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景點簡介:
壹、學校的沿革和發展目標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原名武漢交通管理幹部學院、武漢水運工業學校,國家重點中專學校,有著51年的辦學歷史和優良的辦學傳統。是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直屬湖北省教育廳領導和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榮獲省級最佳文明單位稱號。新校區占地1,000畝,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今年秋季,學校將整體搬遷到新校區,結束多校區辦學的格局。
十壹五期間,學校以建工評優為抓手,切實加強內涵建設,進壹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教學質量求生存,以專業特色求發展,不斷弘揚自強不息、誌存高遠的校訓精神,為建設省級示範性高職院校,向更高的辦學目標邁進。
第二,辦學水平和規模
學院以全日制專科教育為主,基本形成了包括普通專科教育、成人教育(自考本科)教育和中專教育,兼顧數控加工、工程測量、汽車檢測、物流管理等多種專業技能培訓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目前,高職高專全日制在校生1.32萬人。
三、學科類別和專業設置
學院學科比較齊全,* * *七大類,十個系,33個專業。學院以市場和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復合型、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不斷加強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建設,形成了交通工程、船舶技術、電子信息、計算機科學、經濟管理、物流運輸、制造技術、人文社會科學等壹整套結構合理、互補性強的專業學科體系。計算機及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圖形圖像制作、應用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汽車電子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輪機工程技術、船舶檢驗、輪機工程技術、工程機械運行與維修、機電壹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數控技術、機械設計與制造、模具設計與制造、產品造型設計、公路監理、路橋工程技術、物流管理、港口經營管理、 建築經濟管理、工程造價、會計、金融保險、市場營銷、旅遊管理、文秘、商務英語、旅遊英語、裝飾藝術設計等33個專業。 物流管理、輪機工程技術被評為省級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其中,數控技術應用、船舶技術、物流管理、計算機網絡技術等4個專業為學院重點建設專業;汽車檢測與維修、公路工程管理、現代模具設計與制造、旅遊英語、工程會計是學院的重點配套專業。學院還遴選了壹批重點建設課程,並據此建立了專業帶頭人制度和重點課程建設負責人制度,加強專業和課程建設工作。
四、教學機構和教學設施
學院針對各個專業設立了相應的教學機構。以現有專業為基礎,設有船舶與海洋工程系、機電工程系、電子與計算機系、運輸與物流管理系、財經系、人文社科系、汽車工程系、繼續教育學院、國際學院、中專部等十個教學機構。還設有教務處、教學督導處、評建處、圖書館、科研處、高職教育研究所、實踐教學中心、期刊編輯部等八個教學輔助機構。
學院教學設施和功能齊全。新校區擁有27800平方米的教學主樓、20000平方米的實訓樓和23000平方米的圖書館,藏書25.6萬冊,其中《四庫全書》、《永樂大典》、《慶生訓》是極為難得的鎮館之寶。此外,還有8萬平方米的學生宿舍、1萬平方米的學生食堂、田徑場館,良好的硬件設施和教育環境,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五、人員培訓和教學人員
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根本任務。學院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高質量、強能力的教育目標,嚴把學教關,建立了管理、教學、服務、環境的育人機制。已經運行了51年,為中國交通運輸行業輸送了4萬名各類人才。他們中的壹些人成為著名的專家和學者;有的獲得國家級、省部級優秀教師榮譽稱號;有的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壹勞動獎章;有的成為國家管理大師;更多的畢業生成為交通系統企事業單位的領導骨幹和技術骨幹,其中近百人僅擔任局級領導幹部。學生遍布全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默默奉獻著自己的才華。
學院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采取引進和在職培養的方針,大力培養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建立了壹支學科比較齊全、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60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4人,講師10人,雙師型教師83人,國家級、省部級學科帶頭人9人,已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89人,近49名中青年教師正在攻讀博士、碩士學位。學院形成了壹支學術水平高、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學術研究和教學能力強、雙師型教師比例大的專任教師隊伍,基本滿足了產學研壹體化高職教育的需要。
不及物動詞教育管理與教學改革
學院在轉變教育觀念、穩定教學秩序的前提下,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為標準,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了學分制,不僅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為學生自主擇業提供了保障。改革傳統人才培養模式,試行2+1教學模式;進行了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改革和實驗,並在此基礎上全面實施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堅持把啟發式教學作為教學改革的方向,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強化基礎性、系統性、實踐性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操作和動手能力。學院在進壹步拓寬專業的基礎上,整體優化了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結構,調整了課程設置,更新了教學內容,改進了教學方法和手段,建立了素質培養、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相結合的課程結構模式。
七、完善制度和學生就業。
學院牢牢把握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職教育規律,以提高和保證教學質量為核心,以競爭機制聘用優秀的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不斷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教學督導制度、科研創新制度、文明創建制度、學生管理制度、畢業生就業指導制度、校園安全管理制度、後勤服務保障制度及相應的規章制度。從制度和體制上保證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每壹件事都時刻掌握和管理,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
高校畢業生就業覆蓋面廣,就業率達85%以上。特殊專業畢業生就業率100%,部分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高考渠道暢通,優秀學生可升入普通本科院校。學院充分利用565,438+0年的辦學實踐形成的無形資產和在全國交通行業的良好影響力,以及眾多有效的溝通渠道,與100多家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采取訂單式培養模式,形成了以武漢為龍頭的沿江、以深圳為龍頭的珠三角、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以青島為龍頭的膠東半島就業基地。開展了多層次的就業指導,實行壹對壹、個性化、人性化的專業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提高求職技能,參加模擬招聘培訓,使畢業生保持良好的競爭心理。
八、學術活動和科研創新
學院非常重視科學研究,成立了學術委員會和高等教育研究會,積極推動學術活動。學院每年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學術訪問、講座、考察和進修,以開闊教師視野,提高學科建設水平。同時,學校各系(部)部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舉辦各類科技活動月、大學生創新論壇、學術活動報告月等學術活動,邀請校內外各類專家學者開展學術交流。學院還設立了學院級重點項目研究基金,鼓勵科學研究,支持教師參與學術交流,組織各種形式的學術報告和交流,營造活躍的學術環境和氛圍。目前,我院有20多名教職工參加各種學術組織,包括全國交通職業教育研究會、交通職業教育研究會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武漢造船學會科普委員會、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高校分會、全國高職院校美育分會等。
學院鼓勵教師在從事專業教學的同時積極參與科研,使教職工具有強烈的科研意識和進取精神。多年的科研積累,不僅使我院創造了大量的科研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也樹立了研究工作在全國交通行業的公信力。近年來,我院成功完成國家、省(部)、廳(局)級項目22項,獲得省(部)級獎勵5項,廳(局)級獎勵2項,其中《交通行業主要管理幹部崗位規範研究》分別獲得人事部、交通部科技進步壹、二、三等獎。許多成果被中組部、交通部、人事部在宏觀決策中采用,並被交通企事業單位轉化為管理制度、生產要素或國家專利。我院教職工發表論文1359篇,出版專著和教材249部。《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已加入中國期刊網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人大復印資料顯示的二次文獻率達到35%,獲得全國高職院校十佳學報。
九。對外合作和國際交流
學院註重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荷蘭等國家的學校開展了交流,與新西蘭塔拉納基理工學院簽訂了友好學校協議,在中國建立了歐盟工業職業教育先進設備維修項目實訓基地,為歐盟在華企業培訓了100多名高級管理人才。2003年,它與澳大利亞的Stushfield學院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優秀學生可以獲得雙文憑或出國深造,其他對外合作項目也將陸續展開。
X.校園文化與文明建設
學院多年來形成的深厚人文積澱,深深熔鑄在學院的活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為走進校園的學子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柱、價值取向和高尚情操。學院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既使學生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又註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大力開展素質教育和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院通過學風、校風建設,以及落實校訓、校規、文明公約行為準則等壹系列文明創建活動,加強了對學生健康人格、社會規範和政治文明的教育。教師註重教書育人,學生實現學習和做人的雙豐收。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建設,學校形成了壹套以素質教育為主題,以年度運動會、技能節、文化節為主要載體的校園文化活動體系。“壹節雙節”已成為學校校園文化的品牌活動,也是學校學生培養文明素質、審美素質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陣地。在濃郁的人文精神氛圍中,校園文化多姿多彩,各項工作和活動井然有序,呈現出蓬勃的生機。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黃家湖西路6號,郵政編碼43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