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企業成本核算主要有兩種方法:其壹是售價核算法,其二是進價核算法。
1.售價核算法
這種方法適合於商品繁雜的零售商業,但前提是售價統壹(個別變價也要履行相關手續),銷售成本每期按售價結轉,月末時計算出進銷差價率,求得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然後據以調整成本,這種核算方法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不適用了。
2.進價核算法
進價法核算又稱“進價記賬、盤存計銷”,是以進價總金額控制實物負責人(或櫃組)經營商品進、銷、存情況的壹種核算方法。它的核算特點是:商品購進後,登記按實物負責人設定的庫存商品明細賬,只記進價金額,不記數量;商品銷售後,按實際取得的銷售收入,貸記“商品銷售收入”賬戶,平時不結轉商品銷售成本,定期進行實地盤點,查明實存數量,用最後進價法計算並結轉商品銷售成本。日常銷售要有商品銷售記錄,每日(或定期)匯總,月末根據已銷商品的實際進價結轉成本。這種方法適合於銷售單位價值大的大宗商品。缺點是比較麻煩。商業主要的就是進價,工資勞務,房租水電,商業相對工業簡單很多,沒有那麽多復雜的工序。
工業企業會計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分為供應、生產、銷售三大環節,其中生產環節為組織產品生產所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按產品物件形成產品生產成本,即為制造成本。產品制造成本核算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到產品銷售成本結轉的正確性,進而影響當期的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因此,對制造成本的審查應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審查的重點。
壹、制造成本的會計核算
制造成本通過“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科目進行核算。“生產成本”科目核算企業進行工業性生產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生產各種產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裝置等所發生的各項費用;該科目設定“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二級科目。“基本生產成本”二級科目核算企業為完成主要生產目的而進行的產品生產發生的費用,用於計算基本生產的產品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二級科目核算企業為基本生產及其他服務而進行的產品生產和勞務供應發生的費用,用於計算輔助生產產品和勞務成本。該科目按成本核算物件設明細賬,明細賬用多欄式賬頁按成本專案設專欄進行明細核算。
“制造費用”科目核算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按不同的車間、部門設定明細賬,明細賬用多欄式按費用專案內容設專欄進行明細核算。
基本生產發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費用,按成本專案借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貸記有關科目。賬務處理: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直接材料
應付工資
輔助生產發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費用,按成本專案借記“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貸記有關科目。賬務處理: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直接材料
應付工資
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借記“制造費用”,貸記有關科目。賬務處理:
借:制造費用
貸:原材料(銀行存款、累計折舊等)
月終,制造費用分配給成本核算物件時,賬務處理: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貸:制造費用
“制造費用”科目月末無余額。
二、制造成本的審查要點
審查制造成本,應通過“生產成本”、“制造費用”明細賬歸集的內容、分配的方法,獲取經濟業務中的原始記錄、單據、記賬憑證,采用核對法、審閱法、復演算法進行審查。審查要點如下:
⒈審查費用發生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有無虛假成本,有無非生產性費用和擴大成本列支範圍等擠占成本的現象;
⒉跨期攤銷費用,是否按權責發生制原則記入當期成本,有無人為調節利潤的情況;
⒊費用歸集和分配的方式是否正確。有無未按規定將制造費用在不同產品之間分配的情況;
⒋在產品成本計算方法是否準確。有無任意改變方法少記或多記產成品成本及利用保留在產品成本,人為多計算或少計算產品成本,從而調節利潤的情況;
⒌會計處理是否恰當,有無影響當期成本情況。
三、制造成本審查方法
由於工業企業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復雜,會計核算工作量大。因此,註冊稅務師在進行納稅審查時,應當借助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效用,通過了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及對遵守性的測試,分析找出企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而有選擇、有目的、有重點地審查,這樣既能降低審查工作量,又能確保審查質量。
企業的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的內部管理控制系統,包括為保證企業正常經營所采取的壹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內部控制的職能不僅包括企業最高管理當局用來授權或指揮進行購貨、生產、銷售等經營活動的各種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稽核、分析各種資訊資料及報告的程式與步驟,還包括為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綜合計劃,控制和評價而制定或設定的各種規章制度。因此,內部控制的作用能夠提高會計核算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⒈可靠的內部憑證制度。
企業有完善的內部控制憑證,以種類全、內容完整、連續編號的壹些處理經濟業務的憑證,作為會計處理依據。
⒉完善的簿記制度。在可靠的憑證制度基礎上,建立完整的賬簿和報表制度,確保會計記錄的嚴密性。
⒊嚴格核對制度。包括憑證之間的核對,憑證和賬簿之間的核對,賬簿和報表之間的核對等。企業建立嚴格的核對制度,有利於及時改正會計記錄中錯誤,做到證、賬、表三相符。
⒋合理的會計政策和會計程式。企業在遵守國家制定的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還從本單位會計工作實際出發,建立自己的合理會計政策和會計程式,以書面文字形式,作為會計處理方法的依據。
⒌定期資產盤點制度。
對上述內部控制制度會計體系可靠程度進行遵守性的調查:
第壹、采用詢問法。詢問企業是否具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采取問卷的形式設計調查表格,將妳想要詢問的專案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對想要問的內容及企業回答,要逐項進行並做好記錄,使妳在很短的時間內對企業生產環節的業務流程、控制程式、核算方法有所認識。
第二、采用抽查法。驗證內部控制是否壹直在執行,是否取得了預期效果,在多大程度上確保核算的正確性。我們可以對上述的詢問內容,選擇對成本影響最大的專案,抽取樣本—原始單據、憑證進行檢視,並對企業回答進行核對,判斷其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通過詢問和抽查,對被查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我們可得出這幾種結論:
第壹、依賴程度高。被查企業具有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並且均能有效發揮作用。因此,經濟業務和會計核算發生差錯的可能性很小,可以相應對該環節減少審查的工作量,甚至於可以不查。
第二、依賴程式壹般。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較為良好,但存在壹定缺陷或薄弱環節,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影響會計核算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可以對薄弱環節專案進行較為深度的審查。
第三、依賴程度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明顯失效,大部分經濟業務和會計記錄失控,各項資料和資料經常出錯,從而導致無法依賴。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開展制造成本詳細審查。
審查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
壹按成本專案進行審查
產品制造成本構成專案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采用實際成本方法核算
獲取成本計算單、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材料發出匯總表、材料明細賬中各直接材料的單位成本等資料。
①審查成本計算單中直接材料與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中相關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標準是否合理。審查時註意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壹、非生產耗用材料記入產品成本。如果成本計算單直接材料金額大於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的分配金額,應進壹步查明原因,審查材料使用物件有無將非產品耗用材料記入產品成本。但企業會計人員如果有意識地擠占產品成本,在耗用材料進行分配時,就會將非生產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產品成本,使得成本計算單和材料分配匯總表金額相等。核對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問題,可采取通過非生產性專案的審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進行審查,查明問題後,按照誰耗用誰負擔的原則,進行納稅調整。賬務處理:
借:在建工程
應付福利費
貸:本年利潤(或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第二、混淆不同產品成本。通過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產品的成本,相應降低本期暢銷產品成本,以調節跨年度的利潤。審查註意那些不能確指產品耗用的***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時應科學地選擇分配標誌、計算方法及會計記錄。
正確方法:在消耗定額比例法下,通常采用按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或材料定額成本的比例分配。計算處理:
分配率= 材料實際總消耗量(或實際成本)÷各種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該種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分配率
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配方法。如:產品產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
②抽取材料發出匯總表,選主要材料品種,統計直接材料的發出數量,將其與實際單位成本相乘,計算金額數,並與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中該種材料成本比較,看其是否相等。審查註意下列問題:
第壹、企業是否采取提高成材料單位成本,多計產品成本。
第二、審查領料單授批準及領料人是否簽字,防止虛假領料多計成本。
第三,材料單位成本計價方法是否恰當,有無變更、人為調節成本或利潤。如果企業年度內改變計價方法,應按原計價方法計算發出材料結轉成本,其差額調整材料成本或當期利潤。
審查方法參見“材料成本的審查要點”。
⑵采用定額成本法
抽查某種產品的生產通知單若產量統計記錄及其直接材料單位消耗定額,根據材料明細賬中各該項直接材料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直接材料總消耗量和總成本,與有關成本計算單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對,看其是否相等。並註意兩個問題:
第壹、生產通知單是否經過授權批準,防止虛假業務產量增加材料耗用;
第二、單位消耗定額和材料成本計價是否恰當,有無變更、人為改變方法而影響成本。
⑶采用標準成本法
抽取生產通知單或產量統計記錄,直接材料單位標準用量,直接材料標準單價及發出材料匯總表。
⒉直接人工成本
⑴對於采用計時工資制的,抽取實際工時統計記錄、人員工資分類表及人工費用分配匯總等,運用核對法開展審查。
①從成本計算單中選擇核對直接人工成本與人工費用分配匯總表相應的實際工資費用是否相符,查明 有無將非生產人員工資計入成本。
②選 取某月資料核對實際工時記錄與人工費用分配匯總表中相應的實際工時是否相符,查明有無虛報工時、多列工資擴大成本,減少利潤。
③抽取並核對生產部門若幹期間的工時臺賬與實際工時統計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時記錄,確保工資核算真實性。
④當沒有實際工時統計記錄時,根據人員工資分類表,計算復核人工費用分配匯總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資費用是否合理正確,有無出現與生產量偏離太大的資料,如有,應進壹步查明原因。
⑵對采用計件工資制的,抽取產量統計報告、個人(小組)產量記錄和經批準的單位工資標準或計件工資制度,運用核對法開展審查。
①核對按統計產量和單位工資標準計算的人工費用與成本計算單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
②抽取若幹直接人工(小組)產量記錄,審查是否被匯總計入產量統計報表中。
⑶對於采用標準成本法,抽取生產通知單或產量統計報表、工時統計報表和經批準的工時、標準工時工資率、直接人工的工資匯總表等資料,運用核對法進行審查。
①根據產量和單位標準工時計算標準工時總量,再乘以標準工時工資率,以審查其是否與成本計算單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異的計算與賬務處理是否正確,直接人工的標準成本的年度內有無重大變更。
⒊制造費用成本
抽取制造費用分配匯總表、按專案分列的制造費用明細賬、與制造費用分配標準有關的統計資料及其相關原始記錄。
⑴審查“制造費用”賬戶借方發生額歸集的制造費用內容是否正常,開支的標準、發生的費用是否是應歸屬於本期的生產費,不符合規定的應剔除計稅處理。制造費用成本專案中,固定資產折舊為其中的主要內容,其審查方法在第五節中講解。
⑵在制造費用分配匯總表中選擇壹個產品,核對其分攤的制造費用與相應的成本計算單的制造費用是否相符。
⑶制造費用的分配、計算選擇的標準和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分配的方法有無變更,防止采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多分配應稅產品成本,相應少分配免稅產品成本。審查發現此類問題應重新正確計算,作出會計調整。
二審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賬戶
輔助生產成本核算內容是為企業生產車間、管理部門、在建工程及輔助生產車間提 *** 品和勞務的車間所發生的費用。從服務的物件上看,部門多、非生產性占有壹定的比例,正確分配輔助生產成本關系到正確計算產品成本。
抽取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生產統計表等原始記錄資料,從分配標準、費用分配方法、費用分配金額三個環節查證輔助生產成本分配是否真實、正確。
⒈審查各車間的費用分配標準。審查有無將為基本建設、專項工程、福利部門提供的水、汽、機械加工、修理修配等勞務費用計入輔助生產;審查是否按實際受益物件進行分配,分配率是否正確,采用復算方法重新計算,對少分配或非生產性費用擠入生產成本的情況 ,調增計稅利潤。
⒉審查分配方法。輔助生產分配方法較為復雜,審查進註意有無年度內任意改變分配方法,使各部門分配金額發生不正常波動的情況。如果存在這樣情況,應按原方法進行計算,其差額調增(調減)計稅利潤。
⒊審查費用分配金額。用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與輔助生產車間統計表對照,當費用分配表中的分配金額大於生產統計表中的費用額時,應進壹步查明輔助生產費用歸集有無虛假,抑或統計有差錯。如證實生產統計表正確的情況下,即為多轉生產成本的費用,應調增利潤。
三審查費用確認的原則
會計制度規定,確認費用應遵守權責發生制原則。
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凡是屬於本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其款項是否已收到或支付,均作為本期收入和費用處理;反之,凡不屬於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其款項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應作為本期的收入或費處理。由此可見權責發生制才能真正按會計期間來正確反映各期的盈虧情況 。
工業企業會計成本核算方式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有:
1、以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物件的品種法
2、以壹定品種和批量產品批別或訂單為成本計算的分批法
3、以各種產品及其所經過各生產步驟為成本計算物件的分步法
另外還有定額法和分類法。
商業企業會計成本包括哪些?1.購入
借:庫存商品3000
貸:現金3000
2.發放工資
借:應付工資4000
貸:現金4000
3.收到貨款
借:銀行存款3500
貸:主營業務收入3365.38
應交稅費-應交稅金(銷項稅)134.62
4.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2400
貸:庫存商品2400
工業會計成本核算計算方法有哪些工業會計成本核算計算方法主要分為三類。
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
1、品種法:以產成品品種作為成本核算物件,設定基本生產成本明細賬,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壹種方法,主要適用於大量、大批單步驟生產或不需要劃分生產步驟的企業,如發電、自來水、食品、塑料制品等;
品種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點,可概括如下:以“產品類”為成本計算物件,開設成本計算單;“產品類”的成本計算方法同於“品種”;某“類產品”的成本計算出來後,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體品種,以計算品種的成本;類中選定某產品為“標準產品”;定義其他產品與標準產品的換算系統;按照換算系統之比例將“類產品”的成本分解計算到具體品種產品的成本。
適用範圍:
品種法適合於產品品種規格繁多,並且可以按照壹定的標準進行分類的企業。如:服裝廠、電子廠等。
2、分批法:此時,生產費用在成本核算物件之間的分配以及費用的匯集程式和方法與上述相同,各批產品的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產品的“批”。分批法是壹種很廣義的成本計算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有“批號”、“批次”的定義。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確定成本物件:產品品種、存貨核算中分批實際計價法下的“批”、生產批次、制藥等企業的產品“批號”、客戶訂單——即按照客戶訂單計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業需要並自定義的“批”
品種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為:以“批號”、“批次”為成本計算物件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 成本計算期壹般采用“工期”, 壹般不存在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若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在產品間分配采用定額法。
單件、小批生產企業、按照客戶定單組織生產的企業——因而也稱“訂單法”
3、分步法(逐步結轉分步法、平行結轉分步法)成本核算方法。
步法下的“步”同樣是廣義的,在實際工作中有豐富的、靈活多樣的具體內涵和應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定義為下列“步”含義:部門——即計算考核“部門成本”、車間、工序、特定的生產、加工階段、工作中心, 上述情況的隨意組合。
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體計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它按照生產加工階段、步驟計算成本所導致的。
商業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商品零售企業成本核算最常用的方法是:進價法和售價核算法成本。
2、進價金額核算又稱“進價記賬、盤存計銷”,是以進價總金額控制實物負責人(或櫃組)經營商品進、銷、存情況的壹種核算方法。它的核算特點是:商品購進後,登記按實物負責人設定的庫存商品明細賬,只記進價金額,不記數量;商品銷售後,按實際取得的銷售收入,貸記“商品銷售收入”賬戶,平時不結轉商品銷售成本,定期進行實地盤點,查明實存數量,用最後進價法計算並結轉商品銷售成本。
3、進價法。這種方壹般為經營鮮活商品的零售企業所采用。鮮活商品包括魚、肉、禽、蛋、蔬菜和水果等。
4、超市、百貨商場等通常采用“售價法”核算商品成本。
裝配企業的會計成本核算方法?急用。如果壹個規範的企業,就算是來料加工,也要做成本核算。客戶提供材料,不會是盲目的,他自己也會有壹本賬。所以,妳也必須有依據,這批材料,可以加工多少產品,還多余材料是多少。這樣客戶也很放心。以利於長期交往和結算。設立壹個專門科目:成本核算。
餐飲會計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存貨準則規定的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加權平均法又分為月末壹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入庫的存貨先發出”,並根據這種假定的成本流轉次序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壹種方法。
月末壹次加權平均法是在材料等存貨按實際成本進行明細分類核算時,以本月各批進貨數量和月初數量為權數計算材料等存貨的平均單位成本的壹種方法。即以本月進貨數量和月初數量之和,去除本月進貨成本和月初成本總和,來確定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計算出本月發出存貨及月末存貨的成本。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貨以後,立即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壹種計算方法。
個別計價法是指對庫存和發出的每壹特定存貨或每壹批特定存貨的個別成本或每批成本加以認定的壹種方法。
采用個別計價法,壹般需要具備兩個條件:
壹是存貨專案必須是可以辨別認定的;
二是必須要有詳細的記錄,據以了解每壹個別存貨或每批存貨專案的具體情況
施工企業會計成本核算開發間接費用 開發成本-土地 開發成本-前期費用 開發成本-建安工程,基礎設施,再根據二級科目細分.
商貿公司會計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哪些?商貿公司會計成本核算的方法如下:
壹、數量進價金額核算法;以實物數量和進價金額兩種計量單位,反映商品進、銷、存情況的壹種方法。
二、數量售價金額核算法;指對庫存商品存貨同時以實物數量和售價金額兩種計量單位,反映商品進、銷、存情況的壹種核算方法。
三、售價金額核算法;是指平時商品的購入、加工、收回、銷售均按售價記賬,售價與進價的差額通過“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
四、進價金額核算法;是指庫存商品的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都只反映進價金額、不反映實物數量的壹種核算方法。由於這種方法不記實物數量,所以必須通過對庫存商品的實地盤點計算出期末結存金額,才能倒算出已銷商品的銷售成本。
商貿企業壹般都是運用實地盤存制的。從會計規定來說壹般小規商貿企業適用《小企業會計制度》按其規定毛利率法壹樣是可以運用的。毛利法在會計和稅法中沒有具體的定義,按會計上對毛利法的規定壹般是最少三個月盤點壹次來倒擠實際毛利率。就是說按規定小型商貿企業只要是至少每季未進行壹次實物盤點,通過盤點可以倒擠出本季的實際毛利率來核算成本就是符合稅法和會計規定的。
按稅法規定商貿企業(內資)對成本核算可以適用毛利率法。(具體見《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國稅發[2000]084號第十壹條)外資商貿企業因為企業所得稅是按季預交按年清算的,按稅法規定壹樣是可以適用毛利率法的。稅法的在小型商貿企業的成本核算上的規定還是比較人性化,當然在實踐中因為稅務人員和企業會計人員對以上規定並不是很清楚可以會有各自的理解。並且毛利法從稅務籌劃來說是有很大空間的,因為實地盤存制是倒擠的,對於損失的實物是查不出來的,都計入了成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