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收到的財政撥款的會計處理

收到的財政撥款的會計處理

按照這筆錢的性質,如果列為營業外收入,計入利潤,就要交很多所得稅。是否計入營業外收入,請參考以下文件。\x0d\參考憑證如下:\x0d\借:銀行存款200000 \ x0d \貸:專項應付款200000 \ x0d \借:專項應付款1950000\x0d\貸:銀行存款1950000 \。貸款:營業外收入5萬\ x0d \註:這個分錄的原理是開發區給妳專項基金時,利潤只有5萬,所得稅50000×15% = 7500元。否則2000000計為營業外收入,按15%稅率計算,所得稅為200000× 15% = 300000元。這壹級別的審核沒有問題。但上級審計可能會質疑。因此,您可能需要為上級審計建立壹個備查賬戶。\x0d\x0d\關於財政專項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的通知\x0d\財稅[2009]87號\x0d\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x0d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512號,以下簡稱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經國務院批準,現就企業取得財政專項資金的企業所得稅處理有關問題通知如下:\x0d\ 1。 企業在2008年6月5438+10月1至6月5438+2月31期間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和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視為非應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扣除:\x0d\ \x0d\ (2)財政部門或者其他分配資金的政府部門有專項基金\x0d\ (3)企業分別核算資金和用資金發生的支出。\x0d\ 2。根據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上述非應稅所得用於支出的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用於支出的資產折舊和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x0d\ III。企業將符合本通知第壹條規定條件的財政資金作為不征稅收入處理後,政府部門在5年(60個月)內未發生支出且未歸還財政或其他撥付資金的部分,在取得資金後第6年重新計入總收入;重新計入總收入的財政資金支出,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x0d\請跟隨它。\x0d\\x0d\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 x0d \ 2009年6月16日\ x0d \ \//////////////////////////////////////。////////////////////////////////////////////////////////.此前,在兩部門發布的《關於財政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151號)中,也明確了企業取得的財政專項資金的所得稅處理。那麽,財稅[2009]87號文件對企業取得財政專項資金的所得稅處理是有了新的變化,還是對財稅[2008]151號文件相關規定的進壹步明確?\x0d\壹、財稅[2009]87號文件主要精神\x0d\財稅[2008]151號文件《關於財政性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已經明確,企業取得的收入的特殊用途由國務院財政稅務機關規定。與財稅[2008]151相比,財稅[2009]87號對相關問題的規定更加具體:\x0d\ 1,財稅[2009]87號規定,2008年1。企業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和其他部門取得的應計入收入總額的財政性資金,同時符合文件所列三個條件的,可視為非應稅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從收入總額中扣除。也就是說,該條規定的專用財政資金,只限於企業在2008年10月1日至2008年2月10日期間收到的資金。同時,文件進壹步明確了資金來源,即資金來源於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財政部門和其他部門,而不僅僅是財政部門。\x0d\ 2。財稅[2009]87號文規定了財政資金作為非稅收入的接收條件,即壹是企業能夠提供資金撥付憑證,憑證中規定了資金的特殊用途;其次,撥付資金的財政部門或其他政府部門對資金有專門的資金管理辦法或具體的管理要求;最後,要求企業分別說明資金的獲得和發生的費用。\x0d\這裏要註意:\x0d\ 1。雖然此項資金的管理辦法或具體管理要求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或其政府部門規定,但撥款文件中規定的“專項用途”必須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根據財稅[2008]151號文件規定。\x0d\ 2。對不作為稅收收入的財政資金的核算提出了具體要求,即資金的取得和支出必須單獨核算,資金要專款專用,不能與企業其他資金混用。\x0d\ 3。所得稅處理原則與財稅[2008]151號相同,即根據《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財政資金發生的符合非應稅收入條件的支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予扣除;用於支出的資產折舊和攤銷不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x0d\ 4。強調了非稅財政資金的跟蹤管理。文件規定,企業將符合條件的財政資金作為不征稅收入處理後,五年內(60個月)未發生支出且未返還給撥付資金的財政或其他政府部門的部分,應在取得資金後第六年重新計入總收入;重新計入總收入的財政資金支出,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實際上,這壹規定要求企業使用免稅的財政資金,對於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發揮財政資金在促進產業升級和企業發展中的引導作用具有積極意義。而財稅[2008]151號並沒有這個規定,也就是說,這個規定實際上只適用於企業在2008年1到2008年2月10+31期間取得的專用財政資金。需要註意的是,如果企業在5年(60個月)內未使用完全部資金,無論余額是返還給財政還是其他撥付資金的政府部門,其發生的支出都應視為不征稅收入;至於沒有花掉的部分,在沒有還給撥付資金的財政或其他政府部門時,應計入第六年的總收入。由於未到期部分已作為應納稅所得額處理,在以後相應費用形成費用或形成的資產折舊攤銷時,也應允許在稅前扣除。\x0d\綜上所述,財稅[2009]87號關於企業取得財政專項資金的所得稅處理原則,與財稅[2008]151號並無實質性變化,僅針對2008年6月1至6月10的企業。\x0d\ II。收到的具有特殊用途的財政資金的會計處理\x0d\企業從政府財政部門及其他部門取得的具有特殊用途的免稅財政資金,符合無償、直接取得資產和非政府投資資本的特征,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65438號+06-政府補助》的規定作為政府補助處理。根據“政府補助”原則,該基金無論與收入相關還是與資產相關,都應在實際收到時計入“遞延收入”,只有在相關支出實際發生或形成的資產發生折舊攤銷的期間,才從“遞延收入”轉入當期損益。既然收到的財政資金可以遞延到五年(60個月),那麽收到資金時是否應該確認所得稅暫時性差異?這裏要根據不同情況處理:\x0d\ 1。所有收到的資金應在5年(60個月)內用完。企業實際收到財政資金時,應計入“遞延收入”,稅法規定不計入總收入。會計和稅法壹致;相關費用實際發生或形成的資產折舊攤銷時,從“遞延收益”轉入當期損益。而各年度確認的營業外收入在稅法上並不計入總收入,因此應減少應納稅所得額,相應的費用或折舊、攤銷也不應在稅前扣除,因此應相應增加應納稅所得額。每年增加和減少的應納稅所得額是壹樣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所得稅不存在暫時性差異;\x0d\ 2。收到的資金在五年(60個月)內未花完或未全部花完,也未歸還有關部門。由於暫不確認“遞延收入”科目反映的余額,應在取得資金後的第六年計入稅法規定的收入總額,故應在取得資金後的第六年增加應納稅所得額;形成的資產在折舊和攤銷期間實際發生支出或在會計上確認收入時,應相應減少應納稅所得額。也就是說,在取得基金後的第六年,“遞延收益”科目中的財務資金應全部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並可在以後期間全額抵扣,即其計稅基礎為0,因此這種情況下會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金額為第六年“遞延收益”科目的賬面余額,減少以後期間計入營業外收入期間的“遞延收益”應納稅所得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