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制以來,學校加大投入,努力改善辦學條件,興建了兩棟3600平方米、可容納1056人用的學生公寓;興建了壹棟2200平方米的科教樓;裝備了高標準理、化、生實驗室,電腦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和音樂、美術室。還擴建食堂500平方米,硬化道路4000平方米,新修了運動場和有40個蹲位水沖式廁所。總投資和總建築面積相當於原君山中學40年的總和。
君山中學轉制的成功,得到了省、市領導及各界的高度重視和關心。《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教育電視臺、湖南省教育電視臺等多種宣傳媒體大量報道了君山中學改制的情況,河南、湖北及省內10多個縣市有關領導和教育界同仁前來參觀考察。湖南省教育廳2001年授予學校“湖南省先進民辦學校”的榮譽稱號。
學校以“為國家育才,替家長分憂,教孩子成人”為辦學宗旨,堅持“壹切為了學生,為了壹切學生,為了學生的壹切”的辦學原則,以德育為立校之本,強化“人才意識、質量意識、創新意識”。突出素質教育,註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設立黨總支,負責黨員的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學校實行校董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教職工全員聘用制、結構工資制。在嚴格科學的管理中,學校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特別是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嶽陽君山:部分中小學“公轉民”
許多新問題尚需摸索 葉鐵橋 吳湘韓 從去年上半年開始,湖南省嶽陽市君山區以拍賣、租賃等方式對部分中小學實施“公轉民”。這壹舉動引起了社會的關註,湖南省漢壽縣、華容縣等許多縣市紛紛前往“取經”。為什麽要進行改制?大半年過去了,改制後的情況怎樣?近日,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前往君山進行了壹番探訪。
改制是“逼上梁山”
“改制的思路是正確的,是惟壹的出路,前途是光明的。”在君山中學工作了13年的童綱要老師見到記者就這樣說。
“財政連吃飯都難保,我們是逼上梁山了。”財政不堪重負使君山區委、區政府的領導深切地感到教育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君山區是嶽陽市的壹個新區,位於東洞庭湖中的壹個半島上。該區基礎差,底子薄,稅源貧乏,新區成立後三年兩災,財政收入連吃飯都難保。據了解,全區人口15萬,教育系統師生就有2.8萬;全區吃財政飯的3000人,教職工就有1500多人。盡管該區將可用財力的壹半投入到教育中,但教師的基本工資仍不能按時發放,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更談不上硬件設施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形成了名師往外跑,優生往外流的惡性循環。君山區職業高中甚至出現了26個教師教29個學生的局面。據不完全統計,該區每年有200多名中小學生到外地就讀,並且大部分是優生,流向區外的資金達300多萬元。去年年初又有10多名青年骨幹教師到外地應聘,影響了正常的教學工作。
“對現有學校采取拍賣、租賃等形式進行改革。不要怕得罪人,不怕挨罵,要傷筋動骨。”區委書記劉樹平態度堅決。他認為,教育改革只要有利於激活辦學機制,增強教育發展後勁;有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於教職員工福利待遇的改善;有利於減輕政府的經濟負擔,加大教育投入;有利於安定團結和大局穩定,認準了的就要幹下去。
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首先在君山中學進行。
君山中學是該區規模最大的完全中學,有初中、高中學生1500多人,校園面積8萬多平方米。他們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可想而知。為轉變教職工的觀念,區委、區政府領導深入學校,先後組織召開了3次教師大會,進行了3次民意測驗,並對3種辦學方案進行了充分討論,最後決定公開拍賣。君山區委托嶽陽市中山會計師事務所對君山中學進行了資產評估,然後在《嶽陽晚報》上刊登了君山中學整體轉讓的公告。
去年4月30日,君山區政府舉行君山中學整體轉讓競標大會,3位競標者先後上臺演講,最後由區委、區政府的領導,君山中學的老師代表等投票,盡管君山中學原校長得票還要多壹點,但區委、區政府考慮到嶽陽屈原大學附中董事長李育坤有可靠的資金實力和豐富的民辦教育經驗,經研究決定讓其最後中標。
改制後的君山中學實行“民辦公助”,即李育坤出資435萬元受讓校產,辦學實行董事會領導制;實行獨立核算,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校方對原學校教師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在裁減限額上,初中教師裁減最多為20%,高中教師最多為40%。但校方必須接受當地教育部門的業務指導和管理,5年內投資1000萬元,將學校升為省頒Ⅱ類學校。學費嚴格按照上級有關部門下達的城鎮收費標準收取。政府將校園所占土地無償劃撥,但校方在土地使用期內無權改變土地用途,無權出租抵押、轉讓。辦學期間,其管理使用的校產,只能用於興辦教育事業。政府負擔編制數內初中教師的檔案工資等。
君山中學轉制後,君山區又對柳林小學等3所小學實行了類似的轉讓辦法。君山區教育局的壹位負責人向記者透露,通過改制,民辦學校的面今年要達到20%。
改制前後大不壹樣
李育坤接手君山中學後,即投入近480萬元修建了兩幢學生宿舍樓和壹幢科技樓,擴建了學生食堂,興建了田徑場,並將教學樓、辦公樓裝修壹新。而在此之前,君山中學東挪西湊建起了壹幢教學樓,因再無資金完成掃尾工程,壹年多無法交付使用。“校園校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君山區教育局壹位負責人對此表示充分肯定。
改制之前家長寧肯花高價送孩子到其他學校讀書也不願送子女到君山中學,1999年計劃招4個班,結果連兩個班都沒招滿。改制後的第壹年(即去年)秋季招生,就招收了高中新生580人,是1999年同期的5倍還要多。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教師、學生和家長,他們都對改制持肯定態度,都說變化很大。壹位曾向本報編輯部投訴的老師也承認,“比以前大有改觀,管理正規,秩序井然,師生的精神面貌變化很大,壹些教師不再是每天打牌,不思進取,而是整天忙功課,給自己充電;以前學生打架鬥毆的較多,現在學生文明守紀”。據他反映,除壹些老教師不願改制外,年輕教師都贊成改制。
從另壹所中學轉過來的任超說:“這裏的老師很負責任,教學質量好。”“現在把孩子放在君山中學我也放心。”101班鄒穎同學的母親對記者說。
為什麽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改制後,李育坤用人的權力大多了。他從省重點中學嶽陽縣壹中引進了壹名特級教師當校長,招聘了20多位教師,並通過綜合考評和末位淘汰制給教師壹定壓力。他說:“公辦學校教師工作不認真妳也沒辦法,民辦體制使老師不敢馬虎散漫。”
他認為,應允許民間資金進入教育領域解決財政困難,“君山中學這壹改,就變好了,贏得民心的事怎麽不能做?如果沒有投入,重視教育就是壹句空話”。
據了解,嶽陽市政協教育考察團就君山中學轉制工作召開了專門的座談會,對“民辦公助”這種體制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是辦學體制改革的有益嘗試,是壹種“雙贏”體制,於公於私於民都有好處。受益最大的是老百姓,是渴望接受良好教育的學生。
“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君山中學等學校改制後,在某種程度上給財政減輕了壓力,但並不意味著要減少政府對教育的投入。面對私立學校的強勁發展勢態,占主要成分的公辦教育如何應對挑戰?政府的壓力很大,不得不重新調整財政投入的重點。現在君山區政府已將投入重點收縮到嶽西中學、君山小學等6所學校,並進行教育資源重組,上規模上檔次。君山中學的轉讓所得全部用於處理其遺留問題和補充義務教育投入。目前到位的首期資金139萬元中的100萬元已投入到區裏壹所中學的教學設施建設上。
許多新問題需要摸索
公辦學校改制是我國教育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出現的新情況,許多新問題值得思考,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據君山中學壹些教師反映,轉制後校方未與聘任老師簽訂合同,他們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障,他們的養老保險問題也沒有解決。公辦學校改制是否應向國有企業改制壹樣實行“身份”和“資產”兩個置換?教師的身份又該如何置換?
據了解,君山區曾就公辦學校改制問題向有關部門進行了法律咨詢,並就轉讓合同征求了區司法局的意見。“公轉民”沒有違背我國現行法規。但逐利性是資本的壹大特點。按照我國現行教育法規,辦教育不能以贏利為目的。如果嚴格執行這壹點,很大程度上關閉了“公轉民”的融資渠道。這也就是說,公辦學校改制遇到了法規障礙。
李育坤聘請的君山中學柳校長說,辦教育第壹,賺錢第二。提高教學質量也是財源。在辦學過程中如何既遵循教育規律,又不違背市場經濟規律?如何調和資本的逐利性與教育的公益性之間的矛盾?這些問題都需要實踐來作出回答。
嶽陽市教委辦公室潘誌揚副主任認為,公辦學校改制並非政府部門甩包袱,符合有關法規和政策,但須穩妥進行。在改制過程中必須進行資產評估,核實接收方的經濟實力,改制後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更應加強管理、監督。對學校的投入要有中期審計,加強教學質量評估。 《中國青年報》 2001年1月17日