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會計考試 - 九江學院教務處電話

九江學院教務處電話

壹、九江學院教務處電話及聯系方式九江學院教務處電話如下:綜合部0792-8311039,教務處0792-8337180,考務中心0792-8312897,學籍管理部0792-。...

二、九江學院簡介

九江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的國有公辦全日制本科院校。其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01年美國衛理公會創辦的丹福德醫院護理學校。目前其辦學體制為“省市為主”。

學校位於長江中下遊歷史文化名城江西省九江市,贛、鄂、湘、皖四省交界處,廬山腳下,長江之濱,鄱陽湖之濱。名城、名山、名河、名湖,造就了九江學院的靈氣,尤其是擁有千年歷史、享有“天下第壹書院”美譽的白鹿洞書院,賦予了九江學院深厚的文化底蘊。

學校占地2850多畝,有主校區、潯東校區、陸豐校區、南湖校區、八裏湖校區五個校區。2018年,在九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整合現有教育資源,投資近20億元建設了占地1387畝的新校區和主校區東側占地200畝的高端人才公寓,並於2021年9月投入使用。現有校舍占地面積654.38+0.05萬平方米。有22所二級學院,1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1所附屬口腔醫院。招生本科專業77個,涵蓋經濟、法律、教育、文學、科學、工程、農業、醫學、管理、藝術等學科。它從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有34000多名全日制學生。有國際經濟與貿易、生物科學等國家級特色專業,有國際貿易、凝聚態物理、植物學、材料加工工程、旅遊管理、化學工程與工藝、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中國古代文學、思想政治教育、會計學等省級重點學科。

學校秉承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全國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和全國、全省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始終堅持以德育人,以人才培養為重點,堅持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立足九江,面向江西,輻射全國。為長江經濟帶、長江中遊城市群、江西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培養綜合素質高、專業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楊樹子院士為該校名譽校長,潘繼鑾院士為該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職工2544人,其中專任教師1916人,教授、副教授800余人。教師中,12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4人入選“江西省蔡穎555工程”;入選省“百千萬人才工程”1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中青年骨幹教師50名;江西省高校名師6名。邀請袁隆平院士、程院士、院士、李院士為名譽教授,128名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客座教授。

學校基礎設施齊全,有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信息技術樓、田徑運動場、室內體育館、學生活動中心等。計算機網絡覆蓋全校,全面實現了教學、科研、辦公管理的網絡化和校園生活壹卡通。圖書館擁有1個主館和4個分館,* * *擁有紙質圖書317萬余冊,電子圖書200多萬冊,中外文數據庫108個。各級實驗教學中心22個,其中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中央和地方基礎實驗室、中央和地方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專項基金項目52個。校內外有290個實習基地,如廬山實習基地。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價值2.94億元。

學校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進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教學創新團隊、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雙語教學示範課程等國家級、省級“質量工程”項目35個,國家級、省級“本科教學工程”項目223個。會計、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列入省級壹流優勢專業和特色專業建設行列。十二五以來,* * *獲得省級教學成果壹等獎5項,二等獎12項。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全面教育,積極探索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深入開展以創新創業、良好習慣、國學為主要內容的“特色教育”。建立了“5·321”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了群體創業、集群創業、無縫創業、多元化創業、新型創業的特色,得到了江西省委、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榮獲“中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示範單位”稱號。註重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精心打造“濂溪論壇”文化品牌,邀請170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作為嘉賓論壇,獲“江西省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壹等獎。深入開展讀書月、國學經典誦讀、科技文化節等優質校園文化活動,著力打造“暑期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品牌,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近年來,在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與科學作品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學校實施特色發展戰略,堅持文、理、技、醫協調發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努力打造特色優勢學科集群。依托九江地區獨特的廬山、長江、鄱陽湖資源和區位優勢,“山川江湖”學科群建設工程深入推進,辦學特色和優勢日益凸顯。2016年,學校被列為江西省“十三五”期間擬設立的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積極推進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申報工作;依托“學科聯盟”,與南昌大學、江西財經大學、贛南師範大學簽訂聯合培養研究生協議,從2016開始“聯合招生、自主培養”工作,先後自主、聯合、合作培養了215名研究生。

學校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建立了江西長江經濟帶研究院、柬埔寨研究中心、廬山文化研究中心、鄱陽湖生態經濟研究中心、長江城市群與昌九壹體化發展研究中心、沿江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國際農村醫學教育研究中心、高等教育與學科發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學校有2個院士工作站和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1;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文化藝術科學省級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級大學科技園1個。靈活引進耶魯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中科院化學所等高端學術團隊。“十二五”以來,學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56項;獲江西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三等獎,省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3項;批準國家授權專利376項。

學校始終以弘揚傳統文化、服務地方發展為己任,深入推進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長江中遊城市群、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等重大戰略需求,形成鮮明的區域特色和優勢。同時,作為教育部“卓越博士教育培養計劃”和江西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學校積極開展“卓越博士”和“卓越工程師”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學科技園現有企業近100家,得到了江西省委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