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會計政策改革熱點

會計政策改革熱點

這個題目有點大了,不過還是給妳提供壹些

1、在會計模式上,實現國際化與國家化的結合確立國際化與國家化相結合的會計模式,從根本上說是由我國的客觀經濟環境決定的。

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是我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壹項重大戰略,而市場體系是壹個開放性的系統,健全、完善的市場體系必然是內外開放的市場體系,這裏, 對外開放就是實現市場體系的國際化,使我國市場融於國際性的商業交易網絡。適應市場體系國際化的要求,作為“國際性商業語言”的會計必然要走向世界,融於統壹的國際會計體系之中,即實現會計國際化。從目前情況看,我國會計的國際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壹,在財務會計準則體系的制定、修正和完善過程中,應充分借鑒和采用國際通用的做法,體現國際會計慣例,使會計信息能在國際範圍內比較和使用;其二,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應充分借鑒和采用國際上先進的會計管理方法,以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效率和效益,適應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

我國市場經濟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決定了我國會計應在努力實現國際化的同時,還應體現國家化。首先,我國的市場經濟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市場經濟。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決定了任何壹個市場主體的經營活動必須符合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體現維護國家整體利益的要求;任何壹個國有資本(即公有資本)的經營者都必須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中謀求經濟效益, 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和增值。適應這壹要求,我國會計壹方面要在強化核算職能的同時,充分發揮其對經濟活動的監督職能;另壹方面要在指標的構建、信息的分類與報告等方面充分滿足國家檢查國有資本經營者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以及考核國有資本保值和增值情況的需要。其次,我國的市場經濟是宏觀調控下的市場經濟。要有效地實施宏觀調控,要求在國民經濟各層次之間實現快捷、靈敏的信息指令與反饋,並確保微觀經濟信息與宏觀經濟信息之間的協調與溝通。適應這壹要求,我國會計在目標上,應確立以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為主,兼顧各方信息用戶需要的多元會計目標體系;在會計信息的處理與報告上應堅持強制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統壹性與適應性相結合的原則。

2、在職能作用上,實現會計從核算為主向預測決策為主的轉化從企業經營看, 隨著我國統壹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的形成,各種市場機制如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風險機制等的調節作用將得以充分發揮。企業作為市場經濟運行的主體,其經營行為、經營業績等無疑要受到這些機制的調節和約束。具體說,企業作為商品價格形成的主體,其商品價格只能以商品的社會價值即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耗費為基礎,結合市場供求來制定。對於任何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實現經營目標,必須不斷優化經營管理、改進產品質量、降低勞動耗費。適應這壹要求,會計除及時提供準確、可靠的核算信息外,更要充分發揮其對經營活動的預測、決策職能。進而言之,會計應在做好核算的同時,參與市場調研,廣泛搜集環境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運用特定方法,對市場供求趨勢、價格變動趨勢等進行合理預測,提出優化企業生產經營的備選方案。在此基礎上,運用現代決策方法(如價值工程法、量本利分析法、現值指數法、概率分析法等),對各備選方案的經濟性、周期性進行分析論證,編制決策會計報告,為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從企業外界利益關聯者的投資及信貸決策看,隨著市場運行的規範化以及投資者投資行為的理性化,無論是投資者的投資決策,還是債權人的信貸決策,其依據不再限於企業過去的經營業績,而是包括過去在內、以未來為主的全時序的業績信息。適應這壹要求,財務會計除要準確核算和真實報告企業過去的經營業績外,更要能合理預測和揭示企業未來的經營業績,即實現會計從事後業績報告型向事前業績預測型轉化。

3、 在會計結構上,實現從二重結構向多元結構的轉化

長期以來,我國會計在結構上主要由以經營資金為對象的企業會計和以預算資金為對象的預算會計兩大分支構成。適應新經濟體制下優化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自80 年代以來,我國在企業會計領域引進和吸收了西方管理會計的理論與方法,使企業會計壹分為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近年來,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會計理論界紛紛展開了有關社會責任會計、宏觀會計、人力資源會計、金融工具會計等方面的研究與探討,並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然而,目前為止,由於種種因素 (如會計觀念、會計手段以及會計人員素質等)的限制,有關這些會計分支大多停留在理論研究上,在實務領域尚未獲得用武之地。我們認為,隨著我國宏觀調控體系與市場體系的健全和完善,隨著會計觀念、方法及手段的日益改進,我國會計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務上,都將會獲得多元化的拓展。因為:(1)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任何壹個市場主體都應在努力提高自身經營效益的同時,兼顧社會責任,擴大社會貢獻。為適應反映和監督各市場主體的社會貢獻程度以及社會責任完成情況的需要,社會責任會計理論及其方法體系必將獲得進壹步充實和完善,並在會計實務領域發揮應有作用。(2)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強化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作為反映和監督宏觀經濟運行過程和結果的宏觀會計必將在我國獲得用武之地。(3)適應金融市場迅速發展,金融工具日益創新環境下會計充分揭示的要求, 金融工具會計必將在我國的會計實務中獲得廣泛應用。(4)適應健全與完善我國人才市場以及企業對人力資源有效開發與利用的要求,作為計量和反映人力資源成本與價值的人力資源會計必將成為現代企業會計不可缺少的分支。

4、在理論研究上,開拓和強化實證會計理論的研究現代會計理論按照認識的哲學基礎不同,可劃分為規範會計理論與實證會計理論兩大類。我國傳統會計理論大多是規範會計理論,這種會計理論在指導人們正確確立會計改革與發展的總體方向與目標,以及充分發揮思維能動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卻缺乏作為科學理論所應具備的在特定經濟環境下解釋現實、預測將來的功能。事物發展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是連續性與階段性的統壹,人類社會的發展也不例外。由於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經濟環境,因此要求寓於上層建築領域的會計,在理論上既要有反映規律性與必然性的壹面,又要具備與特定經濟環境相適應的壹面。我國尚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壹階段的經濟發展戰略是大力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決定了我國會計在理論上除應進壹步完善規範性理論研究外,壹方面要確立和完善與初級階段經濟發展戰略相適應的會計理論體系,以便指導和解釋這壹階段的會計實踐;另壹方面又要在對會計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理論解釋和邏輯推斷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可見,在完善規範性會計理論研究的同時,開拓和強化實證性會計理論的研究是我國會計改革與發展的壹個重要方面。

5、在會計行為上,實現規範與能動的統壹會計行為規範化就是會計人員所執行的會計程序與方法統壹化、公允化和合法化。會計行為規範化是實現財務會計目標、協調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以及維護正常經濟秩序的客觀要求。首先,企業財務會計目標在於提供能夠滿足各信息用戶需要的財務會計信息,這裏,滿足需要的同義語就是確保會計信息在數量上充分,在質量上“可靠”、“相關”、“可比”和“壹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壹方面企業經營的不確定因素日益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