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造假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造假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如果出現財務造假,投資者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向審計機關索賠,相關審計人員的資格也可能被取消,並可能被處以壹定的罰款。所有的財務欺詐都與公司高管有關。只要切斷高管推卸責任的渠道,就可以消除上市公司造假的大部分動機。

上市公司財務欺詐的手段

1.利用企業間的關聯交易提高經營業績,粉飾財務報告。

總的來說,我國上市公司大多屬於集團企業,無論從公司結構、組織形式、業務範圍還是各種運營環節,大多處於復雜多元的結構中。

對外披露的合並會計報表數據涵蓋了母公司、子公司、各類合營企業、聯營企業以及被控制、共同控制、具有重大影響的各類企業的經濟活動。

所有關聯企業都是獨立法人,獨立核算。而關聯企業往往在整個集團內部相互合作,甚至作為商業客戶,理論上為上市公司通過內部交易調整合並數據提供了平臺。

2.通過“泡沫重組”或突擊資產轉移,追求壹種華而不實的短期逐利行為。

這種通過債務重組、資產轉讓獲得的非經常性收益,並不是壹直都有的。由於主業並未實際增長,這些企業往往在業績大幅改善壹兩年後,業績大幅下滑,而投資者因為只關註企業表面收入的增長而投資失敗。

中國的證券市場是政府主導的市場。上市公司初始發行階段,證監會要求公司連續三年盈利。上市後向公眾募集資金的主要方式是發行股票,這導致很多公司為了利益進行財務包裝。

註冊會計師審計的起源是公司管理者基於私利可能有操縱利潤、虛報業績的動機。股東作為財產所有者,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委托獨立審計師對經理人員履行經濟責任的情況進行審查、鑒定和報告。

但是,目前註冊會計師制度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財務舞弊不斷出現,主要是因為註冊會計師制度本身存在壹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