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益表的編制
明確當期經營觀念和總括觀念。當期經營觀念反映損益表中只應計入在當期經營有關的慣常收入和慣常費用。總括觀念主張,除了股利分派的資本收益以外,所有影響所有者權益變動的經濟業務,都要總括地反映在損益表中。針對兩種觀念的矛盾,報表編制者應從企業自身經營管理出發,並結合外部使用者的信息要求,尋找它們之間的最佳結合點。
損益表的項目,按利潤構成和分配分為兩個部分。其利潤構成部分先列示銷售收入,然後減去銷售成本得出銷售利潤;再減去各種費用後得出營業利潤(或虧損);再加減營業外收入和支出後,即為利潤(虧損)總額。利潤分配部分先將利潤總額減去應交所得稅後得出稅後利潤;其下即為按分配方案提取的公積金和應付利潤;如有余額,即為未分配利潤。損益表中的利潤分配部分如單獨劃出列示,則為“利潤分配表”。
(壹)損益表的核心公式:利潤=收入-成本費用
1.收入的內容包括:
(1)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經常性的、主要業務所產生的基本收入,如制造業的銷售產品;商品流通企業的銷售商品收入;旅遊服務業的門票收入、客戶收入、餐飲收入等;
(2)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是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以外的所有通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入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流入。如材料物資及包裝物銷售、無形資產轉讓、固定資產出租、包裝物出租、運輸、廢舊物資出售收入等;
其他業務收入具有不經常發生,每筆業務金額壹般較小,占收入的比重較低等特點;
(3)投資收益:是指對外投資所取得的利潤、股利和債券利息等收人減去投資損失後的凈收益。包括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
(4)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收入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各種收入。它不是由企業經營資金耗費所產生的,不需要企業付出代價,實際上是壹種純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與有關費用進行配比。營業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債務重組利得、政府補助、盤盈利得等。
2.成本費用的內容包括:
(1)產品成本:是指企業為了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種耗費。產品成本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產品成本是企業在生產單位(車間、分廠)內為生產和管理而支出的各種耗費,主要有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生產工人資和各項制造費用。廣義的產品成本除了生產發生的各項管理和銷售費用等;
(2)期間費用:是指企業本期發生的、不能直接或間接歸入營業成本,而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各項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
(3)其他業務支出:本科目核算企業除主營業務成本以外的其他銷售或其他業務所發生的支出,包括銷售材料、提供勞務等而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以及相關稅金及附加等;
(4)營業外支出:營業外支出是指不屬於企業生產經營費用,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應從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支出,包括固定資產盤虧、報廢、毀損、和出售的凈損失、非季節性和非修理性期間的停工損失、職工子弟學校經費和技工學校經費、非常損失、公益救濟性的捐贈、賠償金、違約金等;
(5)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是指應由銷售產品、提供工業性勞務等負擔的銷售稅金和教育費附加,包括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等。
(二)表內數字的填列內容及填列方法:
1.產品銷售收入項目,應根據“產品銷售收入”賬戶發生額分析填列;
2.產品銷售成本項目,應根據“產品銷售成本”賬戶發生額分析填列;
3.產品銷售費用項目,應根據“產品銷售費用”賬戶發生額分析填列;
4.產品銷售稅額附加項目,應根據“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賬戶的發生額填列;
5.其他業務利潤項目,應根據“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支出”賬戶的發生額分析計算填列;
6.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項目,應根據“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賬戶發生額分析填列;
7.投資收益項目,應根據“投資收益”賬戶發生額分析填列;
8.營業外收入項目和營業外支出項目,應分別根據“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賬戶分析填列;
9.產品銷售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等項目,可在表內計算填列;
10.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項目,根據“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賬戶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