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成本是由政府運行成本、決策成本、尋租成本、制度成本和其他五個方面構成。其中只有運行成本是可以根據財政支出等數據分析出,它是有據可查的。
政府運行成本是政府在運行過程中所耗用的各種資源,按支出目的可將它分為人力成本、公務成本、設施成本三個部分。其中政府人工成本又主要包括四個部分:配置成本,開發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
政府決策成本包括六個部分,即決策的直接成本、機會成本、社會成本、沈沒成本、風險成本、決策失誤成本。其中決策失誤不僅包括為決策失誤的造成的直接損失,而且也包括引發壹系列新問題的解決成本。由於失誤的發生政府沒有及時快速的做出相應的反應就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即使做出反應也不能確保立即有效的控制場面,而政府在處理這些事務時又增加了新的精力、時間、資源等的投入,這些都屬於決策失誤成本的範疇。
制度成本指從制度設計到制度變遷整個政府周期中發生的所有消耗,即為政府制定、實施和維持社會公***制度而付出的代價。任何制度的形成、執行、變遷等都需要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由於公務人員的行為失範、制度的漏洞讓政府中本應該服務社會公眾目的是創造社會價值與利益的資源用於為個人謀求利益,並且政府為減少杜絕尋租現象而投入的資源以及其他消耗都構成了尋租成本。
除上述四種成本外政府成本還包括政府政府交易成本、政府規模成本、政府邊際成本等。
二、構建政府成本會計體系存在的障礙
(壹)環境背景不理想
1.會計環境不理想
我國目前預算會計體系是以現金收付制為基礎,成本會計的核算需要以權責發生制為準;由於沒有專門針對政府成本的規章制度,成本會計的確認與計量沒有依據;成本建設的理論條件不足;人員對建立成本會計體系的觀念不強,而且政府會計人員關於成本的理論知識不足,實踐操作幾乎沒有。
2.人員成本觀念不強
政府部門傳統觀念是只看結果,不計成本,造成公務人員從上到下都沒有計量成本的概念,造成很多資源的浪費,不便於成本的核算與成本會計體系的建立。而政府人員成本意識的增強將便於成本政策的順利實施,促進政府成本會計體系的構建。
3.監督體系不健全
按監督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政府與社會監督兩種。建立政府成本會計體系的根本目的就是正確核算政府日常以及各項活動的消耗成本,降低政府成本,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國實行決算報告制度無法合理反映政府的各項資產和成本,不利於改善政府運行效率和公***服務能力;信息公開化、透明化程度不夠,不能滿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1)政府監督體系不健全
首先由於我國財政、審計、工商等部門存在各自為政、重復監督等問題,造成政府的監督差強人意。其次,部分公務人員素質不高,法制意識淡薄,為了個人利益,放棄原則,給大家通方便,便造成了“官官相護”、“威脅下級”、問題由大變小、由小變無等現象普遍發生,這些行為實際削弱了國家監督。
(2)社會監督機制缺失
由於目前信息公開的透明度不大,社會公眾獲取政府信息的途徑非常有限,有時甚至獲取不到任何結果,這種信息的不對稱性嚴重阻礙了社會公眾、機構等對政府部門的監督,損害了社會公眾的權益。
(二)缺乏政府成本會計制度,信息反饋機制不完善
1.政府成本會計制度缺失
政府會計制度目前還是預算會計,不能準確地進行成本核算,會計體系無法滿足管理體制改革與績效評價制度的需要。政府改革正處於初級階段,政府成本會計還處於理論建設階段,會計制度更不是現階段可以實現的。
2.政府成本信息披露缺失
過去幾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制定了“相當嚴苛”的公務消費檔規定,吃、住、行、遊無壹例外不受限制,細化到連額外洗漱用品都明文禁止,可以說是事無巨細,這壹系列規定出臺後,關註公***財政和“三公”消費的學者曾估算,若按規定執行,各地的“三公”經費會有大幅下降,然而,各地財政預算報告的出爐,這壹樂觀的預期面臨較大落差。政府除了公開“三公經費”來回應社會的期待之外,政府沒有公開其他政府活動的成本信息。
三、構建政府成本會計體系的建議
(壹)根據政府會計改革的計劃:分階段、分層次進行長期規劃
政府會計改革是壹個漫長的過程,我國目前的預算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與政府改革中的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的權責發生制形成差異。
由於我國是壹個人口眾多的大國,政府層次多,結合我國國情,並不能像其他壹些國家進行快速改革。而且從國外大多數國家看,政府改革是壹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壹步到位,壹蹴而就,因此我們要做好打長期戰鬥的準備,堅持到底,在過程中靈活改動。
國發〔2014〕63號,國務院批轉財政部《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方案中政府會計定位為預算會計功能與財務會計功能相結合,近期目標主要是使預算會計功能得到完善,加強政府財務會計功能,打牢政府財務報告核算基礎,完備報告信息,遠期目標應是等條件成熟時,實施政府成本會計。
因此,我們可以先在先行預算會計的基礎上增加財務、成本、管理信息,在過程中四個齊頭並進,不能弱化某壹方,漸漸實現“四位壹體”的會計模式,這樣也有利於會計人員的培訓,使人員的培養與政府的改革同時進行。
(二)處理好“四位壹體”會計系統四者之間的的關系
根據圖1所示:我國可以建立“四位壹體”的政府會計體系,蘊含了四個會計子系統:政府預算會計、政府財務會計、政府管理會計和政府成本會計系統。能更全面反映政府的受托責任,四個子系統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協調。
1.相互獨立
(1)責任、目的不同
預算會計體系反映政府的預算情況;財務會計體系是對經濟活動的綜合核算,反映政府財務狀況;管理會計體系主要為政府的內部管理服務,突出以人為中心的行為管理;成本會計體系反映資源的耗費情況。
(2)作用時間、信息特征不同
預算會計體系作用時間和信息主要是未來;財務會計體系信息則大多為過去時態;管理會計體系信息跨越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態;成本會計體系的信息為過去時。
2.相互協調
預算會計體系基於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體系的信息對政府以後的經濟活動及其他做出預算,並提供資源分配決策和經營責任評價的有用信息;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體系中又可以反映政府對預算計劃的執行情況;成本會計體系是財務會計體系源於成本的更具體詳細的反映;管理會計體系基於這三者為政府組織提供管理策略,而這三者的情況又可以反映管理會計體系中決策的正確性。
(三)及時頒布各項規章制度,健全法律法規,形成成本會計準則
法律準則壹方面可以引導我國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進行成本會計改革,另壹方面,也可以監督各級政府實施成本改革,而且也有助於公眾督促政府改革的實施,使監督部門以及人民的監督權力有法律保證。
(四)提升財會人員以及政府人員的理論素質和觀念素質
及時並且經常對會計人員開展教育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能與時俱進,熟練掌握成本會計核算方法以及成本核算方法的選擇,推進改革發展,並且進行觀念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防止貪汙腐敗。財會人員專業技能提升,也可能會對我國政府改革提供好的建議與思路,因此,培訓等提高人員素質的實施是十分必要的。
(五)把政府成本納入績效考核體系中
把政府成本納入官員績效考核體系中,可以有效的改變地方政府官員“為提高GDP而不顧其他”、“按GDP來說話”的傳統做法,可采取政府領導作出表率,並對表現好、業績高的部門機構和人員作出表彰。這樣有助於提高公務人員的行為素質及思想素質,使節約觀念真正落到實處。
(六)引進成本會計軟件,建立電子政務,精簡政府部門
新加坡、美國等國家都通過建設電子政府,有效地降低了政府成本,我國可以借鑒他們的做法,通過進成本會計軟件,建立電子政務,可減少會計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公務人員的效率,使人們可以快速高效的了解政府信息;精簡政府部門使我國政府結構更合理,電子政府的建設使交流溝通更方便,成本更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