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礦:俗稱山料,高、中、低品位翡翠都有。
原生翡翠的礦體多為透鏡狀、脈狀、串珠狀或鏈狀礦體(礦帶),由若幹個透鏡體首尾相連組成。根據研究總結,壹個礦體(帶)中單個透鏡體的長度壹般為10 ~ 300m,厚度為1 ~ 10m,最大厚度可達25m左右。翡翠的透鏡狀礦體或鏈狀礦體成群出現,呈雁形、多形或壞形組合排列。礦體的長軸方向和礦帶分布的長軸方向均為南北向,受張扭構造控制。翡翠礦帶巖組的長軸方向與礦帶和礦體基本壹致,由北向南展布約190公裏,蔚為壯觀。據翡翠專家研究,原生翡翠礦床在水平方向上有壹個有趣的對稱蝕變分帶現象:從原生翡翠礦體向兩側,是強烈蝕變(熱褪色)的鈉長石片巖,蝕變強烈(矽化)。原生翡翠礦床的代表產地有多莫(又稱都茂、東木、多莫等。)廠、蘇凱廠、82廠、83廠、鐵龍生廠、木鑾安廠、AD廠等新廠。
無論殘積物如何分類,新翡翠都是常見的。
殘積物包括殘積砂、洪積砂和沖積砂。
①殘留砂礦:質地大多較差。
出露於地表的含硬玉的硬玉礦體經過長期的風化和侵蝕,大塊的硬玉巖原位富集形成砂礦稱為硬玉殘砂礦。其主要特征是不分選,其中翡翠塊大小差異很大,棱角分明,無膠結,翡翠塊(翡翠塊)雜亂堆積松散,缺乏層理,塊的富集部位混有橄欖巖碎塊、泥質粘土、鐵粘土等。,而且大部分被鐵紅土覆蓋。其代表產地(遺址)有帕崗礦區西部的多莫(東木)、馬薩、蘇凱、穆朗幹、桑卡、格迪莫遺址。殘留的砂礦仍然存在,因為它沒有被分類和原地風化。翡翠的品質完全取決於原生礦石的品質。翡翠大多質地較差,俗稱新廠料或新料。
②沖積砂礦:可以找到好玉,但是難度系數相當於中了彩票!
沖積砂礦與殘積砂礦密切相關。是壹種出露地表,經過長期風化剝蝕而形成的玉石礦體。在重力的作用下,礦塊沿著山坡滾動,移動到穩定的斜坡上堆積。主要特征是:礦體位於殘砂礦下方的山坡或山腰,礦體延伸不遠,多為幾十上百米。翡翠分選性差,礦體棱角分明,塊度差異很大。無層理膠結,松散。沖積砂礦的玉質也取決於原生礦的玉質。多數玉石較差,俗稱新廠新種,但也有部分塊料有好玉。如2000年在瑪薩廠發現壹大塊玉石,重約2000公斤,呈條帶狀綠色,色帶寬,玉質好。礦床中沖積砂礦的主要產地是Masa、Sanka、Gedimo和Myanmar,都位於原生礦附近。
③沖積砂礦:礦床不小,好東西不多。
沖積砂礦是在短時、周期性暴雨中發生山洪、泥石流時,由於洪水的沖擊,從殘積砂礦或沖積砂礦中攜帶出大量礦體,堆積在山麓或山谷中而形成的。緬北翡翠產地氣候炎熱,雨量充沛,暴雨頻繁,容易形成此類礦床。其特點是分選差,礦塊懸殊大,棱角鋒利,巖塊及其碎屑泥質物的其他成分多,成分復雜程度大於殘砂礦或坡砂礦。在玉石剖面上,可以看到由礦塊組成的礦體呈透鏡狀,具透鏡狀彎曲層理,由於多次洪水的堆積,可使多個透鏡體相互交織重疊。沖積砂礦在平面上壹般呈扇形,遠離原生礦床,礦床規模壹般大於殘積砂礦和斜坡砂礦。代表產區有木蘭崗(Muluangan)、甘西、緬甸、格地莫、馬薩。
二次砂和再生砂沈積
這類礦床又細分為三大類,即從海岸到水階砂礦、河谷砂礦和河床砂礦。
①梯田砂礦:普通八角、好八角。
近代新構造運動使地殼上升後,河流切割,使較早形成的沖積砂礦層上升到現代河床之上,從而成為河床兩側的階地砂礦。梯田砂礦壹般有壹到三個等級。翡翠階地砂礦分布在帕崗(帕敢)礦區烏龍河、後江礦區不同高度的河床階地上和秦墩河兩岸。其代表產地有Oyachi、刺桐卡、莫那上(上木納)、莫那中、莫那夏、喬武、仙東、相公(湘東)、強漂(瓊漂)、東格(東格)、南摩(卡卡)(納摩)、灰卡(惠卡)、磨刀切。
②山谷砂礦:種植良好,分布廣泛,具有極高的開采價值。
山谷砂礦是分布在山谷底部和谷道附近的玉石砂礦,是河流側向分流後,由原河流中的流水沖刷而成。該礦的特點是埋深和煤層厚度變化很大,沿河呈長條形分布。由於礦層分布廣,規模比河床砂礦大,具有重要的開采價值。河谷沖積礦床不僅沿河谷南北長,而且東西寬,寬達1000米以上,其特點是深度大,玉質好。
(3)河床砂礦:皮薄餡大,好東西早就翻遍了,現在很難出精品。
河床砂礦床是現代河床中的玉砂礦床,是由河流攜帶上遊某些玉源的礦塊,因流速變化或轉向而沈積形成的。這種礦床除了產於河床外,還可以產於沙嘴灘和河中央的沙洲,屬於河床砂礦的範疇。河床砂礦基本分布在陸吾和秦墩河中上遊,玉石砂礦沿河分布,長達數十公裏。主要特點是玉圓潤好,多呈亞圓形或圓形,玉薄(皮),玉硬,老有所長,色美有裂紋,高檔玉多。歷史上最早的翡翠就是這種翡翠礦床,但目前河床玉礦的翡翠越來越少。幾百年來,幾萬人把它翻了個底朝天,好的翡翠所剩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