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小兒麻痹癥名字的由來

小兒麻痹癥名字的由來

小兒麻痹癥是什麼?

小兒麻痹癥乃是由小兒麻痹癥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病毒有三種型,即1,2,3型。潛伏期是由五至三十五天,但通常是七至十四天,尤以有癱瘓癥狀的病例。病者可有輕微癥狀如發燒、頭痛、喉痛、嘔吐、肚瀉、或便秘。小部份會出現肌肉疼痛,和四肢及面部的肌肉無力。呼吸和進食功能可能受到影響,因而威脅生命。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該病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病毒主要由飲食汙染或飛沫傳播,損害部位為脊髓前角的運動神經元(下運動神經元)。表現為在癱瘓前期發熱3-4天後或體溫下降後出現癱瘓,可為脊髓型、延髓型、腦炎型或混合型。經過1-2周進入恢復期,病肌復元,或形成持久性麻痹後遺病.

壹般來說,傷殘比死亡更普遍。結果乃因不同病狀(癱瘓或無癱瘓)和受影響的部份有所不同。有九成以上的病例,腦部及脊髓不受影響,故多可完全康復。

小兒麻痹癥是怎樣傳播的?

小兒麻痹癥主要是因病毒經糞便入口而傳播。亦可通過受糞便汙染了的食品及奶傳播。並無證據證實疾病可由昆蟲傳播。

怎樣預防小兒麻痹癥?

旅遊者應在出發前完成防疫接種。小兒麻痹疫苗可保障大部份人士免受感染(有效性達百份之九十以上)。疫苗分為口服及註射兩種。嬰兒期便應開始接受預防接種。最基本要接受三劑,更佳為四劑(於此病流行的地區,可能需要更多劑次)。若旅遊者未曾完成接轟程序,便應諮詢家庭醫生。旅遊期間,若懷疑食物(包括奶產品)已受汙染,必須避免食用。

如何治療小兒麻痹癥?

治療的主旨在於控制徵狀,以期感染自然消退。徵狀性的治療有止痛藥、物理治療、支具及矯形鞋,甚或要動手術來促進肌肉功能的康復。當病嚴重時,可能需要依靠附助儀器進行呼吸,以確保性命。

小兒麻痹癥後遺癥的殘疾是怎麽形成的

小兒麻痹癥後遺癥的殘疾是怎麽形成的

小兒麻痹癥患兒在病的早期,肌肉發生萎縮和肢體癱瘓,但癱瘓的肢體並無畸形,而是隨著病程的延長,才慢慢出現各種畸形。主要的原因是:①部分支配肢體的肌肉癱瘓,造成不同肌肉之間的力量不平衡。比如支配足外翻的肌肉癱瘓,而支配足內翻的肌肉未癱瘓,造成足兩邊的力量不平衡,內側有力,外側無力,就會發生足內翻。②患肢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攣縮,造成畸形。比如膝關節後面的軟組織攣縮,就會造成膝關節屈曲伸不直的畸形。③不正常的行走等負重活動,加重畸形。比如上述的肌肉不平衡或軟組織攣縮的畸形,早期是可以糾正的,但是患者不了解這壹點,而是在不正常姿勢下繼續行走或做其它活動,就會使畸形加重;相反,如應用夾板把肢體固定在健康人的姿勢,就可防止畸形的發生。④肢體的廢用不活動是造成畸形的又壹重要原因。發病後患兒肢體癱瘓,不活動,而肢體的生長發育與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密切相關,肢體癱瘓不活動的結果就造成了患肢的骨骼、肌肉及其它軟組織的發育遲緩,甚至退化,而出現患肢短小、細瘦、關節松弛,甚至發生脫位。⑤長期不良姿勢的維持是產生肢體畸形的又壹重要因素。比如患兒癱瘓後長期盤腿坐位,就會造成髖、膝關節屈曲伸不直的畸形。長期胸、腰挺不直的彎曲坐姿就會造成脊椎彎曲畸形等。

另外患兒長期麻痹致使肢體殘疾和畸形,其原因主要有:

1.肌力的失衡:正常的肢體,壹部位的伸肌和屈肌、內收肌與外展肌、內翻肌與外翻肌等,均處於對抗而平衡的狀態。當某壹部位、某壹組肌肉發生癱瘓,而對抗組肌力正常,則生理性平衡受到破壞。初期隨著肌肉的單向運動收縮,久之則發生肌肉、筋膜和關節囊等軟組織萎縮,進壹步發展為骨與關節的畸形。

2。肌肉、筋膜的變性:由於肌肉長期癱瘓,肌肉發生變性,筋膜增厚、攣縮,導致肢體畸形。

3.不正常的負重:肌力失衡與筋膜攣縮,是引起肢體畸形的重要因素,而不正常的負重,則促使畸形惡化。

4.肢體的廢用:肢體的生長發育與正常的生理活動有密切關系。肢體癱瘓廢用,使其營養較差,肌肉進壹步萎縮。骨質疏松脫鈣,皮質萎縮變薄。由於肢體供血差,引起肢端發涼,嚴重者在冬季出現凍瘡。

16、小兒麻痹後遺癥的康復治療原則是什麽?

小兒麻痹後遺癥是壹種嚴重的致殘性疾病,發病的結果造成患兒的肢體終生殘疾。影響患兒的生活、生長和發育成熟,不僅造成小兒身體畸形還為小兒生活自理、學習以及進入社會造成了嚴重障礙,使患兒的身心各方面都受到了打擊。

所以對這種疾病的治療要從患兒的全面障礙和需要來處理,使他們得到全面的康復治療,即患兒不僅身體而且精神和社會生活都應得到康復照顧和治療,使他們和健康人壹樣生活、學習和工作。全面康復壹般包括醫療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等。

17、什麽是醫療康復?

應用醫療手段對兒麻後遺癥患者進行康復工作,稱為醫療康復。醫療康復是患者在全面康復中的壹個重要方面。它貫穿於患者康復的全過程。這種工作包括:手術治療、功能訓練、康復護理、心理康復、矯形器、助行器等康復工程,針灸、按摩等中醫療法等等。

18、什麽是教育康復?

應用文化教育及技能教育等對兒麻後遺癥患者進行康復工作,稱為教育康復。這項工作可以促進他們成長發育,最後能進入社會生活並參加工作。尤其對小兒麻痹後遺癥患兒來說,他們肢體雖然有殘疾,但頭腦是健全的,智力是正常的,因此應該有和正常兒童壹樣受教育的權利,任何在入學等方面的歧視行為都是錯誤的。相反由於患兒受過嚴重疾病的摧殘,他們的心靈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更需要我們健全人的關心、支持與鼓勵。

19.什麽是職業康復?

促進兒麻後遺癥患者獲得職業技能,並勝任職業的工作,稱為職業康復。殘疾人希望能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成為社會的壹分子,他們要求經濟獨立,這是殘疾患者全面康復的重要課題。目前殘疾人就業仍有困難,經濟收入及生活水平在全國人均水平以下,所以全社會應***同關心殘疾人就業問題,提高認識,糾正個別人的歧視觀點,使殘疾人真正有用武之地,有可靠的經濟來源,實現回歸社會的理想。

對殘疾兒童來說,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應重視對他們的培養教育,不要歧視他們。除了提高其文化知識,還要根據殘疾的特點進行適當的職業教育,比如,小兒麻痹後遺癥患兒雙下肢癱瘓者,可以訓練他們從事上肢活動的工作,像操縱電腦、雕刻、繪畫、會計等等。同時,我們還要重視對患兒的心理教育,樹立堅強意誌和戰勝困難的信心,消除任何悲觀、消極、失望的情緒,以樂觀的精神努力拼搏,積極為社會做出貢獻。

20、什麽是社會康復?

提高兒麻後遺癥患者對社會的適應和生活能力,改造環境幫助殘疾人回歸社會的工作,稱為社會康復。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是我國社會的基礎思想之壹,是人際關系的準則,發揚扶弱助殘的優良傳統,為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創造必要的條件,是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鼓勵殘疾人自尊、自強、自立,面對現實,克服困難,奮力拼搏,以健康的心態參與社會,是實現社會康復目標的重要方面。總之,殘疾人的社會康復就是從社會環境及殘疾人本身等各個方面***同努力,創造條件,使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各個方面,真正享有應有的社會權益.成為社會的主人。

21.小兒麻痹後遺癥患者能未能結婚、生孩子?

年輕人交異性朋友,進而結婚、組成家庭,生兒育女是人天性的需要,也是每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兒麻痹後遺癥患者和健康人壹樣,也需要交朋友、結婚、組成家庭,這是毫無疑問的,醫學專家早已指出小兒麻痹後遺癥殘疾人家庭生活能力和健全人是壹樣的,而且這種疾病並不遺傳給下壹代。但是由於存在肢體運動功能方面的殘疾,他們確實在交異型朋友、實現家庭生活的願望上存在壹定困難,很需要大家的關心、理解和幫助。許多工作單位和社區關心殘疾人,為他們牽線搭橋介紹對象,有的組織殘疾青年聯誼會,為他們擴大接觸面,還有的地方建立了殘疾人婚姻介紹所,這些都為殘疾朋友做了大量實實在在的工作。

小兒麻痹後遺癥患者能夠組成家庭。但有壹點應該提出,那就是殘疾人本身有殘疾,生活自理方面多少存在壹些困難,有的甚至需要別人照顧,所以在生育上要實行計劃生育,以免增加自身困難和壓力,又影響下壹代的成長發育。尤其對女患者更應註意:有的女同誌如患有脊柱側彎、骨盆傾斜或者骨盆發育不好,這樣在胎兒出生時可能會發生困難,因此懷孕時最好定期做產前檢查,在醫生指導下決定如何生孩子,以確保母子平安。

重型小兒癱的治療必須考慮到三個基本問題:其壹首先是手術適應證,其次是手術效果,其三是患者及社會因素。現就此三方面加以討論。

3.1 關於手術適應證問題:重型小兒癱由於受累肌肉廣泛,可利用的肌肉十分有限,加上長期的被動性體態,患者多有關節畸形甚或骨盆傾斜、脊柱側彎等繼發性病理改變,這就給醫生在確定手術適應證時帶來困難。壹些專業性不強的基層醫生恐怕很難確定此類患者能否治療,故很可能作出無法醫治的結論。本組有1例爬行了15年方來我院就診,就是因為聽信了當地醫生給他下的不可治結論而放棄進壹步診治的。實際上,手術適應證是相對而言的,如果在廣泛性癱瘓的肢體中尚有壹組甚或壹根4級肌力的肌肉,醫生就可以加以利用替代主要功能肌。本組1例下肢廣泛癱僅可利用的肌肉只有闊筋膜張肌和縫匠肌,在為其做了代股四頭肌術後,患者不但部分恢復了伸膝功能,而且由於髂脛束攣縮造成的膝關節屈曲外旋畸形也得到了矯正,患者可扶拐行走。重型小兒癱的手術適應證雖然不易確定,但只要術後能使患者在原有的基礎上有進步,如可扶拐行走或棄拐行走,就應積極進行治療。

3.2 關於手術效果問題:重型小兒癱的手術效果與手術適應證的選擇和手術方法的設計,實施密切相關。由於重型小兒癱的肌力喪失嚴重,且多伴有明顯的畸形,壹次或兩次手術很難達到理想效果,故病人入院後就要通過仔細的肌力檢查等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不但要註意局部情況,還要考慮到病人的性別,職業及生活環境上的特殊要求等。治療小兒癱理論上或原則上是首先矯正骨性畸形,後再行肌力平衡手術。但由於重型小兒癱的特殊性,如按上述原則處理,患者則很可能難以接受多次的手術。故主張“軟硬結合”,即行軟組織手術的同時,壹期完成同側或對側的骨性手術。這當中的矛盾是固定問題,即軟組織手術的固定時間要比骨性手術短,這就要求醫生在制定治療方案時合理安排,相互兼顧。壹般是在行壹側軟組織手術的同時行對側骨性手術,或行大腿、髖部骨性手術的同時行同側小腿以下的軟組織手術。本組病例的手術方案基本上是遵循此壹觀點制定的,結果縮短了住院時間,減少了手術次數,同時減輕了病人負擔,提高了手術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