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收入明細表怎麽填

收入明細表怎麽填

如何填寫《收入明細表》附表壹(1)

壹、適用範圍

本表適用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以及分行業會計制度的壹般工商企業的居民納稅人填報。

二、填報依據和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相關稅收政策,以及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以及分行業會計制度規定,填報“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和“營業外收入”,以及根據稅收規定確認的“視同銷售收入”。

三、有關項目填報說明

1.第1行“銷售(營業)收入合計”:填報納稅人根據國家統壹會計制度確認的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以及根據稅收規定確認的視同銷售收入。

本行數據作為計算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扣除限額的計算基數。

2.第2行“營業收入合計”:填報納稅人根據國家統壹會計制度確認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其它業務收入。

本行數額填入主表第1行。

3.第3行“主營業務收入”:根據不同行業的業務性質分別填報納稅人按照國家統壹會計制度核算的主營業務收入。

(1)第4行“銷售貨物”:填報從事工業制造、商品流通、農業生產以及其他商品銷售企業取得的主營業務收入。

(2)第5行“提供勞務”:填報從事提供旅遊飲食服務、交通運輸、郵政通信、對外經濟合作等勞務、開展其他服務的納稅人取得的主營業務收入。

(3)第6行“讓渡資產使用權”:填報讓渡無形資產使用權(如商標權、專利權、專有技術使用權、版權、專營權等)而取得的使用費收入以及以租賃業務為基本業務的出租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在主營業務收入中核算取得的租金收入。

(4)第7行“建造合同”:填報納稅人建造房屋、道路、橋梁、水壩等建築物,以及船舶、飛機、大型機械設備等取得的主營業務收入。

4.第8行:根據不同行業的業務性質分別填報納稅人按照國家統壹會計制度核算的其他業務收入。

(1)第9行“材料銷售收入”:填報納稅人銷售材料、下腳料、廢料、廢舊物資等取得的收入。

(2)第10行“代購代銷手續費收入”:填報納稅人從事代購代銷、受托代銷商品取得的手續費收入。

(3)第11行“包裝物出租收入”:填報納稅人出租、出借包裝物取得的租金和逾期未退包裝物沒收的押金。

(4)第12行“其他”:填報納稅人按照國家統壹會計制度核算、上述未列舉的其他業務收入。

5.第13行:填報納稅人會計上不作為銷售核算、但按照稅收規定視同銷售確認的應稅收入。

(1)第14行“非貨幣性交易視同銷售收入”:填報納稅人發生非貨幣性交易行為,會計核算未確認或未全部確認損益,按照稅收規定應視同銷售確認應稅收入。

納稅人按照國家統壹會計制度已確認的非貨幣性交易損益的,直接填報非貨幣性交易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已確認的非貨幣交易收益的差額。

(2)第15行“貨物、財產、勞務視同銷售收入”:填報納稅人將貨物、財產、勞務用於捐贈、償債、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或者利潤分配等用途的,按照稅收規定應視同銷售確認應稅收入。

(3)第16行“其他視同銷售收入”:填報除上述項目外,按照稅收規定其他視同銷售確認應稅收入。

6.第17行“營業外收入”:填報納稅人與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收入的金額。本行數據填入主表第11行。

(1)第18行“固定資產盤盈”:填報納稅人在資產清查中發生的固定資產盤盈。

(2)第19行“處置固定資產凈收益”:填報納稅人因處置固定資產而取得的凈收益。

(3)第20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易收益”:填報納稅人發生的非貨幣性交易按照國家統壹會計制度確認為損益的金額。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納稅人,發生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出資產為固定資?⑽扌巫什?姆腔醣倚越灰祝?畋ㄆ浠懷鱟什?始壑島突懷鱟什?嗣婕壑檔牟疃睿恢蔥釁笠禱峒浦貧群托∑笠禱峒浦貧鵲哪傷叭耍?畋ㄓ朧盞講辜巰嘍雜Φ氖找娑睢?/P>

(4)第21行“出售無形資產收益”:填報納稅人處置無形資產而取得凈收益的金額。

(5)第22行“罰款收入”:填報納稅人在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取得的罰款收入。

(6)第23行“債務重組收益”:填報納稅人發生的債務重組行為確認的債務重組利得。

(7)第24行“政府補助收入”:填報納稅人從政府無償取得的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的金額,包括補貼收入。

(8)第25行“捐贈收入”:填報納稅人接受的來自其他企業、組織或者個人無償給予的貨幣性資產、非貨幣性資產捐贈,確認的收入。

(9)第26行“其他”:填報納稅人按照國家統壹會計制度核算、上述項目未列舉的其他營業外收入。

四、表內、表間關系

(壹)表內關系

1.第1行=本表第2+13行。

2.第2行=本表第3+8行。

3.第3行=本表第4+5+6+7行。

4.第8行=本表第9+10+11+12行。

5.第13行=本表第14+15+16行。

6.第17行=本表第18至26行合計。

(二)表間關系

1.第1行=附表八第4行

2.第2行=主表第1行

3.第13行=附表三第2行第3列

4.第17行=主表第11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