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章
單項選擇題:
1.B四柱清冊
解析B.我國在唐宋時期,手工業和商業很興盛,財經貿易比較發達,可以說是我國封建經濟發展的高峰時期。唐宋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會計的發展。在這個時期,會計方法由初具基礎進入了全面發展的階段,著名的“四柱清冊”原理就是這壹時期的會計工作者對會計學木的壹項重大的貢獻。
四柱,相當於現代會計術語“期初結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結存”。四柱中的每壹柱反映著經濟活動的壹方面,它們彼此之間互相銜接,成為壹個有機整體,科學的反映經濟活動的內在聯系,是我國會計學發展過程中的壹個重要成就。
A.龍門賬法:是產生於我國明末清初的壹種復式記賬方法,把全部賬目分為"進"、"繳"、"存"、"該"四個部分,以“進-繳=存-該 ”作為會計平衡等式,“進”相當於各類收入,“繳”相當於各種費用,“存”相當於各種資產,“該”相當於負債和資本。龍門賬法是我國會計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壹種復式記賬方法。
C.天地合賬:資本主義萌芽階段: “天地合賬”,在這種方法下,賬簿采用垂直書寫,直行分為上下兩格,上格記收,稱為“天”,下格記付,稱為“地”,上下兩格所登記的數額必須相等,即所謂“天地合”。
D復試記賬法:在12世紀前後,意大利出現復式簿記。15世紀末,即1494年,意大利數學家盧卡?帕喬利(Luca Paciolo)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壹書在威尼斯出版,書中專設“簿記論”篇。《簿記論》的問世,標誌著近代會計的開始,盧卡?帕喬利被稱為“現代會計之父“。?
2.A舊管+新收-開除=實在
解析所謂四柱是指“舊管”(相當於上期結存)、“新收”(相當於本期收入)、“開除”(相當於本期支出)、“實在”(相當於本期結存)。“四柱清冊”方法,把壹定時期內財物收支記錄,通過“舊管+新收=開除+實在”這壹平衡公式,加以總結,既可檢查日常記賬的正確性,又可系統、全面、綜合地反映經濟活動的全貌。“四柱清冊”壹直沿用到清末民初,後來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從外國引進了現代會計記賬方法,“四柱清冊”法在官方結算中才逐漸消失。
D龍門賬=龍門賬的要點是將全部賬目劃分為進、繳、存、該四大類。“進”指全部收入:“繳”指全部支出:“存”指資產並包括債權:“該”指負債並包括業主投資。當時的民間商業壹般只在年終才辦理結算(稱年結),年結就是通過“進”與“繳”的差額,同時也通過“存”與“該”的差額,平行計算盈虧。“進”大於“繳”就是盈利,反之則為虧損。它與“存”、“該”的差額相等。就是:進-繳=存-該。
3.A貨幣
解析會計主要利用貨幣量度,對會計主體的各會計要素進行記錄反映。貨幣計量單位是會計的基本計量單位。 (也是會計主要利用的計量單位)
4.B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
解析20世紀50年代以後,傳統會計分化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以及將電子計算機應用於會計領域,是現代會計形成的重要標誌。
5.A核算和監督
解析會計的基本職能有兩個,即:會計核算職能和會計監督職能
(壹) 會計核算職能(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通過4個環節,反映特定主體經濟活動,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是會計的首要職能)
1、會計核算的特點
(1)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註意“主要”兩個字,言外之意就是除了貨幣計量單位外還可以以實物量及勞動量作為輔助計量單位。 考試大為妳加油
(2)具有完整、連續、系統性:
完整性:所有會計對象都要核算
連續性:核算連續進行,不能中斷
系統性:提供的會計數據能成為壹個有機整體
五個環節-確認、計量、記錄、報告
會計核算職能
四個環節-確認、計量、記錄、報告
七種方法-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編制會計報表
七種方法的基本運作程序是:根據發生的經濟業務填制和審核憑證,按照確定的會計科目設置賬戶,運用復式記賬的方法登記賬簿,按壹定的成本計算對象計算成本,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財產清查,並根據賬簿資料編制會計報表。
(二)會計監督
1、 含義:
會計監督職能:對特定主體的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監督
會計監督就是通過預測、決策、控制、分析、考評等具體方法,促使經濟活動按照規定的
要求運行,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2、 特點:
(1) 通過價值指標來進行
(2) 對企業的經濟活動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督
(3) 依據是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者聯系與區別:核算是監督基礎;監督是核算的質量保證
6.A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
解析外部監督包括國家和社會兩個方面,如同審計包括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會計師事務所)
7.D及時性
解析D及時性:及時性要求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
A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具體包括下列要求:
(壹)同壹企業對於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壹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
(二)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壹致、相互可比,即對於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不同企業應當采用壹致的會計政策,以使不同企業按照壹致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基礎提供有關會計信息。
B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C謹慎性: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8.A歷史成本
解析A歷史成本:《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財政部令第33號)第四十二條規定了5種會計計量屬性: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資產的計稅基礎,壹般采用歷史成本,因為歷史成本是購買方取得資產時實際支付的價格,其人為估計等主觀因素程度較低,具有比較高的真實性和可驗證性。企業重組中發生的各項資產交易,在稅收上確認了收益或者損失的,相關資產可按重新確認的價值確定計稅基礎。
B重置成本:重置成本,是指企業重新取得與其所擁有的某項資產相同或與其功能相當的資產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
C公允價值:亦稱公允市價、公允價格。熟悉情況的買賣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所確定的價格,或無關聯的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壹項資產可以被買賣的成交價格。
D現值:也稱在用價值,指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折現的金額,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折現的金額。
二、多項選擇
1.A會計核算、B會計監督、C預測經濟前景、D評價經濟業績
解析考生需要註意的是,會計並非只有這兩項職能,它們只是基本職能,除了這兩項基本職能以外還有其他的相關職能,比如評價經營業績、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計劃組織等。
2.A會計所需核算和監督的具體內容、B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C預算資金收支活動、D企業的資金投入、周轉和退出
解析會計對象就是指會計工作所要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具體來說,會計對象是指企事業單位在日常經營活動或業務活動中所表現出的資金運動,即資金運動構成了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的內容。
3.A可靠性、C及時性、D重要性
解析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對投資者等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征,根據基本準則規定,它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其中,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會計信息的首要質量要求,是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應具備的基本質量特征;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是會計信息的次級質量要求,是對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首要質要求的補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對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項進行處理進,需要根據這些質量要求來把握其會計處理原則,另外,及時性還是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制約因素,企業需要在相關性和可靠性之間尋求壹種平衡,以確定信息及時披露的時間.
壹、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二、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於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具體包括下列要求:
(壹)同壹企業對於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壹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
(二)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壹致、相互可比,即對於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不同企業應當采用壹致的會計政策,以使不同企業按照壹致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基礎提供有關會計信息。
五、實質重於形式
實質重於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如果企業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那麽就容易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無法如實反映經濟現實和實際情況。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七、謹慎性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但是,謹慎性的應用並不允許企業設置秘密準備,如果企業故意低估資產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負債或者費用,將不符合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要求,損害會計信息質量,扭曲企業實際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對使用者的決策產生誤導,這是會計準則所不允許的。
八、及時性
及時性要求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
4.A會計主體、B持續經營、C會計分期
解析會計基本假設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設定。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壹)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範圍。為了向財務報告使用者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提供與其決策有用的信息。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的編制應當集中於反映特定對象的活動,並將其與其他經濟實體區別開來。才能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在持續經營前提下,會計確認、計趕和報告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
企業是否持續經營,在會計原則、會計方法的選擇上有很大差別。壹般情況下。應當假定企業將會按照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明確這個基本假設,就意味著會計主體將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資產,按照既定的合約條件清償債務,會計入員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選擇會計原則和會計方法。如果判斷企業會持續經營,就可以假定企業的固定資產會在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長期發揮作用,並服務於生產經營過程,固定資產就可以根據歷史成本進行記錄,並采用折舊的方法。將歷史成本分攤到各個會計期間或相關產品的成本中。如果判斷企業不會持續經營,固定資產就不應采用歷史成本進行記錄並按期計提折舊。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壹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壹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會計分期的目的,在於通過會計期間的劃分,將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成連續、相等的期間,據以結算盈虧,按期縮報財務報告,從而及時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
在會計分期假設下,企業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告。會計期間通常分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於壹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問。
根據持續經營假設,壹個企業將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持續經營下去。但是,無論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還是投資者、債權人等的決策都需要及時的信息,都需要將企業持續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壹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分期確認、計量和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明確會計分期假設意義重大。由於會計分期,才產生了當期與以前期間、以後期間的差別。才使不同類型的會計主體有了記賬的基準,進而出現了折舊、攤銷等會計
處理方法。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在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過程中之所以選擇貨幣為基礎進行計蹙,是由貨幣的本身屬性決定的。貨幣是商品的壹般等價物,是衡世壹般商品價值的***同尺度,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點。其他計量單位,如重量、長度、容積、臺、件等,只能從壹個側面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無法在最上進行匯總和比較,不便於會計計量和經營管理。只有選擇貨幣尺度進行計量才能充分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所以,基本準則規定。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選擇貨幣作為計量單位。
5.A預期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B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C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
解析(1)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包括購買、生產、建造行為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項。預期在未來發生的交易或事項不形成資產。(2)資產是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是指企業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或者雖然不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但該資源能被企業所控制。(3)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是指直接或間接導致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企業的潛力。
6.A、所有者投入的資本、B利得、C留存收益、D資本溢價
解析所有者權益是指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應享的剩余利益。即壹個會計主體在壹定時期所擁有或可控制的具有未來經濟利益資源的凈額。所謂凈資產,在數量上等於企業全部資產減去全部負債後的余額,這可以通過對會計恒等式的變形來表示,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
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
其中:
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分為:
(1)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
(2)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
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分為:
(1)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損失;
(2)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
7.A歷史成本、B可變現凈值、C公允價值
解析會計計量是為了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並列報於財務報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企業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確定相關金額。計量屬性是指所予計量的某壹要素的特性方面,如桌子的長度、鐵礦的重量、樓房的高度等。從會計角度,計量屬性反映的是會計要素金額的確定基礎,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
8. ABC
解析D明顯錯誤
會計核算的壹般要求
具體包括六方面的內容:
(壹)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統壹的會計制度的要求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復式記賬、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進行成本核算、財產清查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二)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目的是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三)各單位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事項應當在依法設置的會計賬簿上統壹登記、核算,不得違反會計法和國家統壹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私設會計賬簿登記、核算。例如:不許為了私設小金庫、隱瞞真實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偷逃稅款等,設置賬外賬。
(四)各單位對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應當建立檔案,妥善保管。
(五)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其軟件及其生成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也必須符合國家統壹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六)會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區,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當地通用的壹種民族文字。在中華人民***和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組織的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壹種外國文字。
三、判斷題
1.對
2.錯解析主要單位是貨幣,但不只壹種計量單位
3.對
4.對
5.對
6.對
7.對解析如合夥企業。
8.對
9.錯解析會計假設“持續經營”,如果破產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