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會計信息披露監管存在的問題

會計信息披露監管存在的問題

1.會計信息披露時間不及時,導致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的決策失去時效性

《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規定:發生可能對上市公司股票市場價格產生較大影響、而投資人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時,上市公司應當立即將有關重大事件的報告提交證券交易所和證監會,並向社會公布,說明事件的實質。這壹規定對於防止知道未公開信息的內幕人士進行內幕交易有積極的意義。不過,信息披露不及時的現象也是時有發生,如:97年6月石家莊寶石電子公司市場畏縮,顯像管生產線停產,這壹重大生產經營環境變化的情況在年報中沒有公布,直到98年4月30日才予以披露。 上述羅列的這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都直接導致了會計信息的失真,對於股市健康發展、對於國企改革乃至對於社會、國家來講,都是貽害無窮的。而對於廣大股市投資者來說,會計信息的失真會給他們的投資決策帶來誤導,以至投資失誤帶來損失,將會打擊投資者的信心,不利於股市的正常發展。

我國目前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分為季報、半年報、年報和其他臨時性報告。臨時性披露有時往往在股東大會召開幾個甚至十幾個工作日之後,年報披露則壹直到次年四月底,而這期間企業經營環境、經營項目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許多跨國公司在國外的經營情況也許會發生異常變化。因此會計信息披露期過長,對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決策極為不利。

2.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不全面,影響報表使用者做出正確決策

表現為公司對應披露的信息不作全面的披露,而是采取避重就輕的手法,故意誇大部分事實、隱瞞部分事實,誤導投資者。有的公司甚至對壹些重大事件不予披露,如深發展96年3月至97年4月間,動用3.11億元直接炒作本公司股票;佛山照明在95年5月至96年11月間,違規貸款6.3億元給銀行和證券公司。這些重大的違法、違規事件在被查處之前有關公司根本沒有通過任何方式予以披露。

傳統財務報告是以歷史成本為基礎反映過去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歷史的財務資料是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但是決策活動的最顯著特征是對未來投資活動的籌劃或規劃,是壹種包含有預期的經濟行為。現行的會計信息披露未能對未來的有關財務信息進行披露。尤其是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不確定性信息比以前更多、更突出,而目前的報表卻無法披露與企業有關的各種不確定信息。同時,現行的會計信息披露主要是受傳統會計約束,重點披露只能用貨幣計量的資產,對知識資本、知識產權、人力資源、環境資源等非貨幣性資產不進行披露。這樣會影響報表使用者做出正確決策。

3.會計信息披露方式不完善,難以滿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目前,采用固定格式、固定模式的披露方法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這種方法壹般都采用三張基本報表和附表加很少的報表附註形式進行披露,沒有考慮不同使用者之間的信息需求的差別和使用上的差別。至於臨時性會計信息披露,則往往只發壹個簡單的公告,或說壹些不相關的話。當股票價格異常波動時,公告經常這樣講:“公司生產經營壹切正常,沒有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項,請投資者註意風險。”投資者據此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

4.會計信息披露運作很不規範,會計信息披露質量較低

① 會計信息披露壹直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問題

例如在公司資產重組中,機構、“莊家”對重組過程了解得清清楚楚,而小股東卻壹無所知,從而直接導致了對小股東利益的侵害。資產重組是證券市場永恒的主題,長期以來備受市場關註,但證券市場壹直都在不停地演繹著“黑箱”操作、套牢中小投資者的重組故事,如億安科技事件、中科創業事件等。信息披露的不及時、不充分、不對稱則是導致這些事件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原因。盡管有關信息披露規則規定:“凡是對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均應披露。”

② 會計披露虛假信息時有發生

主要表現為文字敘述失真和數字不實,上市公司在招股、上市、再融資和年報、重大事件披露等工作中這個問題表現得尤其突出。比如,為了取得上市資格,披露虛假或嚴重失實的財務信息,如編造虛假利潤、提供虛假盈利預測、資產評估失實、虛擬資產重組等;為了迎合莊家炒作本公司股票,有意在不同階段發布壹些誤導投資者的信息,如故意編造虛假的收購消息、隨意披露不確定信息;對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做不實披露;隱瞞重大信息不及時披露甚至不披露,如在財務報告中對主營業務收入與其他業務收入不加以區別、使用“暫不分配”或“未發現有重大違法違紀交易或投資項目”等類似的模棱兩可的語言進行不規範信息披露,等等。

企業做假帳、假報表和會計師事務所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等惡性事件不斷發生,如果沒有會計師事務所、註冊會計師的直接或間接參與,如果每壹個會計師事務所、註冊會計師都能夠格盡職守,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證券市場不會如此頻繁地發生鄭百文事件、瓊民源事件、銀廣夏事件等大案。

③ 會計信息披露差錯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