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之後,王淑敏先生多次往返大陸,並於2000年獲得臺灣省行政院文化獎,開始在大陸永久居住。大陸文化界開始關註王淑敏先生的學術造詣。2007年,中華書局引進出版王淑敏著作15冊。2008年8月,王淑敏先生在成都龍泉驛區他長子的家中去世。
家庭狀況
王淑敏先生家境殷實,家住龍泉山西麓的洛帶鎮。他的父親叫姚清(1876-1950),名叫槐齋,晚清學者。畢業於四川申法班法政系。曾任四川高院書記員,後任教於成都市南潯中學,與人合夥創辦成都私立協和女子師範學校並任教。太太的妻子張害怕。祖父忌諱澤音(1851-1923),字松茂,壹生慷慨大方,並教導子女重視讀書。清末至1921,被選為洛帶鎮守廉。1965438+2004年4月29日,王先生出生於洛帶。當時四川、雲南、貴州三省軍閥正在成都到龍泉山壹帶打仗,到處都是兵。每次穿越鄉村,他們都要壹夜驚好幾次。三四歲時,姚清被授予唐詩;七歲進私立學校;十壹歲進入鎮上的高級小學(原名鳳武書院);十三歲隨父赴成都,姚慶親自頒贈《詩經》、《左傳》、《史記》、《左太沖》、《陶淵明》、《李太白》、《杜工部》詩。閑暇時喜歡讀《莊子》、《史記》和陶淵明文集,尤其是《莊子》。他有四本書,《改誌》就是以此為基礎的。業余時間研究七弦琴,姚慶功買了壹把明代的連珠古琴,請南北名師教他彈,也成為他生活的高雅情趣。十四歲時,王先生被成都華陽中學錄取,在那裏他擅長學習和運動。他被選入學校籃球和足球隊。十七歲進入聯合中學(石獅中學)高中部,成為同齡人中的“梅花五子”。他壹生的孤傲本性開始顯現。19歲時,王老師以第壹名的成績考入國立四川大學中文系,師從朱光潛、劉大姐、林善佐等名師。1937年,她嫁給了潼南縣雙江鎮壹個姓楊的婆娘尚叔。四川大學校長張振如結婚,張校長的兒子,梅花的朋友當伴郎。朱光潛、林善佐等老師寫了對聯。
兩三個老師
日軍大規模侵華,國民政府退守四川,定都重慶。先生雖憂國憂民,但仍立誌經學,每次考試都名列第壹,頗有名氣。王先生認為文學是他父親培養出來的,他是他的啟蒙老師。拒絕接近川大教授,1939川大畢業時未能留任助教。但在畢業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四川大學客座教授徐中書先生曾教授過金石甲骨文,得到徐先生的高度評價。這時徐老師安慰道:“要不妳去報北大文學院,把妳的成績單和平時寫的詩寄過來?”這是王先生終生學習的關鍵。在選人方面壹向很嚴格(可惜王先生沒能進入歷史語言學院終身師從先生)。後來在考慮是否保留許先生在歷史語言研究所時,曾上書許先生征求意見,受到好評。因此,王先生十分珍惜這次學術機會,視徐中書先生為繼父親之後的第二位老師。
王先生報考了北京大學文理學院,並順利通過了初審。因為戰爭拖了筆試,我被邀請到長壽縣的重慶聯合高中教書,然後假期回成都考試。9月,1940,當時在昆明的傅斯年先生親自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先生和傅先生的緣分就從這裏開始了。北京大學文學院因抗日戰爭隸屬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於1940年2月遷至四川宜賓李莊莫礪鋒,所長為傅斯年先生。1941年秋,先生收拾小提琴,離家前往李莊,這裏不僅有地名,還有李二和,為先生奠定了壹生的學術紐帶。王先生回憶起第壹次見到先生的情景:“我把自己的詩呈上來,請他指教。他談笑風生,學識淵博,談吐幽默,氣度很高。我既震驚又欽佩...然後傅老師問我:‘妳學什麽書?’答:《莊子》。傅先生笑了,背了《萬物之論》最後壹章“周孟,前莊,後是”,看著自己好像很自在的樣子。傅先生突然嚴肅地說:‘從校勘、訓詁的角度研究《莊子》,才有實際意義。’如何研究空靈超脫的莊子,要從校勘訓詁入手。我懷疑這是必要的。傅先生繼續翻看我的詩,說:‘要洗去天才,三年不發表文章。我當時很難受,也很無助。自從來到研究生院,我就不得不下決心從基礎功夫開始研究莊子。”後來,據任回憶,在背後說“才華橫溢”。傅先生所說的“才”,是《世說新語》中使用的壹個詞匯,指的是他有才學史,有史識,善解人意,並不是特指“天才”。當時傅斯年發現王淑敏是可造之材,刻意栽培,用金條買了宋版《莊子》給王淑敏用,用後鎖在保險櫃裏。“先生師從,向昆明助教唐用彤請教時,也鼓勵他要‘努力’,不想驕傲。
由於先生的親身經歷,王先生在求學的路上得到了指點,於是他從校勘訓詁入手,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整理了廣泛的資料,逐漸進入了學術境界。傅斯年先生是他的第三位老師,尊重胡適之先生和蔡元培先生,因為他在生活中深受斯年先生的影響。王老師65438-0943獲碩士學位,留校任助理研究員;1944年八月,《莊子註》完成,二十余萬字。抗戰勝利後,1946先生隨歷史語言研究所從南京退休。《莊子·通論》於年發表在徐先生創辦的《學苑》雜誌上,受到學術界的好評。
邢先生和他的妻子楊尚書壹生恩愛。無論是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求學或講學,還是從大陸逃到臺灣,都有專業人士的陪伴,壹刻也沒有離開過。後來妻子在新加坡1977因肺癌去世,親戚或朋友勸他續弦,王先生不為所動。他的弟子林耀春寫了《紀念先生》,裏面記載了先生的話:“人壹生只能結壹次婚,債還完了就不要再欠債了”,真摯的感情是這樣的。
從65438年到0948年,傅斯年先生成為國立臺灣省立大學的校長。被臺大中文系聘為“大壹語文”和“易學”。* * *學者有臺靜農、洪、戴、、許世英、(叔侄)、、屈萬裏、何等。1951先生開始講授《莊子》,既以莊解莊,又與百家爭鳴,並引用漢魏六朝唐宋名家詩詞為證。當時杏壇轟動壹時,很多人推崇。王老師除了勤於著述、爭教之外,沒有帶助手,沒有加入或組成任何學術團體,沒有擔任任何行政職務(只有短暫的例外),甚至拒絕競選院士,所以有點“默默無聞”。1959年赴美國哈佛大學遠東中文系做訪問學者壹年。他和紅葉先生(連連)談得很好,是他推薦的。1963,應邀在新加坡大學中文系做了兩年的客座教授。1967吉隆坡馬來亞大學漢學系客座教授。1972調任新加坡南洋大學任講師,期間王老師數次謝絕任何行政職務。1980南洋大學(以中文為主)和新加坡大學(以英文為主)合並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重組的時候,需要壹個讓師生都信服的院長。當局短期內敦促王先生擔任新的中文院長,並設立博士項目。
王老師總結了自己的學術經驗:校勘古籍是小學題的壹種,可以幫助學習大學題;它是壹種碎片化的小作品,可以幫助理解大義,系統地工作;是刺繡作品的壹種,可以幫助大刀闊斧的工作;這是壹份枯燥的工作,但它有壹種無味的味道。從1965開始,* *先生用了十七年的業余時間,寫出了壹部300萬字的巨著《史記》。以下是《史記·伯夷列傳》的校勘例子:
“伯夷,蜀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蜀齊,父為卒,蜀齊讓伯夷。博伊說:“我父親命令我這麽做的。”所以我逃走了。舒淇不肯馬上離開。
從來沒有人懷疑過‘齊大爺不肯馬上走’這句話。我們想,伯夷逃了,舒淇也逃了,各奔東西。兩兄弟是怎麽走到壹起藏在首陽山的?我們看到敦煌版的那句“舒淇不肯馬上走”作為壹種追求逃脫了。沒錯。伯夷逃走,舒淇追他,然後自然就壹起隱居了。《太平玉蘭》卷514引用這句話,逸字也作為追。可以證明北宋時有追書。追詞為逃,是涉及到上面那句‘逃’的錯誤。"
劉在《史記六十年考》壹文中對這本書的評價是:“這是壹部引文豐富、考據嚴謹的書。每壹個疑點都要有所追究,這樣石公兩千年不白的目的才是明確的,才是淡然的。可以說,它不僅是壹部功勛卓著的史學著作,也是壹部優秀的惠士林。”
1981先生從新加坡大學退休回到臺灣。住在中央研究院蔡元培博物館,同年9月回臺大國學研究所任教。1984從歷史語言研究所退休,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集》發表論文近百篇。次年起在臺大研究所任教,講授《易薛坤》、《先秦道法思想》、《劉子研究》、《詩與文心比較研究》等課程,並受聘為中央研究院中國雪莉研究所籌備處顧問委員。1987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成立,邀請王先生做兩次學術講座作為榮譽講座。在此期間,我完成了代表作《莊子註》。其中,對《許武貴》中“壹”字的解讀,可以看出是煞費苦心。
“天和地是壹樣的。上升的地方不能長,下壹個地方不能短。
《釋文》說:“壹字嫌淺,人言誇大……”、案郭、程:由不得這個詞的意思,這個詞也絕非淺薄之人所加同物之長的理論與《莊子》中的同物之義密切相關。《淮南子原道篇》沒有壹個字是義無反顧的,所以要根據這篇文章來補充。因為改寫此雲:‘天地之修,與下面之眼耳口鼻之修,不同。舉借是基礎,《淮南子原道》舉永同義。爾雅釋義:永遠,很久,很久。《大笠下鄭瀟》:五月,有天養;十月,偶爾有夜晚。《列傳》又雲:養,長也。對於raising和raising的外來詞也是如此。天地同支,說天地之長也是氣,壹個還是氣。淮南子原道篇:曾循跡,高註:壹,齊也。天地之長是無限的,所以就天地之長而言,登高不能長,留宿不能短,長與短都在壹起。這種均勻性理論也就是均勻性原理。“如果按照齊長短的原則來推,大小、數量、貴賤、長壽、生死等原則都是壹樣的。”
後世研究《莊子》的學者都無法回避《莊子》的註釋,而王先生也被稱為20世紀《莊子》註釋界最權威的學者。
2008年8月30日,臺灣省立大學文學院《教授追悼大會籌備委員會》寫道:“王先生壹生不慕名利,與世無爭,偏愛老莊自然之道,長期保持清靜自得。雖然年紀很大了,但他並沒有在意,頭發也沒有發白。王先生的學術著作,包括四部,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成為壹家之言;古籍證據在當代尤為重要。70年來,我編了近30本專書,200多篇論文,遍布全校。其中,《莊子註》、《聯學》、《史記》、《齋藤優子註》、《莊子註》、《列子補》、《劉子驥證》、《世說新語補》、《顏家訓補》。《史記》、《莊子註》、《陶淵明詩品註》、《鐘嶸詩品註》、《先秦道學講義》、《左傳考證》等。,集校勘、訓詁、義理於壹體,開啟由實入虛的學習之路。我品《我好學》詩曰:‘由實至虛救破,虛不虛。誰能成為現實和現實的結合體?“先生學識廣博,思想深邃,尤其是後期,更是深陷酒精之中。他對指導灌溉的貢獻很大。”
王先生對愛情無比重視,無比珍惜。讀書之後,他不枉誦經。他的詩深情,各方面都很好,尤其是煉成五古,像壹個寧靜的節日。詩在世界上有很多種,如《齋》、《南園雜詠》、《老莊新詠》、《情吟》、《情吟》、《詩論》、《穆祿》等,在海外擁有大量讀者。
傳遞火焰
王老師儒雅溫和,待人和善,對待學生如同對待孩子,教學中不拘泥於舊論,常有新的解決方案和體系。改作文的時候,要把每壹句好的句子都標上。頂批、側批、總評總是滿滿的。學生們都很喜歡,經常和老公來壹次親密的交談。王老師下課後忙著寫作,學生想來又不敢打擾,但每當學生來訪,都受到熱情接待,經常說:“妳不在,我總是有空,妳在,我就有空。”師生之間沒什麽好說的,比家人還多。任何壹個被教導過的人都比沐浴在春風中感受生命更好。1982先生因長期研究導致胃穿孔,在臺大上課暈倒;稍微恢復後,王老師依然無動於衷,繼續寫。在寫《莊子註》期間,胃病復發。弟子們爭先恐後地在NTU醫院輪班陪伴他們,其中包括島內外的許多知名學者和教授。王先生回到臺大後,因為沒人陪,每周三下課後,臺大中文系的同事約他中午壹起吃午飯。大家輪流當主持人,退休的老同學也加入進來。這就是那次被臺灣學術界再次引為奇聞、持續了20多年的“三中全會”。這說明王先生很受尊敬。
1992上半年,王先生無課可上,終於帶著女兒回到了大陸。王先生於6月26日抵京,在國家圖書館會見了他的同學和老朋友任、張、。6月30日,我回到成都郊區的老家洛帶鎮,卻發現我的老房子花園已經屬於三個陌生人了。1993、12年6月臺大中文系編輯出版《王淑敏先生八十壽辰文集》,共49篇手稿,80多萬字。1998年5月6日,王先生應邀出席北京大學100周年校慶,並在國際漢學研究大會上發表閉幕詞。2000年,王先生獲得“行政院文化獎”,他向臺大中文系捐款60萬元,作為鼓勵後進生的獎學金。次年6月28日至29日,中建協會與臺大中文系聯合舉辦了王淑敏先生學術成就與薪酬傳遞研討會,中外學者發表論文21篇。同年8月,臺大中文系出版了《王淑敏先生學術成就與薪酬傳遞研討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