充裕,所以會選擇與新勢力合作,或者通過其他方式購買或獲得核心零部件和技術,然後通過後期的調整和完善來使用。這種資本能力,讓很多受困於資金鏈的造車新勢力驚呼“與馬作戰,有錢人如此。”
傳統車企:完善的銷售渠道+錢
另外,在銷售模式上,傳統車企依靠多年的業務布局,銷售渠道早已遍布全國,在銷售和售後服務上也有壹套成熟的流程。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口碑和產品力上也有壹定的號召力,讓產品更快的沖擊市場。
總結:在目前的新能源市場,任何壹個品牌爭奪不到這塊蛋糕只是時間問題。很明顯傳統車企在進攻新能源市場,這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是壹件亞歷山大的事情。而新勢力對“心”對“新”的比較,也贏得了市場上很大壹部分消費者的認可。在這場傳統車企與新勢力的較量中,誰能贏得最後的勝利,還需要最後的裁判——消費者來做決定。
(本文由汽車評論社編輯部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汽車評論社)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