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怎麽計算銷售成本

怎麽計算銷售成本

商品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商品的進價成本,即購進價格。由於批發商品的進貨渠道、進貨批量、進貨時間和付款條件的不同,同種規格的商品,前後進貨的單價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進價直接確定商品銷售成本外,壹般情況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壹定的方法來確定壹個適當的進貨單價,以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和確定庫存價值,據以核算商品銷售損益,以反映經營成果。 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程序,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方法。順算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倒算法先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再據以計算商品銷售成本。  順算法的計算公式: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數量×進貨單價

期末結存商品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倒算法的計算公式:  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非銷售減少金額-期末結存金額  按照以上計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點,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有以下幾種:  (壹)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購入的商品進價作為出售或發出商品成本的壹種方法,即先購入先銷售。因此,每次發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庫存最久的存貨,期末庫存則是最近購入的商品。這種方法壹般適用於先入庫必須先發出的商品,如易變質的鮮活商品。  根據A商品明細賬資料,7月份的商品銷售成本計算如下:  月內銷售數量為1 300包,按先進先出法計算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80=560(元)  采用先進先出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可以逐筆結轉,不需計算商品單價,但工作量較大,如購進批次多,而單價又各異,則計算工作較為復雜,壹般適用於經營品種簡單的企業。  (二)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是以每種商品庫存數量和金額計算出加權平均單價,再以平均單價乘以銷售數量和期末庫存金額的壹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金額+本期購入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期購入數量)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期末庫存金額=期末庫存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例] 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  加權平均單價=(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  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36=472(元)  采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的商品銷售成本比較均衡,計算結果亦較準確,但工作量較大,壹般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少,前後進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三)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在每次購入商品以後,根據庫存數量及總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壹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結存金額+購進金額)/(結存數量+購進數量  [例] 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  7月4日進貨後平均單價=(800+660)/(400+300)=2.09(元)  7月7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460+480)/(700+200)=2.16(元)  7月19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184+1040)/(550+400)=2.34(元)  7月21日進貨後平均單價=(2223+560)/(950+200)=2.42(元)  本月各次銷售商品成本按銷售時的加權平均單價計算如下:  7月13日商品銷售成本=350×2.16=756(元)  7月26日商品銷售成本=500×2.42=1 210(元)  7月30日商品銷售成本=450×2.42=1 089(元)  本月商品銷售成本合計1 300(包) 3 055(元)  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比較均衡,但也存在企業經營商品品種多,每月進銷業務頻繁時計算工作量較大的問題。壹般適用於品種簡單,前後進貨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四)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是以每壹批商品的實際進價作為計算銷售成本的壹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銷售成本=每批商品銷售數量×該批商品實際進貨單價  采用個別計價法,會計部門應按進貨批次設置商品明細賬;業務部門應在發貨單上註明進貨批次;倉庫部門應按進貨批次分別堆放商品。  這種方法便於逐筆結轉商品銷售成本,計算比較正確,但工作量較大,適用於直運商品和進貨批次少、銷售能分清進貨批次的商品。  (五)後進先出法  後進先出法是按照每壹種庫存商品的最後購進的商品進價成本作為計算商品銷售成本的壹種方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時,先按最後壹次購進的進貨單價計算,最後壹次購進的商品銷完了以後,再依次向上壹次推進計算。  [例] 仍以資料為例,用後進先出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和期末庫存商品金額。  月內銷售數量為1 300包,按後進先出法計算:  商品銷售成本  =(200×2.80)+(400×2.60)+(200×2.40)+(300×2.20)+(200×2.00) 

=560+1 040+480+660+400 

=3 140(元)  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00=400(元)  從上例計算結果看,采用後進先出法,在購進單價持續上升的情況下,計算出來的商品銷售成本為最高成本,而期末庫存金額卻是最低成本,毛利亦為最少。在購進單價連續下降的情況下,計算出來的商品銷售成本為最低成本,而期末庫存金額卻是最高成本,毛利亦為最多。  (六)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壹種對商品銷售成本估算的方法。即用估計的毛利率(按上季實際毛利率或本季計劃毛利率)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商品銷售成本=本月商品銷售額×[1-上季實際(或本季計劃)毛利率]  采用毛利率法,計算手續簡便,但計算的商品銷售成本不夠準確,因為這種方法是按照企業全部商品或大類商品計算的。通常只有在季度的第壹、第二兩個月采用,季末應選用其他五種成本計算方法中的壹種進行調整。壹般適宜於經營品種較多,月度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有困難的企業。  以上六種商品銷售成本的方法各有特點,企業應結合業務情況選擇采用。但壹經選定,在壹個年度內不能隨意更換,以保持年度商品銷售成本計算口徑壹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