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金融理論忽視了對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模式的研究,造成了理論與實證的偏差。行為金融學理論將心理學尤其是行為科學理論融入金融學,從微觀的個體行為以及產生這種行為的心理和社會動機出發,解釋、研究和預測證券市場中的現象和問題,並逐漸形成自己的理論框架,建立行為投資決策模型。行為金融理論家在對證券市場進行大量統計研究的基礎上,獲得了大量關於投資者投資行為的實證研究結論,從而為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證券投資策略。因此,在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行為金融理論探索中國股票市場的投資策略,並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壹些初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行為金融理論與投資決策模型
大量事實證明,投資者的行為及其深層心理特征對投資活動的結果有著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在研究復雜的金融市場時,我們必須考慮人類行為復雜多變的特點。基於行為科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以投資活動當事人的心理因素為基礎的行為金融學理論體系。對應於現代投資理論的假設,行為金融理論給出了自己的理論假設:(1)人是有限理性的;(2)不完全市場的存在;(3)投資者的投資具有群體行為的特征。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基礎主要有:(1)前景理論1979););(2)行為資產定價模型(BAPM);(3)行為金融學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1999)。在此基礎上,行為金融投資決策模型有:(1)BSV模型和DHS模型;(2)統壹的理論模型;(3)羊群效應模型。
二、行為金融學對投資者行為的實證研究結論
1.過度自信。人們在心理學上往往傾向於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識,表現為在投資決策中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和決策,而忽視了客觀變化導致決策失誤的可能性。上海證券交易所組織的《中國證券投資者行為研究》指出,在中國股市的6500萬投資者中,有很大比例的失業人員。有理由相信,這些失業者中有相當壹部分是缺乏市場競爭力的人。因為他們無事可做,不考慮自己的能力,就想在股市賺錢,可見中國投資者過度自信的嚴重性。
2.錨定錯誤。人們在判斷壹件商品的價值時,通常需要壹定的信息錨作為參考標準。同樣,投資者也需要某些信息作為預測證券價格變化的依據。錨定往往導致投資者對新的積極信息反應不足。中國投資者經常使用類似行業、部門、股本規模和經營業績的股價來衡量其投資股票的價格。但是主播不能長期保持準確性和有效性,也就是主播會讓投資人判斷失誤。
3.從眾行為。股票市場中的羊群行為是指投資者由於受到其他投資者投資策略的影響而采取相同的投資策略。關鍵是其他投資者的行為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影響了他的決策結果。中國股市投資基金的大量“跟風”、“跟莊”和投資組合,都是典型的“羊群行為”。孫培元(2002)通過構造股票收益率橫截面的絕對離差和市場收益率的非線性檢驗,證明了中國股票市場羊群效應的存在。
4.噪音交易。非理性投資者認為與價值無關的信息與價值有關,或者部分投資者人為制造虛假信息,而其他投資者無法鑒別其真實性。這兩種信息都被認為是噪聲,相應的交易稱為噪聲交易。中國股市近400%的年換手率,至少有300%可以歸因於噪音交易。史東輝(2001)的實證研究表明,由於技術分析方法在滬市應用廣泛,當壹個技術信號呈現“上升”或“下降”趨勢時,就會觸發大量的交易行為,從而強化現有的股價走勢。
5.反應過度和反應不足。過度反應是由DeBondt和Thaler(1985)首先發現的。他們發現,投資者對最近的利好消息沒有做出正確的貝葉斯反應,而是反應過度,導致股價超過其內在價值。中國王永紅(2001)用DT方法研究了中國股票市場的過度反應,證實了中國股票市場存在明顯的過度反應。反應不足是指投資者對自己的判斷過於自信,或者盲目依賴過去的歷史經驗作為判斷的參考標準(犯錨定錯誤),對市場的新趨勢和變化反應遲鈍,失去了壹個很好的獲利機會。中國股市存在的“圍捕效應”是壹種“反應不足”。
6.處置效應。“處置效應”是指投資者長期持有鎖定股票,過早賣出獲利股票的現象。這意味著投資者在盈利狀態下厭惡風險,在虧損狀態下厭惡風險。趙學軍(2001)等人的結論是,與國外相比,中國投資者更傾向於賣出盈利的股票,繼續持有虧損的股票。中國股市的處置效應在年末相對增強,個人投資者的處置效應強於機構投資者。
7.動量效應。在壹定的持有期內,平均而言,如果壹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組合在前期有較好的漲幅,那麽這只股票或股票組合在下壹期仍會有較好的表現。通過對中國股市歷年數據的統計分析,我們認為中國股市存在動量效應,無論是大盤還是個股都存在動量效應。市場的動量效應在日內很明顯,而壹些典型的股票在日內、周內或月內都非常明顯。
8.過度恐懼和政策依賴。在股市虛假消息滿天飛,股市暴跌的時候,投資者不計成本拋出大量股票,表現出滿滿的恐懼。當股市暴跌時,中國投資者往往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市政策上,這比世界上任何壹個國家都更依賴於政策。
9.後悔。後悔理論認為,投資者為了避免錯誤決策的後悔和報損的尷尬,可能會避免賣出價格已經下跌的股票。還有,即使決策結果相同,如果某種決策方法能夠減少投資者的後悔,那麽對於投資者來說,它是優於其他決策方法的。因此,投資者存在從眾心理,傾向於購買本周受歡迎或被大家追逐的股票,因為當考慮到大量投資者在同壹項投資上也遭受損失時,投資者可能會降低自己的情緒反應或感受。
10.有錢心理和賭博心理。中小投資者頻繁短線操作,目的是快速致富。面值1元的股票被炒到100元以上,還有人敢追;公司虧了幾個億,還有人敢接手債務。ST現象是指被貼上特別處理標簽的上市公司,在特別處理的消息公布後,股價不跌反漲的現象。明知上市公司巨額造假,還有人敢炒,這些都充分暴露了中國投資者真正的賭博本質。
11.上圓和圓跳效應(上圓和下圓效應)。在壹個市場中,如果壹些股票不漲(跌),那麽它們就有補漲(跌)的潛力。沒漲的要無條件補,沒跌的要補五個條件。長期以來,中國股市的個股炒作就是壹例。
12.小盤股和新股效應。中國股市對小盤股和新股有著獨特的感情,炒什麽小新都成了中國股市的慣例。我們的統計分析表明,在過去的十年裏,我國小盤股和新股的收益率明顯高於大盤股和老股。然而,自2001年6月中國股市的長期下跌和證券投資基金的大量發行以來,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
三、行為金融理論指導下的證券投資策略
行為金融學的理論意義在於確立了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資決策行為和市場定價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傳統金融理論中理性投資者的簡單假設,更符合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行為金融學的現實意義在於,投資者可以采取針對非理性市場行為的投資策略來實現投資盈利目標。目前,美國證券市場上有幾家資產管理公司正在實踐行為金融理論,其中壹些公司基於行為金融取得了25%的年復合收益率的良好投資業績。通過考察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的行為特征,我們總結了中國金融市場的投資策略:
1.過度反應的反向投資策略。反向投資策略是通過買入過去業績差的股票,賣出過去業績好的股票進行套利的壹種投資方式。行為金融理論認為,投資者在實際投資決策中往往過於關註上市公司的近期業績,導致對公司近期業績的持續過度反應和對較差公司股價的過度低估,最終為逆向投資策略提供了套利機會。
2.動量交易策略。即預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過濾標準,當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時滿足過濾標準時,采取買入或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行為金融學意義上的動量交易策略來源於對股票市場中股票價格中間收益連續性的研究。
3.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資者通常按照預先確定的計劃,將現金按照不同的價格分批投入股票,以便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分散成本,從而規避壹次性投入可能帶來的較大風險的策略。
4.時間分散策略。根據投資股票的風險會隨著投資期限的延長而降低的信念,建議投資者在年輕時將投資組合的很大壹部分投資於股票,並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降低這壹比例。
5.小公司效應戰略。小公司效應是指小盤股的收益率高於大盤股。Banz(1981)發現股票的市值隨著公司規模的增加而減少。Siegl(1998)發現,平均而言,小盤股的年回報率比大盤股高4.7%,小公司效應多集中在65438+10月。根據小公司效應采取的投資策略稱為小公司效應策略。
6.組合投資策略。行為金融學認為證券市場是非有效的(壹般指semlstrong有效)。這意味著,在傳統的組合投資理論中,“在有效市場中,投資者無法獲得與其承擔的風險不對稱的額外收益”的說法在實踐中是不成立的。換句話說,通過選擇合適的組合投資策略,投資者將可能獲得額外的收益。
7.羊群行為的相反策略。由於市場上廣泛存在的羊群行為,證券價格的過度反應將不可避免,從而產生“超調”或“超調”。投資者可以利用可預測的股市價格反轉,采取逆勢策略進行套利交易。中國股市素有“政策市”之稱。縱觀中國證券市場的歷史走勢,我們會發現,在重要的頂部或底部區域,壹些重要的股市政策總是在新聞中推出。不同的投資者對該政策有不同的反應。投資基金可以根據個人投資者的行為反應模式,制定相應的行為投資策略——反向投資策略,進行主動波段操作。
8.買入並持有策略。投資股票的個人和機構應該采取壹些安全措施,幫助控制認知錯誤和心理障礙。控制這些心理障礙的關鍵方法是,所有類型的投資者都應該實施嚴格的交易策略——“買入並持有”策略。投資者在投資組合買入壹只股票時,應詳細記錄原因,並制定壹定的標準,以便於投資決策。長期的“買入並持有”策略,通常業績會超過換手率高的短線交易策略。
9.使用行為偏差。心理學和決策科學認為,在某些情況下,投資者沒有盡力實現財富最大化,在某些情況下,投資者會在智力上出現系統性的判斷錯誤。這些行為偏差會導致證券定價的錯誤,合理利用這些偏差會給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行為投資者盡力尋找因行為因素而被市場錯誤定價的證券,以獲取超額利潤。可見,對人的行為偏差的正確把握是在市場中獲取超額利潤的來源之壹。
10.ST投資策略。上市公司被宣布為特別處理,意味著公司陷入嚴重困境。但與此同時,ST公司也成為了M&A的潛在目標。考慮到中國股市殼資源的稀缺性,ST公司的價值無疑是巨大的。作為壹種投資策略,ST公司可以納入證券組合。
總之,行為金融理論尋求並確定了投資者可能對新信息反應過度或反應遲鈍,從而導致證券定價錯誤的市場情況。行為金融投資策略的目標是在大多數投資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前,投資那些定價錯誤的股票,然後在股價正確定位後拋出獲利。
四、應用行為金融理論指導證券投資應註意的問題。
行為金融學的科學性在於它從公理出發,尋求基於公理的理論來解釋金融市場的行為。它試圖理解和預測心理決策過程的系統金融市場意義。如上所述,中國股市普遍存在傳統金融理論無法解釋的金融現象,而行為金融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這些現象,從而產生了許多有價值的行為投資策略。但是,在應用這些投資策略時,我們應該註意以下問題。
1.行為金融理論本身也在不斷發展。行為金融理論的投資策略是在大部分投資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前投資某些證券,然後在大部分投資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進行投資的時候賣出這些證券。壹旦證券市場的絕大多數投資者意識到這個問題,采取同樣的策略,會發生什麽?我們相信,隨著行為科學的深入研究和證券市場的不斷變化發展,更多的行為金融問題將被進壹步發現,壹些已有的行為金融現象可能會淡化甚至消失。因此,在運用行為金融投資策略時,要防止教條主義。
2.不要簡單模仿國外已有的行為投資策略。現有的行為金融理論主要產生於發達的金融市場。與成熟的證券市場相比,中國的證券市場仍然是壹個新興的市場——歷史短且不規則。中國金融市場和發達金融市場的獨特性和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在運用行為金融投資策略時,要掌握行為金融的理論方法,對中國證券市場的行為特征進行深入研究,探索適合中國證券市場運行特點的自己的行為金融投資策略。
3.行為投資策略不是壹成不變的。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監管的深化和投資者結構的改善,中國金融市場的行為金融現象將發生巨大變化。比如小公司效應的現象沒有過去那麽明顯,莊股份的聲勢效應也因為監管的加強而明顯減弱。我們預測,隨著管理層對股市認識的改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中國的ST現象遲早會消失。
4.不同的投資者需要不同的投資策略。將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成果應用於中國證券市場的實踐,可以合理引導投資者的行為。對於廣大中小投資者來說,需要通過教育使其更加理性,提高證券市場投資者的投資決策能力和市場的運行效率。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需要提高自己的投資管理水平。投資者決策中的心理偏差是與生俱來的,這些認知偏差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的方式得到有效緩解。因此,不同的投資者應該采取不同的投資策略。只有呼籲各個層次的所有投資者參與到中國行為金融問題的討論中來,行為金融投資策略才能在中國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